步氏始反鳥

步氏始反鳥

步氏始反鳥是中等個體,小於始祖鳥孔子鳥但稍大於中國鳥九佛堂組中的反鳥類。具牙齒的原始鳥類,吻特別短,頭骨短、高;前上頜骨背突構成整個外鼻孔的後緣。頸部長,頸椎11枚;薦椎癒合,可能由6~8枚椎骨組成。叉骨“V”字型,具較長的鎖下突。烏喙骨相對較短,末端寬。胸骨頂端不強烈向後凹陷,胸骨具有單一、較短的後側突。

基本介紹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鳥綱(Aves)
  • 亞綱反鳥亞綱(Enantiornithes)
  • 始反鳥目(Eoenantiornithiformes)
  • :始反鳥科(Eoenantiornithidae)
  • 始反鳥(Eoenantiornis)
  • :步氏始反鳥(E. buhleri)
形態特徵,生活環境,保育信息,

形態特徵

圖片3·步氏始反鳥復原圖圖片3·步氏始反鳥復原圖
中等個體,小於始祖鳥孔子鳥但稍大於中國鳥九佛堂組中的反鳥類。具牙齒的原始鳥類,吻特別短,頭骨短、高;前上頜骨背突構成整個外鼻孔的後緣。頸部長,頸椎11枚;薦椎癒合,可能由6~8枚椎骨組成。叉骨“V”字型,具較長的鎖下突。烏喙骨相對較短,末端寬。胸骨頂端不強烈向後凹陷,胸骨具有單一、較短的後側突。指骨爪沒有華夏鳥那么退化。
肱骨稍短於尺骨,腕掌骨較短,第Ⅳ掌骨擴展但不與第Ⅲ掌骨末端癒合。第Ⅱ指骨細長。尾綜骨長,腹肋存在。屬樹棲鳥類。始反鳥略大於其他早白堊世反鳥類的事實,表明身體縮小的趨勢在反鳥類進化中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生活環境

圖片2·步氏始反鳥骨骼圖圖片2·步氏始反鳥骨骼圖
1999年,侯連海周忠和等人將該屬種鳥命名為“步氏始反鳥”。因始反鳥時間上屬於白堊紀早期,類型上卻比侏羅紀晚期——白堊紀早期的反鳥原始,故叫“始反鳥”,種名“步氏”贈給已故德國著名古鳥類及形態學家Paul Buhler。

保育信息

【中文名稱】:步氏始反鳥
【拉丁學名】:Eoenantiornis buhleri
【生存年代】:白堊世早期
【地層層序】:早白堊世義縣組下部
【化石產地】:中國遼寧省朝陽北票上園鎮黑蹄子溝
【保存狀態】:完整個體
【保護級別】:遼寧省二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