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江古龍窯

欽江古龍窯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江古龍窯始建於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前後,600多年間,數易窯址,歷經了九座古龍窯的窯火傳承,見證和代言了中國坭興陶的輝煌和起伏。欽江古龍窯不僅是國內最長的古龍窯,也是傳承千年坭興陶的龍圖騰,極具文物保護和利用價值。

發展歷史,古龍窯,欽州缸瓦行,古龍窯窯火,主要景點,危急境況,

發展歷史

古龍窯

要說欽江古龍窯,不得不先說說缸瓦窯村。
缸瓦窯村位於子材東大街與東方豪庭地產之間,東臨揚帆大道,向西走穿過約兩百米的田垌和坡地,就到古龍窯所處的欽江邊了。放眼望去,這裡四周一片繁華,缸瓦窯是個典型的城中村。
在過去,缸瓦窯村人沒有族譜,他們何時入籍欽州沒有記載。最近,欽州文博專家李世川從明嘉靖《欽州志》記載中,查找到欽州修築磚砌城牆的時間是在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接著,聯想起缸瓦窯村現在還在傳唱的祖傳祭窯唱詞中那句“昇平世界洪武時”,慢慢加以對照,一點一滴地還原那段悠遠往事,從而推斷出缸瓦窯村建村至少已有640年歷史。村人也認為這個結論比較符合事實。

欽州缸瓦行

有了缸瓦窯村,才會有欽江第一座古龍窯。
話說待到築城工程完成後,牆磚不再需求,這些燒磚匠便專操舊業,以燒制缸瓦——日用陶器為營生了。要燒制缸瓦陶器,就得有龍窯。於是,他們在磚窯旁築起了村裡的第一座龍窯。至於這座龍窯是燒磚結束後才建,還是邊燒磚邊建龍窯燒缸瓦,歷史沒有記載,只有當年的缸瓦人自知了。但禦敵用的城牆工程,不會讓人拖得太長久,所以,欽江第一座古龍窯超過600年的歷史,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古龍窯窯火

龍窯是燒制陶瓷的窯爐,我國龍窯最早始於戰國時期,以其形狀如一條長長的臥龍而得名。龍窯一般利用自然山勢斜坡建造,用土和陶磚築砌成直焰式圓筒形的穹狀隧道,由窯頭、窯身(窯床)和窯尾構成。
缸瓦窯村人六百多年間共修造過九座古龍窯,兩座最古老的龍窯仍有遺址可尋,其餘各姓私窯已淹沒於地下。建在村外北面欽江邊的兩座大龍窯,南北對向,是欽州市陶器廠和坭興二廠的生產爐窯,直至2008年依然吐出悠悠龍煙,孕育出一窯又一窯精美的陶器。因2008年開發一江兩岸的需要,徵用了上述兩廠的廠區,龍窯才熄火,並差點遭到全部拆除。後來,有識之士從保護古文物和發展欽州坭興陶文化的角度出發,積極呼籲保留古龍窯,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關注和重視,最後決定東岸的江濱路繞道而行,終於保下了兩座中的一座。2009年12月,市政府還專門成立了坭興陶古龍窯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由時任副市長傅昌波擔任組長。現在留存下來的這座古龍窯,其窯身雖然只有數十年,但是,它卻完整地傳承了古代傳統龍窯的所有特點和功能,屬於傳統的龍窯結構。對於缸瓦窯村人來說,都是他們的生產工具,同樣是他們安身立命的載體,無論是它的外形、它的根脈,還是它的燒制技藝,都與六百年前的古龍窯一樣。它傳承了六百多年的技藝和窯火,承載了六百多年的興衰與榮光,只是因為集體生產發展需要更廣闊的空間和更便捷的交通,才選在現址重建,所以,缸瓦窯村人仍習慣稱它為古龍窯。它與所有的古龍窯一樣,都是稀有的寶貴遺產。
有以上三點可以這樣來概括欽江古龍窯的基本概況:欽江古龍窯始建於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前後,600多年間,數易窯址,歷經了九座龍窯的窯火傳承,見證和代言了中國坭興陶的輝煌和起伏。欽江古龍窯現存遺址2座,位於缸瓦窯村內。現存完好的欽江古龍窯,於1958年易址欽江邊重建,不僅是國內最長的古龍窯,也是傳承千年坭興陶的龍圖騰,極具文物保護和利用價值。

主要景點

在欽江東岸邊,四橋至一橋間,是一段待開發的一江兩岸綠化帶。那裡雜草叢生,原始中略帶荒涼。從四橋頭朝南走向一橋,大約走七八百米,便見到有一個長長的瓦頂大棚隱約於大樹下荒草間。大棚南北走向,北向立起一根高約10米的紅磚煙囪,棚下躺著的是一座長達80米的古龍窯——欽江古龍窯。據考證,這是目前國內倖存的最長的古龍窯。
欽江古龍窯雖然有些破敗,但它不僅是國內最長的古龍窯,也是傳承千年坭興陶的龍圖騰,極具文物保護和利用價值。

危急境況

這遺存下來的古龍窯,由於近三年來不再使用,無人管理維修,目前險象環生,境況非常危急。棚頂還有多處瓦面滑落,如不及時搶救,隨著大風大雨的到來,整個大棚隨時都有全部倒塌的危險。如果窯棚倒塌,窯身也就難保了。
目睹如此危急景況,文物專家們心急如焚。市文化和新聞出版局有關領導獲悉後,也高度重視,立即責成相關部門帶領工程隊深入現場,制訂維修方案,力爭儘快搶修,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文物的保護和維修,需要資金的支持。文物專家希望相關部門急文物之所急,急坭興陶文化之所急,及早落實維修經費,確保古龍窯這一不可再生資源的安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