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語義

模糊語義

在日常的語言中,有許多詞都帶有模糊性質。如“高、矮”,“冷、熱”,“長、短”,“軟、硬”,“胖、瘦”是五對意義特點十分鮮明的反義詞,但要找到它們之間準確的界限卻非常困難:長到怎樣才算胖,怎樣又算瘦,很難說清楚。我們可以拿人的身材來舉個例子。大家都承認長到 1.90米一定算“高”,長不到 1.50米一定算“矮”。可是在這中間的高度又怎么確定呢?假如你認為 1.75米就算“高”,那么 1.74米就不算高嗎?1.74999 米呢?說不準了吧?這是因為,高和矮所表示的概念只有中心意義才是清晰的,而外延部分卻是寬泛的、模糊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模糊語義
  • 性質:名詞
  • 特點:寬泛模糊
  • 優點:不影響說話準確性
有一位中醫,讓八個實習醫生給八個病人的“手”上貼膏藥,結果八個實習醫生貼的部位都不一樣:有的貼手指,有的貼手掌,有的貼手背,也有的貼手腕甚至小臂……。這故事當然是編造的,卻說明了一個問題:究竟上肢的哪一部分叫做手,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界線。從這個角度來講,“手”所表示的概念是模糊的。語言中的這種模糊語義,屬於模糊語言學研究的範疇。
模糊語義並不影響我們說話的準確性。形容一個人“濃眉大眼”,不會因為“濃”和“大”具有模糊性而使人想像不出這個人的模樣;相反,過分精確的話反而會讓人感到滑稽。假如有人在文章中這樣描寫一個人的長相:“他身高1.756米,從外眼角到內眼角為0.032米,眉長為 0.0431 米,眉毛有424根……”那就不成為話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