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槍(反坦克飛彈)

標槍(反坦克飛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標槍”是英國肖特兄弟有限公司研製的一種單兵肩射近程防空飛彈,它是在“吹管”飛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用於前沿戰鬥部隊的低空近程防禦,以對付飛機和武裝直升飛機的襲擊。“標槍”研製工作起始於1979年,1983年開始生產,1985年初裝備部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標槍反坦克飛彈 
  • 英文名稱:Javelin Anti-tank Missile 
  • 國家:美國
  • 飛彈類型:反坦克飛彈 
簡介,技術性能,基本性能,性能特點,制導,交戰模式,戰鬥部,系統改進,裝備出口,實戰表現,

簡介

標槍是美國研製的攜帶型反坦克飛彈,不僅用於肩扛發射,也可以安裝在輪式或兩棲車輛上發射。兼有反直升機能力。1989年6月開始研製,現仍在研製中。採用紅外焦平面陣導引頭,是一種實現全自動導引的新型反坦克飛彈,具有晝夜作戰和發射後不管的能力,射程2000米。
全武器系統由飛彈和發射裝置組成。系統全重22.5千克,彈徑114毫米,彈長957毫米,彈重11.8千克,串聯戰鬥部以頂攻擊方式攻擊目標,垂直破鋼甲750毫米。圖像紅外尋制導。採用兩級固體推進器。

技術性能

“標槍”飛彈系統主要由發射包裝筒、飛彈和瞄準控制單元組成,其之所以能作到“發射後不管”,主要歸功於飛彈頭錐玻璃罩內的焦平面熱成像尋的器和圖像識別處理。這是個64×64單元的汞鎘碲陣列元件,對波段為8-12微米的紅外輻射非常敏感,而且這一波段較之3~5微米波段的抗干擾能力強。射擊前,射手將發射筒前蓋取下,瞄準控制單元對準目標,當搜尋到目標時按下鎖定快門,這時的目標圖像就是飛彈攻擊尋的藍本。
標槍
飛彈射出後,無論是運動還是靜止中的目標圖像特徵,在成像尋的器上都是連續變化的,處理單元就是依靠這些特徵信號連續變化中的相關性,來自動識別和跟蹤目標。“標槍”飛彈的導引頭得益於美軍多年以來發展末敏彈藥的技術儲備,在反坦克飛彈射程內對目標的尋的遠比遠程火箭炮或榴彈炮彈藥來得容易,因此“標槍”的尋的制導非常可靠。
“標槍”系統有兩種交戰模式,攻頂模式主要用於反主戰坦克裝甲車,正面攻擊模式主要用於打擊工事及非裝甲目標。在進行攻頂作戰時這種飛彈以18度的高低角發射,慣性助推裝置完成助推的時間僅需幾秒鐘。射擊時由瞄準控制單元測量目標距離,自動控制飛彈彈道高度,以保證準確將目標套進導引頭視角。
由於標槍飛彈採用管式發射和自動尋的,射出後馬上就能自動導向目標。不過剛出管飛彈初速較低,舵效不明顯,因此在最初100米內飛行動作比較遲鈍,也不能做出大角度轉向,因此將最初100米範圍確定為最小射擊距離,在此距離內,飛彈不能保證有效命中,僅僅相當於一發火箭彈。“標槍”飛彈的的最大射程在2500米以上。飛彈的瞄準控制單元有4倍、9倍白光瞄準和4倍紅外夜間瞄準通道。
“標槍”飛彈的戰鬥部充分考慮了對付目前主戰坦克裝甲。其戰鬥部為前驅波(預裝藥)彈頭,預裝藥主要用於破壞反應裝甲,而在其鼻錐形鉬質套筒襯墊內裝著的LX-14主裝藥用來摧毀主裝甲的。目前很多國家的主戰坦克沒有頂部附加裝甲,俄羅斯的主戰坦克炮塔頂部有反應裝甲,“標槍”的出現將引起各國對主戰坦克頂部裝甲的重視。
“標槍”飛彈的戰鬥部亦可以用來打擊各種掩體、低速飛行的直升機等。由於“標槍”飛彈自動尋的,飛行速度比有線制導的反坦克飛彈快,能夠滿足攻擊以每小時50-60公里的速度緩慢飛行的直升機。

基本性能

“標槍”系統是陸軍攜行式武器,重量輕、彈體小,整套系統包括制導系統及射控主件約重22.7公斤,包含被動目標識別,射控組件及整合式晝(4倍)夜間(4-9倍)放大瞄準器。彈體重11.8公斤,長108厘米,彈體直徑12.6厘米。發射管重4.1公斤,長119.8厘米,直徑142.1厘米,射程約2500米。
具備雙彈頭設計,可以同時引爆目標的表層防護,另一彈頭則穿透裝甲,深入破壞。每套系統都具有兩種性能,一用以攻擊裝甲車車頂,一用以攻擊直升機和碉堡等。射手可採用站、跪、臥及坐姿發射。

性能特點

制導

“標槍”飛彈系統主要由發射包裝筒、飛彈和瞄準控制單元組成,其之所以能作到“發射後不管”,主要歸功於飛彈頭錐玻璃罩內的焦平面熱成像尋的器和圖像識別處理。這是個64×64單元的汞鎘碲陣列元件,對波段為8-12微米的紅外輻射非常敏感,而且這一波段較之3~5微米波段的抗干擾能力強。射擊前,射手將發射筒前蓋取下,瞄準控制單元對準目標,當搜尋到目標時按下鎖定快門,這時的目標圖像就是飛彈攻擊尋的藍本。飛彈射出後,無論是運動還是靜止中的目標圖像特徵,在成像尋的器上都是連續變化的,處理單元就是依靠這些特徵信號連續變化中的相關性,來自動識別和跟蹤目標。“標槍”飛彈的導引頭得益於美軍多年以來發展末敏彈藥的技術儲備,在反坦克飛彈射程內對目標的尋的遠比遠程火箭炮或榴彈炮彈藥來得容易,因此“標槍”的尋的制導非常可靠。

交戰模式

“標槍”系統有兩種交戰模式,攻頂模式主要用於反主戰坦克和裝甲車,正面攻擊模式主要用於打擊工事及非裝甲目標。在進行攻頂作戰時這種飛彈以18度的高低角發射,慣性助推裝置完成助推的時間僅需幾秒鐘。射擊時由瞄準控制單元測量目標距離,自動控制飛彈彈道高度,以保證準確將目標套進導引頭視角。由於標槍飛彈採用管式發射和自動尋的,射出後馬上就能自動導向目標。不過剛出管飛彈初速較低,舵效不明顯,因此在最初100米內飛行動作比較遲鈍,也不能做出大角度轉向,因此將最初100米範圍確定為最小射擊距離,在此距離內,飛彈不能保證有效命中,僅僅相當於一發火箭彈。“標槍”飛彈的的最大射程在2500米以上。飛彈的瞄準控制單元有4倍、9倍白光瞄準和4倍紅外夜間瞄準通道。

戰鬥部

“標槍”飛彈的戰鬥部充分考慮了對付主戰坦克裝甲。其戰鬥部為前驅波(預裝藥)彈頭,預裝藥主要用於破壞反應裝甲,而在其鼻錐形鉬質套筒襯墊內裝著的LX-14主裝藥用來摧毀主裝甲的。很多國家的主戰坦克沒有頂部附加裝甲,俄羅斯的主戰坦克炮塔頂部有反應裝甲,“標槍”的出現將引起各國對主戰坦克頂部裝甲的重視。“標槍”飛彈的戰鬥部亦可以用來打擊各種掩體、低速飛行的直升機等。由於“標槍”飛彈自動尋的,飛行速度比有線制導的反坦克飛彈快,能夠滿足攻擊以每小時50-60公里的速度緩慢飛行的直升機。

系統改進

1995年“標槍”系統裝備美軍後,軍方根據使用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改進計畫。改進主要包括將飛彈的重量降至15.9千克,以及生產6.6千克重的可以多次使用的指令式發射控制裝置。此外,對飛彈的主飛行發動機也做了改動,使用新型助推裝藥和飛行推進裝藥,使射程增大至4000米。軍方提出用128×128焦平面紅外成像探測器陣列替代64×64陣列,以增大導引頭探測距離、強化抗干擾能力、引入跟蹤自動決策和彈道自動選擇功能,以增加武器系統攻擊隱蔽物後的目標和裝有主動防護系統的目標的能力等等。對於瞄準控制指令裝置的改進計畫包括增加自動目標提示,也就是增加一個信息數據終端,在其顯示屏上自動顯示標記射手視野內有可能出現目標的區域,對於光學通道的改進主要是加強圖像增強與放大、自動聚焦、自動變焦、數字圖像自理及自動穩定等功能。進行這樣的改進之後,射手就可以得到更大的範圍內的目標活動情況和預警,對於選擇作戰目標非常有利。美軍在第三階段的“標槍”改進計畫中,可能將集中改進瞄準控制指令置的現場維護性能、提高裝置自動化程度和可靠性,如就地處理和現場集成、自動電子調焦和自動穩定、聚焦、對比度和光亮度調節等等。“標槍”LRIP的可靠性論證工作迄今為止已經完成,據統計該系統的平均首發命中機率在94%以上。在1998年的試驗中總共70枚飛彈全部命中了靶車的炮塔。

裝備出口

美軍在1995年接收了第一批“標槍”飛彈系統,最早裝備於第82空降師,1997年開始大規模生產和裝備。“標槍”反坦克飛彈正在批量生產,已裝備美國陸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澳大利亞武裝部隊,並且在作戰行動中得到了廣泛使用。在伊拉克境內,美國及其盟國已經使用了1000多枚該飛彈。2005年5月,美國陸軍與雷神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共同組建的“標槍”飛彈聯合企業又簽訂了一項價值9500萬美元的契約,增購120套指令發射裝置和1038枚飛彈。該彈除裝備美國和澳大利亞軍隊外,還有10個國家選擇了“標槍”飛彈。另外,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正在對其性能進行評估,以便利用它裝備地面與海上平台,對部隊的坦克、裝甲車、以及其它武器平台進行更加有效的保護。

實戰表現

“標槍”飛彈在伊拉克戰爭中得到了大量使用。在進攻巴格達的新聞鏡頭中,很多美軍的M2步兵戰車、M3騎兵戰車都將原安裝在炮塔左側的雙聯裝“陶”式飛彈換成了四聯裝的“標槍”。美軍機械化步兵也大量使用“標槍”飛彈摧毀伊軍火力點和觀察哨所,甚至用來打擊伊軍狙擊手。由於"標槍"可以攻擊65米遠的目標,因此比較適於在狹小地區作戰,如巷戰。但裝備“標槍”的美軍在作戰中的最大優勢是發射後能立即離開隱蔽,而使用“短號”的伊軍射手,必須一直瞄準目標,直到飛彈命中。採用管身發射的反坦克飛彈最大缺點就是發射尾焰暴露射手位置,而通常線導飛彈從發射到命中幾乎需要近10秒時間,過長時間在發射位置上,難免不遭到火力殺傷。以色列採取的戰術,經常使埃及軍隊的飛彈射手在發射後數秒就被坦克炮榴霰彈擊斃,飛彈失控撞地。為減少射手暴露時間,美國和俄羅斯採取的是不同的思路。美國的“發射後不管”誕生了“標槍”,俄羅斯加大飛行速度減少暴露時間催生了“短號”。相對於伊軍少量裝備的俄羅斯產“短號”反坦克飛彈來說,“標槍”射程稍短。但是美軍一貫認為超過4000米的範圍,步兵觀察器材就難以捕捉到目標,因此單兵武器射程無須過遠,超出這個距離一般呼喚炮兵進行打擊。在伊拉克戰場上,不僅是國家間的對抗,也是技術與思想的對抗。兩種迥異的反坦克飛彈革命性成果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較量不知是否能真正分出高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