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頭蟲(鞘翅目叩甲科動物)

叩頭蟲(鞘翅目叩甲科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叩頭蟲(kòu tóu chóng)屬於鞘翅目叩甲科(亦稱叩頭蟲總科),它們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已經發現的就達8000多種,在中國已知約600種。它頭尖身狹,長約三、四厘米,乍一看並沒有什麼奇特的地方,然而當你將它捉在手中,古怪的事情發生,只見它先彎下前胸,將頭部垂下,然後又突然挺直胸脯、頭部揚起,同時發出“咔咔”的聲音,如此反覆進行,就好像在不停地叩頭。只要你一刻不放過它,它便會一直“叩頭”下去,樣子滑稽,讓你忍俊不禁,所以這個小傢伙就得了個“叩頭蟲”的名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叩頭蟲
  • 拉丁學名: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 別稱:跳百丈、跳搏蟲、膈膊蟲,跳米蟲、打鐵蟲(廣西廣東稱)
  • :動物界
  • 鞘翅目
  • 叩甲科
  • 分布區域: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 英文名:Burrowed Click Beetle
  • 拼音:kòu tóu chóng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危害情況,藥用價值,分布範圍,

外形特徵

叩頭蟲,體細長而略扁平,長約18毫米,濃栗色,有光澤,密被金黃色短毛。頭部扁平,頭頂有三角凹窪,具複眼一對。觸角雄蟲11節,鋸齒狀;雌蟲12節線形,長可達鞘翅末端。前胸後方,有角狀突起,與中胸嵌合。翅2對,鞘翅上有縱溝,至末端漸狹.足3對,黃褐色,跗節5節;前、中兩肢的基節球狀,後肢的基節呈扁平板狀。腹部5節,各節能活動自如。幼蟲體細圓而長,略扁,外皮角質,金黃色,兩側多毛。幼蟲多棲於地下,齧食作物的種子、根及莖等。
常見的尚有細胸叩頭蟲褐紋叩頭蟲等。
全世界已知8000多種,中國已知600多種。該科成蟲、幼蟲多為植食性、腐食性、木食性,少數為肉食性,其中有一些是農、林、牧草、蔬菜、果樹的重要害蟲,有很大的經濟意義。它不斷叩頭的動作,是它逃跑的一種形式。所以,叩頭蟲叩頭是為了躲避危險和越過障礙的本能。叩頭蟲還會以叩“響頭”的方式進行信息傳遞,吸引異性。
叩頭蟲身體被一層堅硬的甲殼包著,這層甲殼的不同部位被稱作板,如胸板、腹板等。叩頭蟲的前胸背板活動很自如,它的前胸腹板中部向後還有一個突出呈楔形或刺狀體,當叩頭蟲的頭胸向腹部彎曲時,這個突出的東西就正好插入中胸腹板前緣的一個溝槽中。當它們作仰臥動作時,前胸就將那個突出體彈出溝槽,並發出嗒嗒的響聲。叩頭蟲也就會借力一躍而起了。叩頭蟲是一種會裝死的昆蟲,當它們遇到危險時就會躺倒一動不動,想逃跑時便會一彈而起。這就是我們見它們不停地叩頭的原因。有些叩頭蟲還能夠像螢火蟲那樣發光,它們發出的光有紅有綠,有些還很亮呢。叩頭蟲的幼蟲也叫金針蟲,它們樣子像普通的肉蟲子,但其身體卻有著很硬的表面,因此也被叫作鐵絲蟲、鋼絲蟲等。它們吃植物的種子、根和地下莖,叩頭蟲成蟲後也多以植物為食。因此,它們是一種危害非常嚴重的害蟲。

生活習性

叩頭蟲逃離危險的方式十分奇特。如果受到威脅,它們會仰面倒在地上,腿緊緊地貼在身體兩側,然後突然“咔”一聲,將身體彈入空中。
叩頭原理:其前胸背板鞘翅基部有一條橫縫(下凹),前胸腹板有一個向後伸的楔形突,正好插入中間胸腹板的凹溝內,這樣就組成了彈躍的構造。

危害情況

叩頭蟲俗名磕頭蟲,多為中小型種類,頭小,體狹長,末端尖削,略扁。體色呈灰、褐、棕等暗色,體表被細毛或鱗片狀毛,組成不同的花斑或條紋。有些大型種類則體色艷麗,具有光澤。完全變態。生活史較長,2-5年完成一代。其是農業的害蟲,由於將它放在木板上,用手按住腹部,它能用頭和前胸打擊木板,像叩頭一樣,若是將其背朝木板用手按住,它也能用胸和頭向前一躍而起,故此得名叩頭蟲。叩頭蟲的幼蟲是黃色,像針一樣,也叫金針蟲鐵線蟲。它常常鑽在地面下啃咬植物的種子、根和莖。叩頭蟲分布很廣,對麥類、玉米、高粱陸稻、薯米、棉花、蔬菜等作物危害很大。最常見的有溝叩頭蟲褐紋叩頭蟲。灌溉能防止和消滅叩頭蟲。
叩頭蟲的幼蟲叩頭蟲的幼蟲
幼蟲形態特徵:成蟲叩頭蟲一般顏色較暗,體形細長或扁平,具有梳狀或鋸齒狀觸角。胸部下側有一個爪,受壓時可伸入胸腔。當叩頭蟲仰臥,若突然敲擊爪,叩頭蟲即會彈起,向後跳躍。幼蟲圓筒形,體表堅硬,蠟黃色或褐色,末端有兩對附肢,體長13~20mm。根據種類不同,幼蟲期1~3年,蛹在土中的土室內,蛹期大約3周。
生活習性:在地下主要為害玉米幼苗根莖部。有溝金針蟲細胸金針蟲和褐紋金針蟲三種,其幼蟲統稱金針蟲,其中以溝金針蟲分布範圍最廣。為害時,可咬斷剛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長大的幼苗根里取食為害,被害處不完全咬斷,斷口不整劑。還能鑽蛀較大的種子及塊莖、塊根,蛀成孔洞,被害株則乾枯而死亡。溝金針蟲在8-9月間化蛹蛹期20天左右,9月羽化為成蟲,即在土中越冬,次年3-4月出土活動。金針蟲的活動,與土壤溫度、濕度、寄主植物的生育時期等有密切關係。其上升表土為害的時間,與春玉米的播種至幼苗期相吻合。
叩頭蟲叩頭蟲
防治措施:
1、用40%拓達毒死蜱100倍進行拌種。
2、苗期可用40%的拓達毒死蜱1500倍或40%的辛硫磷500倍與適量炒熟的麥麩或豆餅混合製成毒餌 ,於傍晚明順壟撒入玉米基部,利用地下害蟲晝伏夜出的習性,即可將其殺死。
3、玉米可選用包衣種子,小麥可用40%異柳磷10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種50公斤。

藥用價值

《中華本草》:叩頭蟲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Kòu Tóu Chónɡ。
【英文名】Burrowed Click Beetle。
【別名】跳百丈、跳搏蟲、膈膊蟲、跳米蟲、蛷、剝剝跳。
【來源】藥材基源:為叩頭蟲科動物有溝叩頭蟲等的全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採收和儲藏】春季至秋季捕得後,入沸水中燙死,曬乾。
【原形態】有溝叩頭蟲,體細長而略扁平,大約18mm,濃栗色,有光澤,密被金黃色短毛。頭扁平,頭頂有三角凹窪。複眼1對。觸角雄蟲11節,雌蟲12節。鞘翅上有縱溝。足黃褐色。腹部5節,各節能活動自如。如按壓其後部,則胸部活動如叩頭狀;如仰放則能運動其前胸與中胸的關節而向上跳躍。
【生境分布】成蟲多棲于山地草叢、林緣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性狀】常見的尚有細胸叩頭蟲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及褐紋叩頭蟲Melanotus caudex Lewis.等。
【性味】味辛;微溫。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強壯筋骨;截瘧。主手足痿軟無力;小作行遲瘧疾
【用法用量】內服:燉熟,10-15隻;或研末。外用:適量,貼敷。
【各家論述】《泉州本草》:強身健筋骨,除瘧。治瘧疾,筋骨酸痛,四肢痿痹。
【摘錄】《中華本草》
註:叩頭蟲的幼蟲圖片來源:
名片圖片及圖冊(一)來源

分布範圍

叩頭蟲曾經在中國境內廣為分布,多集中在南方浙江、廣東、福建、江西等省。叩頭蟲的幼蟲在土中孵化後,主要以農作物根莖為食,因此叩頭蟲也是一種農業害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