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板歸(植物)

槓板歸(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槓板歸,英文名稱: Perforate fleeceflower、ishimikawa。 學名: Polygonum perfoliatum L 。別名: 刺犁頭、老虎利、老虎刺、犁尖草、三角鹽酸、貫葉蓼、犁壁刺、山蕎麥退血草犁壁藤、老虎艽、蛇不過、蛇倒退河白草、退西草。 為雙子葉植物綱蓼科屬植物貫葉蓼的全草。其有化瘀補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動物實驗表明對腫瘤有抑制作用。利水消腫,清熱,活血,解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槓板歸
  • 別稱:刺犁頭、老虎利、老虎刺、三角鹽酸、貫葉蓼、犁壁刺、雷公藤
  • 二名法:Polygonum perfoliatu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 :蓼科 Polygonaceae
  • :蓼屬 Polygonum
  • :扛板歸 P. perfoliatum
植物屬性,中藥屬性,藥材名稱,採收儲藏,生藥材鑑定,藥材性味,功用主治,現代研究,化學成分,化學鑑定,藥理作用,臨床套用,藥物配伍,中醫傳承,典籍考證,實用選方,用法用量,用藥宜忌,傳統驗方,相關典故,

植物屬性

植物形態
多年生蔓性草本,全體無毛。莖攀援,有縱棱,棱上有稀疏的倒生鉤刺,多分枝,綠色,有時帶紅色,長1~2米。葉互生,近於三角形,長3-7厘米,寬2~5厘米,淡綠色,有倒生皮刺盾狀著生於葉片的近基部,有時葉緣亦散生鉤刺;葉柄盾狀著生,幾與葉片等長,有倒生鉤刺;托鞘葉狀,草質,綠色,圓形或卵形,穿葉,包莖,直徑1.5~3厘米。
總狀花序呈短穗狀,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花小,長1-3厘米,多數;具苞,苞片卵圓形,每苞含2~4花;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紫色,花被片橢圓形,長約3毫米,裂片卵形,不甚展開,隨果實而增大,變為肉質,深藍色;雄蕊8,略短於花被;雌蕊1,子房卵圓形,花柱3叉狀。
瘦果球形,徑約3-4毫米,暗褐色,有光澤,包在藍色花被內。花期6~8月,果期7~10月。

中藥屬性

藥材名稱

犁頭刺藤(《物理小識》),老虎利(《生草藥性備要》),河白草霹靂木、方勝板、倒金鉤、烙鐵草、倒掛紫金鉤、犁尖草、括耙草、龍仙草、魚尾花、三木棉(《綱目拾遺》),刺犁頭、蛇不過、急改索、退血草(《植物名實圖考》),虎舌草(《天寶本草》),有竻犁牛草(《嶺南採藥錄》),刺酸漿(《貴州民間方藥集》),雞眼睛草、有刺鳩飯草(《福建民間草藥》),攔蛇風(《民間常用草藥彙編》),白竻(《陸川本草》),有刺糞箕篤(《南寧市藥物志》),犁頭藤、三角藤(《江西民間草藥》),蛇倒退、地葡萄(《貴陽民間草藥》),有竻火炭藤、火炭藤、大蜢腳、五毒草、火輪箭(《廣西中藥志》),貓爪刺、蛇牙草、魚牙草、南蛇風(《四川中藥志》),老虎刺、白大老鴉酸、貓公刺、月斑鳩(《湖南藥物志》),犁頭草犁頭尖(《閩東本草》),水馬鈴(《上海常用中草藥》),有刺三角延酸、三角酸、有刺鴣鶿飯、攔路虎(《福建中草藥》),豆乾草、酸藤槓板歸(《江西草藥》)。
槓板歸

採收儲藏

在夏、秋間採收,割取地上部分,鮮用或晾乾。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莖細長,略呈方柱形,直徑1-5mm;表面紅棕色、棕黃色或黃綠色,生有倒生鉤狀刺;節略膨大,具托葉鞘脫落後的環狀痕,節間長0.6-6cm;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有髓部或中空。葉互生;葉片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近等邊三角形,淡棕色或灰綠色,葉綠、葉肯主脈及葉柄疏生倒鉤狀刺。短穗狀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苞片圓形,花小,多萎縮或脫落。氣微,味微酸。以葉多、色綠者為佳。
扛板歸扛板歸
顯微鑑別:莖橫切面:表皮為一列厚壁細胞,內含紅棕色物質。皮層薄,3-5列細胞。中柱鞘纖維束連續成環(嫩莖),或被射線割斷成斷續環層(老莖),細胞壁厚,木化。韌皮部老莖具韌皮纖維,壁厚木化,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大,單個或3-5個成群。髓部細胞大,有的中空;老莖在皮層、韌皮部、射線及髓部可見多數草酸鈣簇晶,嫩莖則少見或無。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不規則多角形,垂周壁近平直或微彎曲;其下有類圓形的分泌細胞,直徑約65μm;腺毛少數,頭部2-8細胞,柄短。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平軸式或不等式,腺毛稍多;非腺毛多為單細胞。主脈和葉緣疏生由多列斜方形或長方形細胞組成的鉤狀刺。葉肉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7-62μm。

藥材性味

酸苦,平。
①《萬病回春》:"味酸。"
②《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和。"
③《南寧市藥物志》:"酸,平,無毒。"
④《貴陽民間藥草》:"酸苦,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

利水消腫,清熱,活血,解毒。治水腫,黃疸,泄瀉瘧疾痢疾,百日咳,淋濁,丹毒,瘰癧,濕疹,疥癬。
扛板歸扛板歸
①《物理小識》:"治瘰癧,亦可截瘧。"
②《生草藥性備要》:"止瀉,浸疳、疔、痔瘡,能散毒。"
③王安卿《採藥志》:"治翻胃噎膈,瘧疾,吐血,便血,喉痹,食積心疼,虛飽腹脹,陰囊腫大,跌打內肭,發背疔瘡,乳癰,產後遍身浮腫。"
④《綱目拾遺》:"治臌脹、水腫,痞積,黃白疸,瘧疾久不愈,魚口便毒,跌打,一切毒蛇傷。"
⑤《植物名實圖考》:"行血氣、治淋濁。"
⑥《貴州民間方藥榘》:"外用治黃水瘡。"
⑦《南寧市藥物志》:"收斂消毒。治痢疾,金瘡,濕疹;外用治疥癬。"
⑧《四川中藥志》:"化管生肌。治氣虛頭昏,哮喘,眼生雲翳,水腫。"
⑨《閩東本草》,"治齲齒。"
⑩《上海常用中草藥》:"治腎炎水腫,風火赤眼,帶下,蜂刺。"

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

全草含山來酚,咖啡酸甲酯,傾皮素,咖啡酸原兒茶酸,槲皮素-3-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對香豆酸阿魏酸香草酸熊果酸白樺脂酸,白律脂醇,還含有甾醇脂肪酸酯,植物甾醇β-D-葡萄糖甙,3,3’,4,4′-四甲基並沒食子酸,3,3’-二甲基並沒食子酸,內消旋酒石酸二甲酯及長鏈脂肪酸酯。

化學鑑定

理化鑑別
(1)取本品粗粉1g加甲醇10ml,熱浸,濾過,濾液作以下試驗:
① 取濾液1ml,加3-5滴濃鹽酸及少量鎂粉,加熱,顯淡紅色。(檢查黃酮)
② 取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乙醇液2-3滴,顯暗藍紫色。(檢查酚性物質和鞣質
(2)取本品粗粉1g,加10%硫酸10ml,於沸水浴上加熱,冷後,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醚5ml,振搖,取乙醚層,加10%氨水2ml,振搖後放置,醚層退為無色,鹼液顯橙紅色。(檢查蒽釀)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本品煎劑對志賀、斯密茨、福氏和宋內痢疾桿菌的抗菌效價分別為1:512:1:128,1:64:1:15。此外,本品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枯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流感嗜血桿菌等也有較強抗菌作用。
2.抗病毒作用本品煎劑雞胚外抗病毒試驗,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Ⅰ型病毒的抗病毒效價分別為1:160:和1:64;雞胚內試驗則效果不明顯。
3.其他作用本品的95%乙醇提取物對腎性高血壓大鼠有抗高血壓作用。有效成分3,3′-二甲基並沒食子酸給予清醒的腎性高血壓大鼠,對心收縮力和血壓有顯著影響.Ames試驗,本品水提取物有一定抗誘變作用,誘變抑制率在10%以上。此外,本品對實驗動物腫瘤有抑制作用,扛板歸明膠纖維素有止血作用。

臨床套用

① 治療百日咳 :取槓板歸1兩(嬰兒酌減),用白酒微炒後加冰糖水煎,一日分二次服;或加魚腥草1兩,一支黃花3錢,煎服。單用扛板歸治療26例。顯效19例,有效5例,無效2例。加用魚腥草、一支黃花治療2例,均愈。又有用槓板歸1兩微炒,加甜酒和冰糖燉開後當茶飲,治療7例痙咳期患兒,服藥2劑即見咳減、夜寐安靜,4~6劑後症狀全部消失。
扛板歸扛板歸
② 治療濕疹:將槓板歸製成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2克。每次3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2次,小兒酌減。治療60例,均有一定效果。

藥物配伍

1、配澤瀉,利水滲透濕之效增,用治水腫諸證。
2、配車前草,利濕消腫,清熱解毒之力增強。
3、配龍膽草,清利肝膽濕熱,治療濕熱黃疸之效尤佳。
4、配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治濕熱瀉痢,療效增強。

中醫傳承

典籍考證

出自《萬病回春》:“槓板歸,四、五月生,至九月見霜即無。葉尖青,如犁頭尖樣,藤有小刺。有子圓黑如睛。”“治蛇咬傷,又宜槓板歸,不拘多少。”
扛板歸扛板歸
①《物理小識》:“犁頭刺藤,其葉三角如犁頭,多在籬邊生。”
②《生草藥性備要》:“老虎利,芽梗俱有勒,子藍色,可食。”
③《綱目拾遺》:“雷公藤,生山陰腳下。立夏時發苗,獨莖蔓生,莖穿葉心,莖上又發葉,葉下圓上尖如犁耙,又類三角楓,枝梗有刺。又出江西者力大,土人采之毒魚,凡蚌螺之屬亦死,其性最烈。以其草煙燻蠶子則不生,養蠶家忌之。山人采熏壁虱。”

實用選方

1.治水腫脹方(《救生苦海》)。
扛板歸扛板歸
2.治急性扁桃體炎方(福建《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3.治纏腰火丹方(《江西民間草藥》)。
4.治瘰癧方(《江西民間草藥》)。
5.治癰腫方(《福建中草藥》)。
6.治乳癰痛結方(《閩東本草》)。
7.治坐板瘡方(《王秋泉家秘》)。
8.治濕疹、天皰瘡、膿皰瘡方(《福建中草藥》)。
9.治慢性濕疹方(《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10.治黃水瘡方(《貴陽民間藥草》)。
11.治下肢關節腫痛方(《福建中草藥》)。
12.治痔漏主(《江西民間草藥》)。
13.治附骨疽方(《江西民間草藥》)。
14.治蛇咬傷方(《萬病固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5克(鮮品35~75克)。外用:搗敷、研末調敷或煎水熏冼。

用藥宜忌

體質虛弱者慎服。

傳統驗方

1.治水腫脹:平地V三錢,雷公藤五錢,車前草四錢,天青地白草三錢,路路通五個。打碎煎服。(《救生苦海》)
2.治急性扁桃體炎石豆蘭(蘭科麥斛)一兩,槓板歸二兩半,一枝黃花五錢。水煎,分二次服,日一劑。(福建《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3.治纏腰火丹(帶狀皰疹):鮮槓板歸葉,搗爛絞汁,調雄黃末適量,塗患處,一日數次。(《江西民間草藥》)
4.治瘰癧:槓板歸七錢,野南瓜根三兩,豬瘦肉四兩燉湯,以湯煎藥。孕婦忌服。(《江西民間草藥》)
5.治癰腫:鮮槓板歸全草二至三兩。水煎,調黃酒服。(《福建中草藥》)
6.治乳癰痛結:鮮槓板歸葉洗淨杵爛,敷貼於委中穴;或與葉下紅共搗爛,敷腳底湧泉穴,右痛敷左,左痛敷右。(《閩東本草》)
7.治坐板瘡:烏賊骨五線,雷公藤三錢。共為細末擦之,乾則以菜油調敷。(《王秋泉家秘》)
8.治濕疹、天皰瘡、膿皰瘡:鮮槓板歸全草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9.治慢性濕疹:鮮槓板歸四兩。水煎外洗,每日一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10.治黃水瘡:蛇倒退葉(為細末)一兩,冰片五分。混合,調麻油塗搽。(《貴陽民間藥草》)
11.治下肢關節腫痛:鮮槓板歸全草二至三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12.治似麻風型的脫節癩:蛇倒退(紅色)煎水洗\另用辰砂草、旱蓮草、車前草(鮮者)各-兩五錢,煎水內服。(《貴陽民間藥草》)
13.治痔漏:槓板歸七錢至一兩,豬大腸不拘量,同燉湯服。(《江西民間草藥》)
14.治附骨疽:槓板歸七錢至一兩,酒水各半煎二次,分服;以渣搗爛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15. 治蛇咬傷:槓板歸葉不拘多少,搗汁酒調,隨量服之,用渣搭傷處。((萬病回春》)

相關典故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樵夫在山上打柴,突然手被毒蛇猛咬一口,頓時,手背腫得象熟透了桃子,一陣陣劇痛象亂箭穿心。他心慌腳亂,捂著傷口拚命往家跑,不料劇烈運動後血液循環加快,蛇毒攻心,全身紅腫,臉色煞白,剛到家就一頭栽進門檻。舉家呼也不醒,喚也不應,硬邦邦地翹了辮子。一家人悲愴欲絕,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捶胸跺腳,號啕慟哭。
俗話說:"死了,死了,一死就了。"人已棄世,哭也無濟於事,旁人好心勸慰,只好準備料理喪事。全村老小,遠近親友,披麻戴孝。買不起靈柩,就用一塊板扛著遺體,覆蓋千斤被。一路上,路幡前引,哭哭啼啼,冥票紛飛,向墳山抬去。
途中,一個郎中迎面相遇,他看到四人抬一口薄棺,急忙問:“棺中盛殮的是什麼人?何故而死?死去多久”?答已死去幾個時辰,死因不明,郎中又說:“打開,讓我看看可以嗎?”死者家屬一聽一把拽住郎中哀求:“您是醫生,人死了還能救活嗎?”郎中說:“真的死了,我亦不能起死回生。不過要弄清何故而死啊!”
郎中掀開千斤被定神一看,死者的臉色象一張白紙。摸了摸脈搏,還有極其微弱地跳動,接觸鼻尖,還有些許熱氣,他立即拿出針來,選定穴位,扎了一針,並使用一特殊的捻針物法,又從攜帶的藥囊中取出蛇藥片,找來熱水灌下去,然後做了引流排毒手術,半小時之後“死者”退熱退腫竟甦醒過來。
三天之後,“死者”坐在床上飲食了。人們望著這位飛來的"活神仙",盛讚郎中是華佗再世,扁鵲降臨。
大家感激郎中的救命之恩,詢問他用什麼靈丹妙藥,郎中拿著一株草說:“我沒有靈藥,仙藥就用這極普通的草芥制的”,人們神秘地望著草,問草藥叫什麼名字,郎中莞爾一笑:“我也叫不出名稱,只知道它主治毒蛇咬傷。”大家面面相覷,覺得這好草藥沒有名稱未免遺憾。只見郎中緊鎖眉頭略有所思,俄而,驀地大腿一拍:“有了!患者不是“槓板”而去復活而“歸”嗎就叫“槓板歸”吧!”在場的人都交口稱讚。“
槓板歸的典故雖然只是傳說,但是由於它的趣味性和傳承性而流傳至今。中醫認為,槓板歸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散瘀止血,主疔瘡癰腫,丹毒,癱腮,乳腺炎,聤耳,喉蛾,感冒發熱,肺熱咳嗽,百日咳,瘰癧,痔疾,魚口便毒,瀉痢,黃疸,臌脹等症,是清熱解毒良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