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

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

《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是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陳偉。

基本介紹

  • 書名: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
  • ISBN:9787505881259,7505881256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內容簡介:書稿的撰寫,以普遍得到改善的竹簡圖像,尤其是多批紅外影像為基礎,吸納海內外學者數十年的研究成果,並融入課題組成員各自探究和相互切磋的心得,在十四種簡冊資料的文本復原和內涵揭示方面,取得了大量、重要的進展。在研究方法上,恪守學術規範,遵循古文字學、文獻學、歷史學等學科規律;審慎對待原整理者在簡號、簡序、分篇方面的處理意見,比較好地保持了新、舊整理本之間的連貫性;在簡冊圖像處理上,首次大量套用紅外成像技術和數碼圖像技術,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開發的“楚簡字形、辭例資料庫”也得到充分運用。
成果提供了經過重大改進的楚地出土戰國簡冊文本和注釋,相信會得到海內外中國古文字、古文獻、古代史、思想史、法律史、經濟史和科技史學界的重視和利用,並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

作者簡介

陳偉,男,漢族,湖北黃梅人,1955年出生。1982年武漢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1992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997年任教授。現任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學院院長,為《簡帛》集刊、“簡帛網”主編,“中國筒帛學國際論壇”中方發起人。兼任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韓國木簡學會海外理事,2007年3-6月為芝加哥大學訪問教授。
研究領域為先秦、秦漢文獻與歷史,側重於簡牘資料。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楚簡綜合整理輿研究”[03JZD0010)、“秦簡牘的綜合整理與研究”(08JZD0036)首席專家。專著《包山楚簡初探》、《郭店竹書別釋》曾獲第二、第四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目錄

一 包山2號墓簡冊(附簽牌)
(一)文書
(二)卜筮禱祠記錄
(三)遣策贈書
(四)簽牌
二 郭店1號墓簡冊
(一)老子
(二)太一生水
(三)緇衣
(四)魯穆公問子思
(五)窮達以時
(六)五行
(七)唐虞之道
(八)忠信之道
(九)成之聞之
(十)尊德義
(十一)性自命出
(十二)六德
(十三)語叢一
(十四)語叢二
(十五>語叢三
(十六)語叢四
(十七)竹簡殘片
三 望山1號墓簡冊(附簽牌)
(一)卜筮禱祠記錄
(二)簽牌
四 望山2號墓簡冊
五 九店56號墓簡冊
(一)售、梅等數量
(二)建除
(三)叢辰
(四)成曰、吉曰和不吉日宜忌
(五)五子、五卯和五亥曰禁忌
(六)告武夷
(七)相宅
(八)占出入盜疾
(九)太歲
(十)十二月宿位
(十一)往亡
(十二)移徙
(十三)裁衣
(十四)生、亡曰
(十五)竹簡殘片
六 九店621號墓簡冊
七 曹家崗5號墓簡冊
八 曾侯乙墓簡冊
(一)入車
(二)甲冑
(三)乘馬
(四)幣馬及其它
(五)簽牌
九 長台關1號墓簡冊
(一)竹書
(二)遣策
(三)簽牌
十 葛陵1號墓簡冊
(一)卜筮祭禱
(二)簿書
(三)未歸類簡
十一 五里牌406號墓簡冊
十二 仰天湖25號墓簡冊
十三 楊家灣6號墓簡冊
十四 夕陽坡2號墓簡冊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體現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狀態和文明素質。一個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沒有哲學社會科學的薰陶和滋養;一個國家要在國際綜合國力競爭中贏得優勢,不能沒有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在內的“軟實力”的強大和支撐。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江澤民同志多次強調哲學社會科學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四個同樣重要”、“五個高度重視”、“兩個不可替代”等重要思想論斷。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哲學社會科學放在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就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2004年,中共中央下發《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明確了新世紀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方針、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界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這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歷史階段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的重大戰略目標和任務,為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證和強大動力。

後記

2003年5月,李守奎教授在他那部著名的《楚文字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補記”開頭寫道:“這是一部十分難做的書。”在這本《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殺青之時,我與守奎學兄有著一次跨越時空而又刻骨銘心的共鳴。
從2003年底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03JZD0010)立項至今,已經過去五整年。五年中,我和我們課題組同仁為踐履投標評審書中的設計目標,盡最大努力做好項目,傾注了大量心血。其中的艱辛,不親身經歷,難有真切體會。
在人文學科中設定大型、集體項目的必要性,人們可能有不同看法。以我個人的體驗,對於簡牘資料綜合整理與研究這類課題,如果沒有一個成規模而又能夠有效合作的學術團隊,完全無法想像。此時此刻,我首先想到的是,五年中與我共同奮鬥的課題組同事。他們是彭浩教授、李天虹教授、劉國勝博士、蕭聖中博士、許道勝教授、李家浩教授、白於藍教授、陳松長教授、胡雅麗研究員、賈連敏研究員、劉祖信研究員、龍永芳研究員(以上主要負責綜合整理工作)、工藤元男教授、陳偉武教授、虞萬里研究員、晏昌貴教授、丁四新教授、吳良寶博士、蕭毅博士、曹建國博士、陳仁仁博士、宋華強博士、李明曉博士、范常喜博士、榻健聰博士(以上主要負責專題研究工作)。
本項目順利完成,高度依賴於竹簡數據的有效獲取。作為項目合作單位的領導,同時擔任湖北省博物館館長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的王紅星先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孫新民所長和張志清副所長、湖南省博物館陳建明館長、荊門市博物館劉祖信副館長和龍永芳主任,在原有照片、底片的搜取和紅外影像拍攝方面,給予了關鍵性支持。已故湖北省博物館前館長舒之梅先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長陳振裕先生和該所的楊定愛先生、文物出版社的蔡敏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資料室前主任李健民先生,荊州博物館老領導滕壬生先生,也都給過重要幫助。湖北省博物館的郝勤建先生,在照片拍攝上出力尤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