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喬

楊時喬明(公元1531年生,死於公元1609年)字宜遷,號止庵,信州上饒人(今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水南街道灘頭人)。約明神宗萬曆三十七年(1609)前後去世。嘉靖四十四年(公元一五六五年)進士。萬曆中,累官吏部左侍郎。絕請謁,謝交遊,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門,銓敘平亢。卒,謚端潔。時喬著有《端潔集》、《兩浙南闗榷事書》一卷 《周易古今文全書》、《馬政記》等,均《四庫總目》並傳於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時喬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531
  • 年代:明
圖書信息,陳年舊事,今日豐溪河,明史記載,

圖書信息

古籍名:兩浙南關榷事書
作 者:(明)楊時喬
出版社: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版 本:影印本
叢書名:續修四庫全書

陳年舊事

生平
楊時喬(1531年~1609年),今上饒市人。他出生在信州區水南街灘頭村,兩歲喪父,四歲亡母,少年中進士。他入仕後,歷任工部主事、吏部員外郎、吏部左侍郎等職。任吏部左侍郎時,吏部尚書李戴告退,由楊時喬代理主持部事。楊時喬逝後,朝廷追認他為吏部尚書
楊時喬與豐溪河
楊時喬為官“清正廉明,苞苴不入門”(《廣信府志》),勤為百姓辦事,深受百姓愛戴。他逝世後,箱籠別無餘財,僅剩幾件舊衣。楊時喬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他修理豐溪河的故事仍在上饒廣為傳頌。在楊時喬代理吏部尚書期間,當朝宰相沈一貫一心想在朝廷培植自己的死黨。而楊時喬在考察京官時,卻力鋤沈一貫的死黨。有一日上朝,沈一貫向皇帝舉薦自己的親信出任兵部尚書楊時喬心裡明白宰相的用心,便據理反對。沈一貫因此記恨在心,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沈一貫多次上疏攻擊楊時喬楊時喬就上疏稱病告歸。神宗不批准,卻又不置尚書和右侍郎,楊時喬不得以,只好獨理吏部事務(前後五年吏部無尚書和右侍郎)。因為沈一貫結黨營私,朝中上下相凌,綱紀日亂。楊時喬官位不高,舉措動見掣肘,無奈只好勉為應付。但沈一貫還是想找機會除掉楊時喬
不久,黃河決堤,沿河三府二十一縣受災。朝廷派出的救災治河大臣,因侵吞救災錢糧而走馬燈一樣被撤換。治河不見成效,皇帝不悅。沈一貫計上心頭,向皇帝奏曰:楊天官(因剛正不阿,秉公辦事,時人稱為楊天官)德才超人,若派他去救災,必拯民於水火。
黃河水災連年不斷,治河是樁吃力不討好的差事。這次黃河是決口,要治好談何容易。治不好,沈一貫可以落井下石,將楊時喬這顆眼中釘拔掉。如果治河奏效,沈一貫又另有計加害楊時喬
楊時喬到達災區,深入察訪災情,安置災民;訪問當地能人,分析決堤原因,商議治河辦法;親自參加疏通河道,修堤築壩。不到一年治河告捷。
楊時喬奏捷回京,神宗皇帝龍顏大悅,上朝褒獎楊時喬,當殿賜以黃金五千兩、緞百匹、酒五十壇,恩準返鄉省親三個月。
楊時喬榮歸上饒,廣信府及其七縣官員紛紛來拜見,獻上各種貴重禮品。楊時喬一概拒受各種所獻禮品,並諄諄告誡進見者為官要清明,要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當時,上饒城南的豐溪河又淺又窄,每逢雨季,便發洪災。楊時喬這次回故里,便捐上皇帝賞賜的五千兩黃金,招集鄉親拓寬河道,疏通水路。家鄉人民積極回響,在楊時喬的主持下,只用了三個月,豐溪河就被疏理好了。
楊天官回家鄉疏理豐溪河一事很快傳到京城,沈一貫獲悉,快活得手舞足蹈,陰險地說:“楊天官啊楊天官,這一回我要送你上西天!”
楊時喬省親期滿,回京謝恩。早期,沈一貫突然出班奏道:“皇上,按朝法規定,私開運河,該當何罪?”神宗皇帝脫口說:“該斬!”
沈一貫急忙應道:“遵旨!”立即示意事先安排好的刀斧手,將楊時喬訖。
當神宗皇帝弄清怎么回事時,楊時喬已經人頭落地。可憐耿耿忠臣,慘遭奸賊陷害,好不冤枉!事後,神宗自思失言,害了股肱之臣,傳下聖旨,追認楊時喬為吏部尚書,賜謚端潔,並賠賜金頭一個。金頭五斤四兩赤金澆鑄。為防人盜墓,皇帝下令特製三十六口紅木棺槨,精選二百八十八位強壯兵士為抬棺“欽差將軍”,抬著三十六口棺槨來回穿插三十六遍,換槓三十六趟,直弄得誰也弄不清哪口棺槨里有金頭。然後再將三十六口棺槨分葬在江西、安徽、福建三省的三十六縣。當葬在上饒的棺槨被護送到廣信府時,廣信府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上饒百姓傾城而出,送葬隊伍十數里長。

今日豐溪河

豐溪河寬闊流暢,百年難遇洪災。如今,上饒市人民政府又撥專款修建兩岸河堤,使之成為亮化、綠化、美化的濱江公園。漫步在美麗的濱江公園的饒城市民,仍然記著疏浚豐溪河楊時喬

明史記載

楊時喬,字宜遷,上饒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除工部主事。榷稅杭州,令商人自署所入,輸之有司,無所預。隆慶元年冬,上時政要務,言:“幾之當慎者三,以日勤朝講為修德之幾,親裁章奏為出令之幾,聽言能斷為圖事之幾。弊之最重者九:曰治體怠弛,曰法令數易,曰賞罰無章,曰用度太繁,曰鬻官太濫,曰莊田擾民,曰習俗侈靡,曰士氣卑弱,曰議論虛浮。勢之偏重者三:宦寺難制也,宗祿難繼也,邊備難振也。”疏入,帝褒納,中外傳誦焉。
擢禮部員外郎,遷南京尚寶丞。萬曆初,以養親去。服除,起南京太僕丞,復遷尚寶。移疾歸。時喬雅無意榮進,再起再告。閱十七年始薦起尚寶卿,四遷南京太常卿。疏請議建文帝謚,祠禮死節諸臣。就遷通政使。秩滿,連章乞休,不允。三十一年冬,召拜吏部左侍郎。時李戴已致仕,時喬至即署部事。絕請謁,謝交遊,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門。及大計京朝官,首輔沈一貫欲庇其所私,憚時喬方正,將令兵部尚書蕭大亨主之,次輔沈鯉不可而止。時喬乃與都御史溫純力鋤政府私人。若給事中錢夢皋、御史張似渠、於永清輩,鹹在察中,又以年例出給事中鐘兆斗於外。一貫大慍,密言於帝,留察疏不下。夢皋亦假楚王事再攻郭正域,謂主察者為正域驅除。帝意果動,特留夢皋;已,盡留科道之被察者,而嚴旨責時喬等報復。時喬等惶恐奏辨,請罷斥,帝不問。夢皋既留,遂合兆斗累疏攻純,並侵時喬。時喬求去。已而員外郎賀燦然請斥被察科道,亦詆純挾權斗捷,顧獨稱時喬。又言:“陛下睿斷躬操,非閣臣所能竊弄”,意蓋為一貫解。時喬以與純共事,復疏請貶黜,不報。及純去,夢皋、兆斗亦引歸。帝復降旨譙讓,謂“祖宗朝亦常留被察科道,何今日揣疑君父,誣詆輔臣”。因責諸臣朋比,令時喬策勵供職,而盡斥燦然及劉元珍、龐時雍輩。時喬嘆曰:“主察者逐,爭察者亦竄矣,尚可靦顏居此乎?”九疏引疾,竟不得請。時中外缺官多不補,而群臣省親養病給假,及建言詿誤被譴者,充滿林下,率不獲召。時喬乃備列三百餘人,三疏請錄用。三十四年,皇長孫生,有詔起廢,時喬複列上遷謫鄒元標等九十六人,削籍范俊等一百十人。帝卒不省。
明年,大計外吏。時喬已偕副都御史詹沂受事,居數日,帝忽命戶部尚書趙世卿代時喬,遂中輟;蓋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誤發之也。輔臣朱賡謂非體,立言於帝。帝亦覺其誤,即日收還。時喬堅辭不肯任,吏科陳治則劾其怨懟無人臣禮。有旨詰責,時喬乃再受事。永年伯王棟卒,其子明輔請襲。時喬以外戚不當傳世,固爭之,弗聽。時一貫已罷,言路爭擊其黨。而李廷機者,一貫教習門生也,閣臣闕,眾多推之;惟給事中曹於汴宋一韓、御史陳宗契持不可。時喬卒從眾議。未幾,又推黃汝良、全天敘為侍郎,諸攻一貫者益不悅。給事中王元翰胡忻遂交劾時喬。時喬疏辨,力求罷。
當是時,帝委時喬銓柄,又不置右侍郎,一人獨理部事,銓敘平允。然堂陛扞格,曠官廢事,日甚一日,而中朝議論方囂,動見掣肘。時喬官位未崇,又自溫純去,久不置都御史,益無以鎮厭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紀綱日紊,言路得收其柄。時喬亦多委蛇,議者諒其苦心,不甚咎也。秉銓凡五年。最後起故尚書孫丕揚。未至,而時喬已卒。篋餘一敝裘,同列賻襚以殮。詔贈吏部尚書,謚端潔。
時喬受業永豐呂懷,最不喜王守仁之學,辟之甚力,尤惡羅汝芳。官通政時具疏斥之曰:“佛氏之學,初不溷於儒。乃汝芳假聖賢仁義心性之言,倡為見性成佛之教,謂吾學直捷,不假修為。於是以傳注為支離,以經書為糟粕,以躬行實踐為迂腐,以綱紀法度為桎梏。踰閑盪檢,反道亂德,莫此為甚。望敕所司明禁,用彰風教。”詔從其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