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之歌(紀錄片)

森林之歌(紀錄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森林之歌》是中國中央電視檯曆時4年精心打造的11小時自然生態類紀錄片。攝製組從2004年開始深入中國現有的典型林區,拍攝點遍布中國各主要森林分布地區,如:東北森林、秦嶺塔克拉瑪乾沙漠、藏東南林區、神農架、橫斷山脈、海南熱帶雨林、南海紅樹林等,用精美的畫面展示了森林的神奇與美麗,以及人、動物和森林的和諧共生關係。我們將仔細介紹紅松、胡楊、雲杉、銀杏、母生等珍稀的森林物種,還將展示中國特有的野生保護動物,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東北虎及長臂猿等。

還有那些圍繞森林生活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文明流變也會是《森林之歌》中的響亮音符。生動、寫實,又不失浪漫的拍攝風格,精彩、奇妙,又不失深度的內容,將讓世界了解到中國真實的生態文明。

基本介紹

  • 導演陳曉卿
  • 製片人:陳曉卿
  • 中文名稱:森林之歌
  • 國家/地區:中國
  • 類型:自然、風光
  • 線上播放平台央視網
  • 語言:國語
  • 集數:12集 
  • 出品人趙化勇
  • 總監製:張長明,袁正明
  • 總策劃高峰
  • 監製張寧
  • 總製片人魏斌
  • 片長:50分鐘/集
電影視頻,影片簡介,分集介紹,第一集 萬木撐天,第二集 綠滿天涯,第三集 容顏——綠色版圖,第四集 家園——雲橫秦嶺,第五集 雪國——北國之松,第六集 長歌——大漠胡楊,第七集 凌雲——雪域神木,第八集 競生——雨林迴響,第九集 孑遺——森林隱士,第十集 清影——竹語隨風,第十一集 聽 濤——碧海紅樹,

影片簡介

《森林之歌》是550分鐘的紀錄片,花了攝製組長達4年的時間。11集的除前3集總論外,其餘8集各指向一片有地域特色、氣候帶特徵的森林類型:秦嶺自然保護區、長白山紅松針葉林、新疆胡楊林、藏東南高山林地、海南熱帶雨林、雲貴高原山地森林武夷山竹林、海上紅樹林。這些地方大致反映出中國原始森林的版圖構成。

分集介紹

第一集 萬木撐天

森林是一個神奇而美妙的生命世界,它們每天承接這天賜的雨露陽光,吸吮著大地的乳汁,自由自在而又神秘莫測。大自然對於人類的恩賜與眷顧之情,總是通過森林來傳達。而人類改善環境的願望,常常是藉助森林的力量來實現。綠色的森林,支撐起了人類的昨天和今天,也必將為人類的明天擎起一個綠意蔥蘢的世界。因為,人類要生存繁衍下去,始終離不開森林的呵護。

第二集 綠滿天涯

這是一個春天裡的故事。 1982年3月2日,是中國第一個植樹節。這一天,77歲的鄧小平同志帶領全家人來到北京玉泉山上,興致勃勃的在這裡種下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一個春天接著一個春天,轉眼間26個春天過去了,當年種樹的老人已靜靜的離我們而去,但是玉泉山上的這棵松樹已經長成了婷婷如蓋的大樹。它似乎明白老人的心意,開始精心的承擔起守護大地的神聖職責。舉目遠望,我們發現,在遼闊的祖國大地上,滿山遍野的小樹正在茁壯的成長著。

第三集 容顏——綠色版圖

這是一次奇妙的發現之旅。《森林之歌》攝製組用三年的時間,伴隨著晨昏的交替,寒暑的更迭,探訪中國僅存的原始森林。
在我們熟悉的人類社會之外,在被逐漸遺忘的自然世界,生命在歡唱。我們進入人跡罕至的森林中,感受大自然的嚴酷和恩賜,聆聽最原始的歌聲。我們記錄生命的寂寞與燦爛,精彩與艱難,記錄它最初與最後的身影,記錄一個國家的森林版圖。
從冰原,到大漠,從海洋,到高山,在一些極端的環境下,我們可以看到森林裡的居民,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頑強生命力和奇妙適應性,這讓它們經歷了比人類歷史長得多的時間,依然生機勃勃。

第四集 家園——雲橫秦嶺

本集是一個關於“家園” 的故事。主線將以秦嶺金絲猴的生活歷程為切入點,以金絲猴賴以生存的紅樺林為敘述主體,圍繞著紅樺林這一敘述坐標軸,展現它的生存環境,以及動植物生態鏈,建構一個動物與植物和平共生的神奇“家園”。
“甲板”是一隻十二歲的成年公金絲猴。它所在的猴群,生活在秦嶺山脈北坡海拔兩千米的山谷中。“甲板”有八個妻子,他最寵愛的是最年輕的母猴“圓圓”。不遠處,被掃地出門的流浪公猴組成了一個部落,“八字頭”在其中最為強壯。他每天準備著,並將成為其他家庭家長地位的挑戰者。
一場爭奪王位的戰爭一觸即發。

第五集 雪國——北國之松

長白山是地球同緯度帶上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綜合體,它不僅有著雄渾的地質地貌,奇特的自然景觀,更是一座世界上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的立體寶庫。本集主體故事將圍繞紅松展開。
在長白山北坡,一粒粒剛剛成熟的紅松籽在風的推動下離開了大樹的搖籃,與其他一些單純靠風傳播種籽的樹種相比,聰明的紅松卻讓種籽變得更大、更有營養,吸引了眾多的食客,並通過動物來傳播種籽,松籽是整個食物鏈當中重要的第一環。
由於人工採摘松籽的數量越來越大,給紅松的正常繁殖帶來了困難,另外一方面也給以松籽為食的動物的生存產生了威脅。冬季,漫天大雪飄落地面,紅松的另一個朋友——黑熊卻在林間拚命地找尋著任何可以找到的食物。森林中的黑熊沒有冬眠,它能否度過這個漫長的冬天?

第六集 長歌——大漠胡楊

塔克拉瑪乾沙漠覆蓋了塔里木盆地的60%,但是來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在盆地的北部匯成了塔里木河,它是這裡一切生命的源泉。作為荒漠上唯一的高大喬木,胡楊和其它荒漠植物一起,組成一道綠色屏障,阻擋著沙漠的擴張,從而保證了西域文明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綿延不絕。
胡楊千百萬年來在荒漠上生存,它的法則是,用最小的消耗完成生息繁衍。本片將展示荒漠上生命的奇蹟,講述一個頑強的生命的故事,並希望關照到人類自身的生存現狀,留下思索的空間。

第七集 凌雲——雪域神木

青藏高原以及縱跨滇、川、藏的橫斷山脈分布著中國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原始森林,這裡的森林當之無愧的被稱為“森林的制高點”。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南迦巴瓦地區有著全世界最完整的植物垂直分布帶,囊括從海南島到兩極的植物類型;是世界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本集就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展開。
樹高60~70米、直徑1.5~2米的大雲杉樹是這片森林的主體樹種,它分布在森林的上線,生活在森林裡的植物、動物、人類相互依存,構建了一個和諧的世界,然而高原的惡劣生存條件使得它們必須時刻面臨挑戰,一個又一個的生存危機接踵而來,大雲杉樹和它的鄰居們又是如何面臨挑戰的?

第八集 競生——雨林迴響

熱帶雨林終年鬱鬱蔥蔥,生息不止,被譽為地球的“肺臟”。生物多樣性是熱帶雨林最重要的特徵。儘管熱帶雨林僅占世界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七,但它所包含的植物總數卻占了世界總數的一半。
海南島自古就覆蓋著茂密的熱帶森林。在距今約70萬年前,全島各地已遍布熱帶植物,種類很多,面積也大,呈現一派雨林景觀。在競爭分外激烈的熱帶雨林,每年每公頃土地有150,000棵幼苗生根發芽,其中僅僅有不到1%的幼苗才會長成大樹。它們必須通過艱苦卓絕的競爭,最終發芽、開花、結果。同時,森林中的植物相互競爭又相互依賴,最終造就了熱帶雨林的豐富多樣。

第九集 孑遺——森林隱士

銀杉,是一種古老的孑遺植物,因為世界上只有中國還存活著這種200萬年前的植物,科學家用argyrophylla(銀色的葉)作銀杉的種名,而用Cathaya(華夏)作為銀杉的拉丁屬名。我們的故事將從銀杉和其他物種的共生展開。
遠在地質時期的新生代第三紀時,銀杉曾廣布於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在德國、波蘭、法國及前蘇聯曾發現過它的化石,但是,距今200到300萬年前,地球發生大量冰川,幾乎席捲整個歐洲和北美,但歐亞的大陸冰川勢力並不大,有些地理環境獨特的地區,沒有受到冰川的襲擊,而成為某些生物的避風港。銀杉、水杉和銀杏等珍稀植物就這樣被保存了下來,成為歷史的見證者。在整個的雲貴高原,除了銀杉,還有栱桐、紫薇、鐵杉等古老樹種。

第十集 清影——竹語隨風

竹子是中國森林家族中的特殊成員。竹子的存在,使得中國森林與人類的距離更近,更具有親和力與家園感。
中國是竹子的故鄉,世界1500種竹子中,中國就有500多種,中國現有竹林面積720萬公頃,其中純竹林面積420萬公頃,最主要的竹種毛竹300萬公頃,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外,其他各省均有種植。
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開始向天空衝刺。武夷山脈的峽谷里,毛竹筍在太平洋季風的吹拂下,在春天陽光的催促下,四十天就能長到二十多米高,生長最快的時候,一晝夜能長高一米。這是一場關於速度的競賽,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長得最高,誰就有資格享受充分的陽光……

第十一集 聽 濤——碧海紅樹

紅樹林,生長在亞熱帶及熱帶海岸潮間帶,是具有維護海洋生態平衡的特殊生態系統。紅樹林與珊瑚礁生態系統海島生態系統並稱近海三大生態系統。
紅樹林是一種海陸兩棲的森林形態。漲潮的時候,紅樹的大部分都會沒入海水中,退潮的時候,紅樹生長在海邊的灘涂地帶。紅樹林能夠在鹽分如此大的條件下生長成茂密的森林,是千百萬年來長期進化的結果。
本集從紅樹林胎生的性入手,通過幼苗在大海中的漂移——尋找陸地——落地生根的過程,把廣西和海南兩個最重要的拍攝地連線起來,展現我國紅樹林的現狀,表現作為近海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生態系統,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神奇和美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