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煥侯

梅煥侯(1893—1953),愛國棉商,名梅景章,字煥侯,乳名喚狗,湖北省沔陽縣梅家灣人(梅家灣因地處漢江北岸的仙北,1950年劃歸天門縣)。

基本介紹

  • 本名:梅景章
  • :煥侯
  • 所處時代:民國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湖北省沔陽縣
  • 出生日期:1893年
  • 逝世日期:1953年
人物生平
梅煥侯(1893—1953),愛國棉商,名梅景章,字煥侯,乳名喚狗,湖北省沔陽縣梅家灣人(梅家灣因地處漢江北岸的仙北,1950年劃歸天門縣)。
梅煥侯幼年父母雙亡,由堂伯父收養,在其錢莊當學徒。成年後,一度掌管伯父錢莊事務。因不願寄人籬下,辭錢莊經理職,隻身到武漢等地給人幫工。曾與人合夥做買賣。1917—1918年,先後在漢口創辦蔚泰花行、德泰花行經營棉花貿易,因生意不佳,被迫關閉,生活一度陷入貧困。
1923年,結識商人李玉山,二人合夥在武漢小街松蘇里創辦“萬豐花號”經營棉花貿易。因代理中國棉業銀行漢口分行業務,結識了銀行家馮味琴。當時正值漢口棉花大量積壓,棉價下跌,馮味琴大膽放款,梅煥侯大膽收購,幾乎將當時積壓在漢口的棉花全部吃下,不久棉價回升,上海棉紡廠大量需要棉花,梅煥侯將棉花運往上海銷售,一舉獲利90萬銀元。因此被譽為“棉花大王”,被推舉為漢口總商會制裁委員,漢口棉業公會會長。
1931年,應李玉山邀請參股湖北沙市紗廠(沙市第一棉紡織廠的前身),任名譽經理。萬豐花號由此結束。
萬豐花號結束後,梅煥侯曾到西北等棉產區進行考察。1933年在天津創辦“燮昌花號”再次從事棉花貿易,並在重慶、鄭州、沙市、新鄉、鹹陽、西安、安陽、漢口等地廣設分號收購點,梅則坐鎮上海,對接各紡紗廠,將各分莊收購的棉花運往上海統一銷售。當時盧作孚的民生輪船公司開往上海的貨輪每班都有花號託運的棉花,他們也因此成了好朋友。因花號與交通銀行總行及多地分行業務往來密切,交通銀行總行1934年對燮昌花號進行財務調查,結果評價是“該號內容尚稱殷實”。梅煥侯曾出任上海棉業公會會長。
1938年,日軍占領上海,梅煥侯不願在日寇的統治下做生意,停止了上海的業務,將資本全數轉到重慶,存入國家銀行。但戰時的重慶也沒有商機可尋,資金只能閒置在銀行。1939年5月3日、4日,日機對重慶狂轟濫炸,炸死市民3991人,炸傷2323人,炸毀公私財產不計其數。大火吞噬著城區,濃煙遮天蔽日,3天后才被完全撲滅。“五三、五四”轟炸後,重慶的疏散、建設、救濟任務異常艱巨,5月11日,國民政府緊急任命賀國光為重慶市長,5月15日,賀國光正式就任。賀國光是湖北人,當晚,梅煥侯以老鄉的身份專程到賀府拜訪。賓主除了暢敘同鄉情誼外,如何解決當時困境和民眾困難也是重要話題。第二天,梅煥侯將一封信連同4萬元支票送到了賀國光手裡。在信中,梅建議將4萬元平分為救濟難民和補助教育兩種用途。救濟難民部分用於救濟慘遭空襲的重慶難民和兒童保育院等,補助教育部分用於捐贈戰時遷渝的上海復旦大學,武昌中華大學,以及國立十二中等學校。在1939年4萬元國幣絕對是一筆巨款,這是抗戰期間重慶市政府收到的國內最大一筆私人捐款。
梅煥侯捐款並非一時衝動,他一生都在做慈善事業,1934-1937年,先後捐款3000餘元給家鄉梅家灣鋪路、修橋、建祠堂。又捐7000多元在仙桃鎮興辦啟明圖書館和啟明國小,並在漢口與人合力創辦沔陽中學(後為震旦中學)。資助武漢、上海等地慈善事業。擔任武昌楚材中學、漢口沔陽中學、上海的湖北旅滬國小等校的董事。在旅滬湖北人中他是有名的慈善家。凡湖北人生活遇到困難去找他,他一概會出資幫助。
1945年,日本投降,梅煥侯將所剩資本轉回上海,掛“福盛永”招牌,重操舊業。當時由於美元匯率低,美(國)棉和印(度)棉形成傾銷,價格遠遠低於國產棉,國民政府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中國的棉農深受打擊,經營國產棉的商號無法與經營進口棉的洋行競爭。梅以上海棉業公會會長的身份去南京向政府遞交呈情書,孔祥熙出面接受,但無結果。
建國初期,梅煥侯在武漢受到時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李先念接見並宴請,深受鼓舞。於是動員已避往香港的好友黃少山回內地參加新中國的建設,黃帶回了資本,二人合資在漢口創辦開明油廠(武漢油廠的前身),梅擔任該廠副總經理。
梅煥侯於1953年冬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