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村(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梅溪鎮下轄村)

梅溪村是浙江安吉縣梅溪鎮下轄村,位於安吉縣東北部,緊靠梅溪鎮之西。東北起西苕溪沿岸的老龍壩,西南至海拔90米的倉山。轄後山沖、小灣、老龍壩、桃花沖4個自然村。1992年有農田850畝,水塘120畝,山地700畝;村辦企業9家,固定資產143.5萬元。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25萬元,人均純收入1420元。村黨支部1987、1991、1992年分別被評為縣級先進黨支部;梅溪村1992年被評為安吉縣十個"明星村"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梅溪村
  • 外文名稱:Meixi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梅溪鎮
  • 郵政區碼:313306
  • 地理位置:浙江省安吉縣東北部
  • 人口:1884人
緊附城鎮,依託城鎮,哺育城鎮,

緊附城鎮

梅溪在唐時設鎮,宋時已人煙稠密,商業興盛。梅溪村境地歷為梅溪鎮的一部分。清代以前,與鎮區無明確界線,也非獨立行政單位。民國期間,村境為梅溪鎮的第一、五保。
1949年後,與鎮逐漸分立,初為梅溪鎮的第一、五村。1953年,村民蔡忠武率先聯合十多戶貧僱農成立梅溪鎮第一個互助組;1954年相繼成立8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8月建立勤誼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屬梅溪人民公社,稱勤誼生產隊(後稱大隊);1981年6月更名為梅溪大隊;1984年1月稱梅溪村,屬梅溪鄉;1985年7月屬梅溪鎮。
境內倉山,古稱邸閣山、廩山,三國東吳時在此建倉,以作積貯和轉運軍糧之用。相傳孫策攻劉繇盡得邸閣糧谷,即在此山。南宋著名藏書家陳振孫(1183~約1261)出生於倉山,他勤奮好學,博通古今典籍,編成《直齋書錄解題》,是宋代著名的目錄學著作,也是我國圖書史上極為重要的巨著。境內後山,古稱梅溪山。1938~1941年,中共安吉縣委曾召開4次擴大會議,其中兩次是在後山召開的。
村民由河南、蘇北、安徽及本地人組成,其中河南、蘇北人各占1 3。河南人是清末民初陸續遷入,蘇北人是50年代初定居在西苕溪沿岸的。50年代初,村民135戶、421人。後由於經濟條件優越,外地男青年來梅溪村入贅者多,加上梅溪村姑娘婚嫁城鎮男青年後,本人和子女均在農村,因而人口增長特快。1992年有524戶、1884人。有132姓。

依託城鎮

梅溪村因緊靠梅溪鎮,水陸交通方便。水運素稱發達,五級航道,150噸級的拖輪船隊暢通無阻,港口裝卸機械齊全。60~70年代,分別建成橫跨西苕溪的斜纜鋼繩懸索橋和五孔鋼砼公路橋,溝通了梅溪到杭州、安徽、上海及蘇南各地的陸上通道。改革開放以來,梅溪村以城鎮為依託,發展第二、第三產業。1983年,村里投資8.5萬元,將坐落在西苕溪邊的1萬多平方米的河灘地開闢成塊石中轉碼頭,配備30噸地中衡1台,年中轉量在20萬噸以上。
1986年9月投資120萬元,與上海冶金技術開發中心及梅溪鎮聯辦安吉滬梅聯營鑄鋼廠,占地6983平方米,建廠房1833平方米,擁有三相鹼性1噸電弧爐1座、起動機械3台、1噸行車2台、RB式3立方米空壓機2台、758型噴拋丸清理機1台,配有煉鋼、造型、化驗等專業技術人員20名。生產15、25、35、45號碳鋼和RI8niSTi、20QMOV合金鋼。產品銷往上海、蘇州、平湖等地。同時遠銷德國、加拿大、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1992年產值達245萬元。是年,村里投資50萬元興建鑄造廠,配備沖天爐、行車、空壓機、混砂機及化驗設備,生產各種鑄鐵件。私營工業也有發展,年產值百萬元以上的福泰西餐糕點廠、50萬元以上的陳德明紡織廠,產品暢銷,生意興隆。梅溪村建築隊技術力量雄厚,近年來注重提高效益。1992年產值120萬元,創利稅10萬元。所完成的工程通過質檢部門驗收,質量符合國家標準。梅溪村民在蔬菜和水果市場、交通運輸、建築材料、糧食、服裝、飲食等20多個行業中從事服務。全村從事第二、第三產業人數達756人,占總勞力的60%。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80%的村民住了新樓房,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彩電、冰櫃、洗衣機已經普及,有10戶村民裝上了電話。

哺育城鎮

梅溪村以支持城鎮、發展城鎮為己任,首先注意糧食、蔬菜生產的發展。村里增加農業投資,1984年來,對1000餘米防洪堤壩砌石護坡,2000米?堤進行防治白蟻灌漿;建造3000餘米"三面光"渠道;架設2500米農用電力線路;建造機埠、翻水站各1座,共投資15萬元。組織引進優良品種,設立配藥站。村民的農用水電費等,統一由村里支付。
1992年,糧食畝產650公斤。90戶菜農,蔬菜基地215畝,在完成國家定購蔬菜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各種品種的蔬菜投放市場,緩解梅溪鎮居民吃菜難的困境。1989年開始,村委會確定專人分管,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指導,辦起農民學校--蔬菜班,將蔬菜大小棚、營養缽、遮蔭棚等科學種菜技術傳授給每戶菜農。並投資0.6萬元對蔬菜基地進行科學實驗,在聯產承包的基礎上,分戶架設蔬菜保溫塑膠大棚、中棚和小棚,統一開挖渠道,統一配製農藥,取得良好效果,使梅溪鎮居民在嚴寒的冬季吃上新鮮的萵筍、黃瓜,提前供應番茄、辣椒、豇豆等蔬菜,深受民眾歡迎,菜農也得到較好的收入,菜農的人均收入由1982年的700元增至1992年的3500元。
梅溪鎮建成區原來面積較小,為支持城鎮工商業的發展,梅溪村不斷讓出地盤,擴大建成區。1970年在村境創辦部屬企業--梅溪發電廠,裝機總容量15萬千瓦,是國家二級企業。縣屬第二水泥廠、工具機廠、航運公司、輕工機械廠、第二人民醫院和鎮屬中心國小等都設在村境。
1990年,梅溪鎮開闢新區,龍翔、興梅兩條寬18米、總長1000多米的大街及沿街新建的鎮人民政府辦公大樓、郵電局、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糧貿市場、信用社等大樓,都建在村內。村為建成區的擴大提供方便,同時也為自身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目前,村境道路寬暢,水電、交通郵電、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設施齊全,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具備投資的良好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