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鎮(梅城(杭州建德))

梅城鎮(杭州建德)

梅城(杭州建德)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梅城鎮是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下轄的一個千年古鎮,是古嚴州府治所在地,地處於建德市東部。該鎮地域面積157平方公里,人口約5萬人,轄13個行政村,5個社區。

“梅城”因古嚴州府城牆沿江一段雉堞(zhi die)砌築成梅花形,故名。素有“天下梅花兩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嚴州(梅城)半朵”的美稱。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經濟概況,人文背景,基礎建設,科教文衛,旅遊景點,

歷史沿革

“梅城”一名因古城牆臨江一段築成梅花形而來。三國吳黃武四年(225)置建德縣,梅城即為縣治。唐神功元年(697),睦州州治由雉山(今淳安)遷梅城。此後直至1959年,梅城向為州、府、路、專署所在地。民國28年(1939)置梅城鎮,1958年建立梅城公社,1959年7月恢復建置梅城鎮。1992年4月,千鶴、南峰兩鄉併入梅城鎮。2002年,轄20個行政村,10個居民區,人口36896人,其中農業人口18572人。2003年人口41400人。面積104平方千米。2007年,將梅城鎮十里埠村劃歸楊村橋鎮管轄。調整後,梅城鎮轄5個社區,1個居民區,25個行政村。梅城鎮地處建德市東部,富春江新安江蘭江三江匯合處。北枕烏龍山,南臨三江口,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經濟概況

梅城鎮是建德市的經濟重鎮,先後被評為國家千強鎮、浙江省首批中心城鎮、浙江省綠色小城鎮、浙江省衛生城鎮、浙江省社會治安先進鎮和浙江省級教育強鎮。改革開放給梅城帶來了豐碩的成果,該鎮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截至2012年底,梅城鎮工業企業1176家,商貿經營企業30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9家、千萬元以上企業48家、億元以上企業7家。實現財政總收入1.74億元,同比增長27.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381萬元,同比增長12.3%;工業銷售產值101億元,同比增長6.5%;農業總產值3.3億元,同比增長12%;農民人均收入12382元。工業經濟工業經濟破百億,管委會大樓建成並啟用,園區項目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重點項目有序推進,格林香化正式投產,藍地球微粉、萬家創新等項目主體廠房建設完成,建業有機、建業熱電、深藍輕紡科技等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工業發展潛力不斷提升。
梅城鎮始終堅持“工業強鎮”、“農業增效”、“旅遊興鎮”、“項目帶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主攻工業,綜合開發農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大城鎮建設力度,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力爭實現工業經濟再翻番,效益農業新突破,商貿旅遊大發展,城鎮建設新面貌,各項事業協調推進。梅城的經濟總量在建德市保持領先地位。截至2006年底,梅城鎮工業企業1176家,商貿經營企業30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6家、千萬元以上企業48家、億元以上企業4家。工業總產值52.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46 %;工業銷售產值50.6億元,比上年增長34.74%;外貿出口交貨值26.5億元,比上年增長6.56%;工業技改投入2.2億元,比上年增長8.8%。低壓電器產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企業發展快速,行業總產值20億元(其中勇華電器1.45億元);醫藥化工行業產值11億元,其中,龍頭企業建業有機銷售產值達到7.93億元,五星化工在上年度年突破1億元的基礎上又創佳績,突破2億元大關。招商引資實際到位內資1.13億元,外資325萬美元,引進廣天日月、高硼矽玻璃、中煤自動化等較大項目。
梅城鎮
梅城鎮有耕地面積1229公頃,林地面積7958公頃。2006年該鎮農業總產值1.97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46公頃,糧食作物總產量5754噸;實施產業提升,推進基地建設,改良無公害蔬菜基地133公頃、無公害板栗基地73公頃,無公害柑桔基地 67公頃、無公害草莓100公頃,王山頂村333公頃竹筍兩用基地改造完畢,並被認定為杭州市都市農業示範園。新組建農村專業合作社2家(分別是建德市雙蔡西瓜專業合作社和三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綠源蔬菜製品廠組建為浙江省蔡小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該企業完成技改投入300餘萬元,擴大生產基地400公頃,帶動周邊農民增收300餘萬元。
浙江省建德市的梅城鎮浙江省建德市的梅城鎮

人文背景

梅城鎮位於富春江新安江蘭江三江匯合處,北枕烏龍山,南臨三江口,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三國時期吳黃武四年(公元225年)置縣以來,已有1700餘年歷史。歷為睦州嚴州州治及建德縣治所在地,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中國著名的古典小說《水滸傳》、《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金瓶梅》等都曾描述過梅城的人文山水。著名文人杜牧范仲淹陸游劉長卿都曾在此任職為官,詩人謝靈運李白孟浩然等都曾遊歷過梅城山水。先賢們無不為梅城的山水陶醉,為梅城留下了傳唱千古的詩文佳作,為梅城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基礎建設

梅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也在不斷推進,梅城新城建設全面啟動,梅城大壩一標段主體基本完成,西入城口綠化帶建設、玉泉寺景區道路整治工程、南峰江濱公園建設、兩塔一橋”亮燈工程等建設,使得城鎮功能不斷完善。隨著杭黃高鐵、臨金高速的開工建設,梅城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一個更廣寬的發展舞台,更優美的人居環境呈現在面前,也給梅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原動力。
公園梅花公園梅花

科教文衛

梅城鎮2006年度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領域財政投入442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農村居民參保率90.26%;新增低保戶50戶,共發放低保金32萬元;城鎮“三無”人員及農村五保戶的集中供養率達85%以上。被評為2006年度“杭州市徵兵先進單位”和“杭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示範鄉鎮”。

旅遊景點

烏龍山位於古嚴州梅城鎮北門外,東西綿亘五六十里,海拔八百米以上山峰,相連約7里,最高處海拔916.6米。
烏龍山是嚴州府的鎮山,位於浙江省建德市東部,古鎮梅城以北,坐落在新安江富春江、蘭江交匯處之北岸,因山石烏黑,山體巍峨,蜿蜒如龍而得名。
烏龍山主體成扇形,上峰海拔909米,形成於燕山運動後期,山火噴發後的酸性岩漿凝結而成。早期曾處於淺海之中,故而山巔地沉中時有螺殼等水生物遺蹟出現。由於山體是火山噴發形成的斷層,相對高度達800多米,幾乎是拔地而起,高臨江岸,氣勢十分雄偉,成為嚴州的象徵。
烏龍山又名烏山。《水經注》卷四O《漸江水》:“浙江又東北經建德縣南。縣北有烏山。”這裡說的“烏山”,即指烏龍山,又稱烏石山。又《讀史方輿紀要》卷九O《烏石關》載:“(在嚴州)府東十五里,以烏石山而名。”又稱仁安山,據《嚴州圖經》記載,宋“宣和初,臣寮建言,謂龍為君象,應州縣山水地名有龍字者當避。及入臘之亂,復言狂賊竊發,巾土地之名術匯,乞賜以忠順之名鎮定一方”。於是改名為廠安山。向宋初年大詩人阽游的嚴州詩中就有《烏龍雪》、《有為予言烏龍山禹嶺小可到處……》等題,其中的“烏龍”指的就址烏龍山。叫初,因 封廣濟王為烏龍山神,又恢復了烏龍山原名。烏龍山位於嚴州城北,故而又有北山之 稱。陸游嚴州《秋興二首》詩有“東館煙波秋漸瘦,北山霧雨晝多昏”之句,其中之“北山”即指烏龍山
嚴州有俗話說:梅城人一天不見烏龍山就會哭。來表達濃郁的戀鄉之情。山上最著名的是建於唐代的玉泉寺,位於烏龍山南麓石佛坳,唐德宗貞元十年,由淨土宗五祖少康大師創建,至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1942年為日軍所毀,1990年重建。它背倚烏龍山,面臨梅城古鎮,群峰環峙、古木參天、山泉淙淙、遙望三江滔滔江水,是一處難得的佛寺仙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