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唐德宗時期隨州刺史)

劉長卿(唐德宗時期隨州刺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長卿(70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爭議十分激烈,一般認為生於公元709-725年間,逝於786-790年間。劉長卿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騷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

基本介紹

  • 本名:劉長卿
  • 別稱:劉文房
  • 字號:文房
  • 所處時代:唐朝中期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洛陽
  • 出生時間:說法多種(約709—725年間)
  • 去世時間:說法多種(約786-790年間)
  • 主要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靈澈上人》
  • 主要成就:大曆詩風的代表
  • 擅長:五言詩
  • 信仰:道家
人物生平,作品一覽,史籍記載,評價影響,

人物生平

劉長卿為年輕時在嵩山念書,742-746年(唐玄宗天寶)間登進士第。一說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劉長卿可能才登進士第,但是還沒有揭榜,便爆發安史之亂了。《新唐詩·藝文志》中略有記載。其詩則馳名上元、寶應間。《新唐詩·秦系傳》云:(秦系)與劉長卿善,以詩相贈答。權德輿曰:“劉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系用偏師攻之,雖老益壯。”所謂五言,當是指他的近體詩。當時或以錢(起)、郎、劉、李並稱。他卻說:“李嘉祐、郎士元焉得與予齊稱也?”{見范攄《雲溪友議》}可見其自負,也未免倨傲。他的詩多寫幽寒孤寂之境,又善以描寫荒村水鄉,著名的如【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據傳璇琮先生(劉長卿事跡考辯)所考,劉長卿卒年當在德宗貞元二年至七年間。
劉長卿題跋像劉長卿題跋像
756年,唐肅宗即位,劉長卿被任命到蘇州下屬的長洲縣當縣尉。不久被誣入獄,遇大赦獲釋。
758年(唐肅宗至德三年)正月,攝(代理)海鹽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貶為潘州南巴(今廣東電白)尉,但劉長卿並未到南巴實際任職。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蘇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這時江南剛經歷過劉展之亂,本來繁華富庶的吳郡一帶變得破敗蕭條。
770年(唐代宗大曆五年)以後,歷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因為性格剛強,得罪了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被誣為貪贓,再次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在睦州時期,與當時居處浙江的詩人有廣泛的接觸,如皇甫冉秦系嚴維章八元等都有詩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世稱“劉隨州”。
784年(興元元年)和785年(貞元元年)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劉長卿即在此期間離開隨州。
劉長卿離開隨州後,大約流寓江州,晚歲入淮南節度使幕。約卒於788(唐貞元四年)前後。
劉長卿因官至隨州刺史,亦稱劉隨州。宣城(今屬安徽)人,郡望河間(今屬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間,後遷居洛陽。姚合《極玄集》卷下雲劉長卿為“宣城人”;又中唐林寶《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諸郡劉姓云:“考功郎中劉慶約,宣州人;孫長卿,隨州刺史。”林寶稍早於姚合,所記一致,足消人疑。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詩集類著錄《劉隨州集》十卷,並云:“唐隨州刺史宣城劉長卿文房撰”,當據林、姚二氏之說。然《新唐書·藝文志》雲稱劉長卿為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唐才子傳》襲云:“河間人”,又同卷李季蘭條:“知河間劉長卿有陰重之疾”。河間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長卿一族,何時遷洛陽,殆不可考。及觀劉集,知洛陽故業縈懷於中,感情甚深,斷非居日淺短者可比。劉長卿《舊唐書》、《新唐書》都沒有傳記,關於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確考。聞一多認為其生年為公元709年,傅璇琮認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還有其它的說法。卒年,一般認為是在789至791年之間;也就是說,劉長卿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清·李藻《劉長卿像》清·李藻《劉長卿像》

作品一覽

作品集
劉長卿作品有集,稱《劉隨州集》,《唐詩匯評》稱10卷,《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稱11卷。有《四部叢刊》本、《四部備要》本通行於世。今人注本有儲仲君《劉長卿詩編年箋注》、楊世明《劉長卿詩編年校注》。
清遂寧書局藏板 劉隨州集清遂寧書局藏板 劉隨州集
詩歌
全唐詩》收劉長卿詩5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2首。
劉長卿(唐德宗時期隨州刺史)
劉長卿(唐德宗時期隨州刺史)

史籍記載

舊唐書》、《新唐書》並沒有劉長卿的專門傳記,現較早文獻中可見其事跡者,多散見於《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事》卷二六、《唐才子傳》卷二等處。
《劉長卿集》十卷,字文房。至德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誣奏,貶潘州南巴尉。會有為辨之者,除睦州司馬,終隨州刺史。
劉長卿,字文房,至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轉運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轉運留後、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誣奏,貶潘州南巴尉,會有為之辨者,除睦州司馬,終隋州刺史。以詩馳聲上元、寶應間。皇甫湜云:“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宋玉為老兵矣;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宋玉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詩意擬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詩意擬圖
同書“章八元”條:《酬劉長卿月夜》云:“夜涼河漢白,卷箔出南軒。過月鴻爭遠,辭枝葉暗翻。獨謠聞麗曲,緩步接清言。宣室思前席,行看拜主恩。”劉長卿云:“貧家唯好月,空愧子猷過。”
同書“李穆”條:李穆,劉長卿之婿也。詩寄劉云:“處處雲山無盡時,桐廬南望轉參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遲。”時劉在新安郡。劉答云:“孤舟相訪自天涯,萬轉雲山路更賒。欲掃柴門迎客遠,青苔黃葉滿貧家。”長卿又送穆詩云:“渡口發梅花,山中動泉脈。蕪城春草生,君作揚州客。”“雁還空渚在,人去落湖翻。”
同書“韋應物”條:應物性高潔,所在焚香掃地而坐。惟顧況劉長卿、邱丹、秦系、皎然之儔,得廁賓列,與之酬唱。
長卿,字文房,河間人。少居嵩山讀書,後移家來鄱陽最久。開元二十一年徐征榜及第。至德中,歷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出為轉運使判官,知淮西嶽鄂轉運留後。觀察使吳仲孺誣奏,非罪系姑蘇獄,久之,貶潘州南巴尉。會有為辯之者,量移睦州司馬。終隨州刺史。長卿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詩調雅暢,甚能煉飾。其自賦,傷而不怨,足以發揮風雅。權德輿稱為“五言長城”。長卿嘗謂:“今人稱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與余並驅。”每題詩不言姓,但書“長卿”,以天下無不知其名者雲。灞陵碧澗有別業。今集詩賦文等傳世。淮南李穆,有清才,公之婿也。

評價影響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劉長卿)工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
劉長卿詩編年箋注封面劉長卿詩編年箋注封面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劉長卿年輩與杜甫相若,早年工詩,然以詩名家,則在肅、代以後。與錢起並稱錢劉,為大曆詩風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於近體,尤工五律,自稱“五言長城”,時人許之。詩中多身世之嘆,於國計民瘼,亦時有涉及。其詩詞旨朗雋,情韻相生。故方回云:“長卿詩細淡而不顯煥,觀者當緩緩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東樹云:“文房詩多興在象外,專以此求之,則成句皆有餘味不盡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評長卿詩,尚多微辭。如高仲武云:“(劉)詩體雖不新奇,甚能鏈飾。大抵十首已上,語意稍同,於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中興間氣集》)其後則評價日高。陳繹曾至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唐音癸簽》卷七引《吟譜》)王士禛則云:“七律宜讀王右丞、李東川。尤宜熟玩劉文房諸作。”(見何世璂《然鐙記聞》)。
《中興間氣集》:長卿有吏乾,剛而犯上,兩遭遷謫,皆自取之。詩體雖不新奇,甚能煉飾,大抵十首以上,語意稍同,於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如“草色加湖綠,松聲小雪寒”;又“沙鷗驚小吏,湖色上高枝”;又“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裁長補短,蓋絲之纇歟!其“得罪風霜苦,全生天地仁”,可謂傷而不怨,亦足以發揮風雅矣。
《瀛奎律髓》:長卿詩細淡而不顯煥,當緩緩味之,不可造次一觀而已。劉長卿號“五言長城”,細味其詩,思致幽緩,不及賈島之深峭,又不似張籍之明白,蓋頗欠骨力而有委曲之意耳。
麓堂詩話》:《劉長卿集》淒婉清切,盡羈人怨士之思,蓋其情性固然,非但以遷謫故,譬之琴有商調,自成一格。《批點唐音》:劉公雅暢清夷,中唐獨步。表曰“五言長城”,允矣無愧。
《批點唐詩正聲》:劉長卿七、五言稍覺不協,以李、杜大家及盛唐諸公在前,故難為繼耳。唐諸公七言古詩當以李、杜為祖,故諸詩難看。
藝苑卮言》:錢,劉並稱故耳,錢似不及劉。錢意揚,劉意沉;錢調輕,劉調重。如“輕寒不入宮中樹,佳氣常浮仗外峰”,是錢最得意句,然上句秀而過巧,下句寬而不稱。劉結語“匹馬翩翩春草綠,昭陵西去獵平原”,何等風調!“家散萬金酬士死,身留一劍答君恩”,自是壯語。
《唐詩歸》:鐘云:中、晚之異於初、盛、以其俊耳,劉文房猶從朴入。然盛唐俊處皆朴,中、晚人朴處皆俊。文房氣有極厚者,語有極真者。真到極快透處,便不免妨其厚。
《全唐風雅》:黃紹夫云:劉文房登第於開元,正當玄宗盛時,與錢、郎頡頏。詩格調清峭而詞氣深厚,“五言長城”語不虛也,不知者列之中唐,誤矣。
《詩源辨體》:錢、劉五言古,平韻者多忌“上尾”,仄韻者多忌“鶴膝”。劉句多偶麗,故平韻亦間雜律體,然才實勝錢。七言古,劉似沖淡而格實卑,調又不純;錢格若稍勝而才不及,故短篇多郁而不暢,蓋欲鋪敘而不能耳。又:五,七言律、劉體盡流暢,語半清空,而句意多相類。又:中唐五、七言絕,錢、劉而下皆與律詩相類,化機自在,而氣象風格亦衰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