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垣

梁少垣

梁少垣,男,京劇鼓師。北京人。出生於梨園世家,且家學淵源,其外祖父是清朝年間琴師孫佐臣,父親是梁俊甫(花臉)。梁少垣行三,大哥梁少華是傑出的鼓師,但英年早逝,二哥梁茨珊是名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少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北京
  • 逝世日期:1917年
  • 職業:京劇鼓師
簡介,經歷,成就與貢獻,

簡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因父親梁俊甫到上海演出獲得成功,於是全家定居上海,就這樣十里洋行的上海就成了孕育梁少垣藝術成就的第二故鄉。 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而司鼓則是京劇表演中伴奏樂隊的靈魂和指揮。作為一名司鼓,需要多方面的素養,不僅要技高一籌,熟練掌握打擊樂器的技巧,而且需要非常豐富的舞台經驗,了解生旦淨末醜各類角色以及各種曲牌、唱腔和劇目。在京劇表演藝術中,司鼓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掌控著舞台的氣氛和節奏,與前台大牌名角光鮮照人、名聲遠播不同,他只是一個幕後的默默無聞的角色,往往是甘當綠葉、鮮為人知的。在浙江乃至全國京劇界,有一位人稱“小辮子”的司鼓泰斗,自從14歲登台司鼓,迄今已經整整80寒暑,他就是94歲高齡的梁少垣先生

經歷

梁少垣從六歲起就跟隨外祖父出入梨園行,耳濡目染京劇的魅力,在他幼小的內心裡唯獨京劇是最美的藝術。7歲立志隨大哥練功,學習武場,那時因為腦後蓄著一撮頭髮(胎毛),喜歡他的長輩給了個小名叫“小辮子”。14歲開始登台演出賺錢養家,他常常一身北京風俗裝束,長相俊秀且風度翩翩,因博學聰靈17歲就成為“傍角鼓師”一直活躍在上海的皇后大戲院、上海中國大戲院(三星公司)、上海更新舞台等舞台。從那時起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鼓師“小辮子”的名氣江浙滬京劇界無人不知。
梁少垣的夫人是餘杭人,十分眷戀家鄉,正值杭州京劇團(今浙江京劇團前身)邀他為“七大頭牌”司鼓,所以1956年梁少垣離開了上海,這一走就是50年。在文革期間他被“打倒”深受排擠,造反派讓他坐在台口打小鑼羞辱他。然而在1972年生活最困難時期,他敬業的培養出了浙江省第一批京劇打擊樂學生。這6名學生後來挑起了浙江京劇團、崑曲團、浙江省藝術學校打擊樂的大梁。梁老為浙江京劇打擊樂的繼承和發展作出了貢獻,被浙江戲曲界譽為司鼓“泰斗”。

成就與貢獻

梁少垣舞台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基礎紮實,能戲頗多。打武戲,鼓套子四平八穩,講究氣質和氣勢,善於運用司鼓技巧烘托氣氛,抑、揚、頓、挫、勁頭和一些私房鼓套子的演奏無不恰到好處。打文戲講究派頭,從不多給一鼓楗子(沒有廢點子),伴奏的分量和力度從不溫場。京劇的南北戲路的特點胸有成竹,尤對梅派、蓋派、麒派、余楊派戲得心應手,並有獨到之處。80年的舞台生涯他曾為無數名家司鼓,如:名武生王椿柏、張翼鵬、小王虎辰、張二鵬,名醜張春華,名老生楊寶童、陳大濩宋寶羅蔣慕萍李如春,名旦小楊月樓言慧珠李玉茹關肅霜丁至雲楊畹儂、鄭冰茹、白玉艷、班世超等。
蓋派武生創始人蓋叫天先生晚年在浙江的所有演出都是由梁先生司鼓,風格深得蓋老賞識,稱其為“鼓長”。可惜梁先生為蓋老晚年司鼓的影像資料,如:為國慶10周年獻禮演出的《垓下之戰》,為迎接西哈努克親王演出的《武松》,迎接周恩來總理和賀龍元帥演出的《一箭仇》、《七雄聚義》、《白水灘》、《惡虎村》等劇目都在動盪年代被毀,甚是可惜。
“從不表揚徒弟”是梁老教學的風格,為的是讓徒弟“始終覺得自己學的還不夠”。他教學嚴謹,強調“鑼經是死的必須活用……打擊樂沒有尺寸就是不領會人物……打鼓佬不管什麼派,首先是把演員打嚴了。”其藝術造詣之深和“把演員伴奏舒服了”的司鼓原則行內人士皆服。可他從來不承認自己是“名鼓師”,他也不要求其徒弟吹捧自己,因為他總是告誡弟子“我吃幾碗乾飯旁人一看就知道,不要吹的,我只不過是一般過得去的打鼓佬而已……”
晚年的梁老樂觀康健,膝下三男一女都遵守孝道,現已兒孫滿堂,其樂融融。他常散步至京劇團主動找演員們聊天,毫不保留的和他們聊流派身段或表演技巧。演員們都說:“梁老太懂戲了,聽他聊戲就象查字典一樣,受益匪淺呀!”
無論京劇界還是崑曲界、越劇界向梁老問藝者不計其數,而他正式收徒只有四位:第一位是王榮生,在上海已經故去,第二位為寧波京劇團曹岳祥(1978年拜師),第三位是浙江京劇團繆金芳,多年為李玉聲、趙麟童司鼓,關門小弟子是梁老視為己孫的吳海峰,年少懂事,悟性極高。
為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音樂教師,蓋派藝術研究會總顧問。
出生:1917年,農曆丁巳年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