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振君

桑振君

桑振君(1928年12月27日-2004年7月9日),豫劇表演藝術家,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一,豫劇三鼎甲之一。優秀作品有《對繡鞋》、《打金枝》、《白蓮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振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南陳留縣
  • 出生日期:1928年12月27日
  • 逝世日期:2004年7月9日
  • 職業:豫劇表演藝術家  豫劇大師
  • 經紀公司:河北省邯鄲市豫劇團
  • 代表作品:《對繡鞋》、《桃花庵》、《秦雪梅》、《白蓮花》等
  • 主要成就:豫劇三鼎甲之一
    豫劇六大名旦之一
    創立豫劇桑派藝術
  • 桑派傳人:劉佰玲、苗文華、趙貞玉等
個人經歷,影視作品,藝術成就,回憶桑振君,桑派弟子,趙貞玉,劉伯玲,苗文華,常俊麗,

個人經歷

先從母親學唱河南墜子。父母亡故後在界首、亳州、沈丘、項城一帶流浪賣唱。一位老一代豫劇表演藝術家的母親發現了她的藝術天賦,收養她為義女,教她學習豫劇藝術。藝術天賦和不懈的努力使她14歲就唱紅了開封、陳州、界首、周口、漯河、許昌等地。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前期,二十歲出頭的她已和豫劇大師陳素真、常香玉並稱豫劇舞台的旦角“三鼎甲”,形成了“東陳西常中南桑”的鼎足之勢。她曾和常香玉同時參加抗美援朝慰問團赴朝慰問志願軍將士,曾率團赴中南海為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演出,代表豫劇參加中南五省的地方戲匯演。桑派名劇《白蓮花》在1956年河南省豫劇流派匯演中一舉奪得劇本、音樂、表演、舞美四個一等獎,成為流派匯演中惟一奪取四個一等獎的劇目。1958年和1959年,毛澤東兩次來河南,都點名看桑振君演的《打金枝》。
桑大師桑大師
20世紀50年代初,桑振君曾有較長的時間在西華生活和演出。上點年紀的西華人至今還記得桑振君演出時那萬人空巷的情景。1951年,西華縣逍遙鎮的桑派戲迷們把她從漯河“強行”請到逍遙。桑振君一到逍遙,整個逍遙鎮就沸騰了。一曲《白蓮花》唱火了沙河南北、潁水兩岸。從此,桑振君成了逍遙父老的光榮,成了沙潁兒女的驕傲。
在西華縣,桑振君成了藝術和美的化身。因她曾一場演出收入十二萬元(舊幣),於是“十二萬”的綽號便不脛而走。
20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桑振君離開河南到河北邯鄲,接替豫劇皇后陳素真,從事豫劇教學和唱腔設計工作。緊接著,文革開始了,桑振君被打成“反動權威”、“黑線人物”,肋骨被打斷,被迫離開了她所摯愛的豫劇舞台和教學講台。
“十年動亂”結束後,桑振君又重新煥發了青春,把藝術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人民,並嘔心瀝血地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豫劇新人。

影視作品

代表劇目《對繡鞋》、《桃花庵》、《秦雪梅觀文》、《打金枝》、《下陳州》、《八件衣》、《白蓮花》、《黛玉葬花》、《英雄》等等。
桑振君桑振君

藝術成就

著名戲劇導演羅雲說,越調錶演藝術家申鳳梅的越調唱腔設計就有不少地方借鑑了桑振君的唱腔。2000年,“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桑振君從藝66周年暨桑派藝術研討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有關領導和專家評說:桑振君是久負盛名、深受人民民眾愛戴的藝術家,是和陳素真、常香玉齊名的豫劇大師。
桑振君(中)和豫劇李素芹,京劇劉長瑜的合影桑振君(中)和豫劇李素芹,京劇劉長瑜的合影
作為一位藝術家,她向來反對藝術界的門戶之見,並和許多老藝術家有著極深的感情。她驅車近千里,專門來周口看望她的老姐妹、著名越調錶演藝術家申鳳梅,她與豫劇皇后陳素真親如同胞姐妹,桑老錄製的《投衙》就是與馬金鳳的合作。
她對豫劇事業鞠躬盡瘁。2003年,已75歲高齡的她,不顧年老體弱,往來穿梭於邯鄲、許昌間,指導許昌市豫劇團優秀青年演員常俊麗排演桑派名劇《桃花庵》和《秦雪梅觀文》。2004年春節,76歲高齡的桑振君還應邀回河南為梨園春擂主大獎賽總決賽做首席專家評審。
桑振君離開西華已經50多年了,可直到如今,西華縣的老人們還以能比人家多看兩場桑振君的戲而驕傲。一位音像專櫃的營業人員說,桑振君的碟子在西華賣得特快,進的貨供不上賣的。桑振君在西華觀眾心中的地位和西華人民對桑派藝術的熱愛由此可見一斑。

回憶桑振君

豫劇旦角流派之一“桑派”藝術的創始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教育家桑振君,7月9日7時在河北邯鄲逝世,享年76歲。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1日在邯鄲市舉行。
桑大師和弟子苗文華、郭英麗。桑大師和弟子苗文華、郭英麗。
桑振君從走上舞台,就不甘於墨守成規,她總是根據自己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戲劇情景的認定,來琢磨出更準確、更生動、更優美的唱段。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她創造了偷、閃、滑、搶的演唱技巧,被公認為豫劇唱腔的一絕。這種唱法給人以委婉細膩、字乖韻巧、聲情並茂的審美感受。她的演唱繪形摹境,令人神往;跌宕錯落,令人神怡;以情傳聲,令人神動;如珠落玉盤,清脆分明;如風拂春朵,搖曳多姿,形成了俏麗精巧、高雅優美的豫劇“桑派”藝術。20世紀40年代,桑振君在民眾中就已經享有很高的聲譽,觀眾曾經給她起了一個綽號叫“12萬”,意思是她一場戲值12萬。在民間還流傳著“少串一趟親,也要看看桑振君”的說法。當年她在豫東演出,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
幾十年來,桑振君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她演出的角色涉及青衣、花旦、閨門旦、刀馬旦、老旦、丑旦等多種旦行,戲路很寬。她主演的《打金枝》、《下陳州》、《八件衣》、《白蓮花》、《黛玉葬花》、《英雄山》等劇目均由中國唱片社製片發行,深為廣大民眾所喜歡。1956年的河南省首屆戲曲匯演,她在《白蓮花》中扮演白蓮仙子,獲演員一等獎併兼獲劇本改編二等獎。1958年和1959年,桑振君先後兩次為毛澤東主席演出《打金枝》。
1964年,桑振君調到河北邯鄲東風豫劇團任教師兼唱腔設計。她不僅重視自己的舞台實踐,而且對豫劇教育事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培養了一大批成績顯著的豫劇名家,也使“桑派”藝術不斷地發揚光大。
人物評價
2000年,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文聯主辦,河南省藝術研究所、河南省戲劇家協會、邯鄲市文化局承辦的“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桑振君從藝66周年暨桑派藝術研討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有關領導和專家對她給予了高度評價:桑振君是一位久負盛名、深受人民民眾愛戴的老一代豫劇表演藝術家,和陳素真、常香玉、馬金鳳等齊名於觀眾心中。她在長期的舞台藝術實踐中,勤於學習、勤於探索、不斷創新、獨闢蹊徑,形成了自己特色鮮明的藝術風格,她的表演藝術被戲劇界和人民民眾譽為“桑派”藝術,為豫劇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桑大師細心傳藝桑大師細心傳藝

桑派弟子

趙貞玉

趙貞玉,女,豫劇旦角。邯鄲邱縣人。國家一級演員。春蕾豫劇團主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
11歲開始在邱縣豫劇團學戲,1958年被送往邯鄲專區戲曲學校深造,結業後到邯鄲地區東風豫劇團。她先後得到豫劇界名師宋淑雲陳素真、桑振君及京劇界名師荀慧生尚小雲李萬春袁世海杜近芳等前輩的教海。1981年正式拜桑振君為師,專攻桑派藝術。
趙貞玉工閨門旦角,先後成功演出了《秦雪梅》中的秦雪梅、《紅娘》中的紅娘、《桃花庵》中的陳妙常、《打金枝》中的國母、《花木蘭》中的花木蘭、《虎符》中的如姬、《大祭樁》中的黃桂英、《雙蓮記》中的金蓮、《羅敷恨》中的羅敷女、《紅嫂》中的紅嫂、《朝陽溝》中的銀環、《龍江頌》中的江水英。她的唱功和做功,著眼細膩。由她主演的《虎符》、《雙蓮記》、《紅娘》、《大祭樁》、《打金枝》、《紅珊瑚》等劇的唱腔選段被錄製播。

劉伯玲

劉伯玲(1941—)豫劇旦角,河南省安陽市人,著名豫劇演員桑振君的嫡傳弟子。其唱腔中既有桑派的吐字乖巧、韻味醇厚,又兼具閻派的典雅細膩和馬派的脆媚潑辣,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和表演藝術風格,代表作品有《程咬金照鏡子》、《皇帝告狀》、《秦雪梅》等。

苗文華

苗文華苗文華
苗文華,女,豫劇青衣、閨門旦。1979年,她在西藏藝術學校豫劇班學藝,後轉入河北省藝術學校邯鄲豫劇班,期間相繼學演了《秦雪梅》、《大祭樁》、《斷橋》等傳統劇目。期間相繼學演了《秦雪梅》、《大祭樁》、《斷橋》等傳統劇目。為豫劇名家桑振君的關門弟子。她的唱腔技巧超群,表演委婉俏麗,成為河北豫劇演員中新一代的佼佼者。在從藝經歷中,苗文華成功塑造了《大祭樁》中的黃桂英、《秦雪梅》中的秦雪梅、《打金枝》中的國母、《虎符》中的如姬、《朝陽溝》中的銀環等幾十個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苗文華曾三次獲得河北省戲劇節演員一等獎,兩次榮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並獲得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表演獎,四省十四市豫劇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一等獎。

常俊麗

常俊麗,女,漢族,1966年出生,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香玉杯獲得者,1985年畢業於洛陽戲曲學校。許昌市豫劇團團長,中共河南省第七屆黨代表,中共許昌市黨代表,許昌市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許昌市劇協副主席,著名豫劇大師桑振君老師的關門弟子,桑派傳人。曾主演大型桑派名劇《秦雪梅觀文》《齒痕記》《蝴蝶杯投衙》《對繡鞋》。大型古裝戲《花木蘭》《封神榜》《五世請纓》。現代戲《倒霉大叔的婚事》《楊三姐告狀》《漂來的媳婦》等。在河南省第四,第六,第八次戲曲大賽中榮獲表演一等獎和二等獎,第七屆香玉杯藝術獎。
常俊麗常俊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