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朗和哈尼族鄉

格朗和哈尼族鄉

格朗和哈尼族鄉位於雲南西雙版納勐海縣東部,東部和東南面與景洪市接壤,西南面和西部與勐混鎮相連,西北部與勐海鎮交界,北抵流沙河與勐宋鄉隔河相望,屬純山區農業鄉。

全鄉總面積312.4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96,年均溫度17—18℃,年均降雨量1350—1500毫米。鄉政府駐黑龍潭,距縣城28公里、景洪43公里,轄5個村委會(蘇湖、帕宮、南糯山、帕真、帕沙),7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07年上半年,有3762戶,15836人(其中農業人口3504戶,15326人),哈尼、傣、拉祜、漢為世居民族,哈尼族占全鄉總人口的87.2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格朗和哈尼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下轄地區:5個村委會
  • 電話區號:0691
  • 地理位置: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東部
  • 面積:312.44平方公里
  • 人口:15836人
  • 車牌代碼:雲K
  • 平均海拔:1596米
概況,沿革,經濟狀況,基礎設施,衛生醫療,文化教育,地圖信息,

概況

格朗和哈尼族鄉位於勐海縣東部山區。東、東南與景洪市接壤,西南、西與勐混鎮相連,西北與勐海鎮交界,北抵流沙河與勐宋鄉隔河相望。東西橫距18千米,南北縱距19千米,面積312.44平方千米,人口1.64萬人(2006年)。
有哈尼、傣、拉祜、漢等民族,其中哈尼族約占總人口的87.3%。轄蘇湖、帕宮、南糯山、帕真、帕沙5個行政村,74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黑龍潭,距縣城28千米,距州政府景洪40千米。
素有“噢嗒耶撒姥和—美麗的天水”的之稱。最高海拔2196.8米,最低海拔600米,平均海拔1596米。有栽培型大茶樹一棵,其主幹直徑1.38米,高5.5米,樹幅直徑10米,已有800多年的樹齡,被譽為“茶樹王”,屬國家級保護植物。鄉境內的帕宮,傳為古代傣族首領岩孩抗擊外族入侵而壯烈犧牲後的墓地,以岩孩而得勐海名。

沿革

哈尼語“格朗和”意為吉祥、如意、安康。1953年前,南糯山屬車裡縣。1953年置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區,南糯山劃入本區,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州)。
1957年置格朗和區,屬版納勐海。1958年設英雄公社,屬勐海縣。1961年置格朗和區,1969年為獻忠公社,1973年為格朗和公社。1984年改格朗和區,1987年置格朗和哈尼族鄉。1997年,面積312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蘇湖、帕宮、南糯山、帕真、帕沙、黑龍潭6個行政村。
[郵編]666204 [2006年代碼]532822203: ~201蘇湖村 ~202帕宮村 ~203南糯山村 ~204帕真村 ~205帕沙村

經濟狀況

2007上半年,格朗和鄉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鄉黨委的領導及鄉人大的監督下,團結帶領全鄉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州委、縣委的有關會議精神,按照鄉黨委、政府確定的“視窗拉動山區經濟,荒山培植支柱產業,科技提升傳統產業,地緣促銷農特產品,特色打造生態經濟”的工作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務實創新,紮實工作,真抓實幹,開拓進取,取得了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糧食生產: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護基本農田,穩定種植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穩定提高單產,加強防治病蟲害工作,努力實現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到2007年6月底該鄉完成:水稻栽秧15715畝;旱稻 218畝;玉米8234畝,大豆1034畝;花生481畝;舉辦水稻育秧4期,參加人數320人;旱育稀植3期,150人;水稻水直播2期,120人,化學除草3期,168人。
茶葉生產:茶葉是該鄉的支柱產業,茶葉生產繼續抓好低產茶園改造,適度擴大良種茶種植面積。2007年上半年茶葉市場產銷兩旺,各村委會的鮮葉收購價和乾毛茶收購價均比往年高,廣大農民對茶葉生產積極性高漲,該鄉緊緊抓住此機遇,以市場為導向,按市場要求、標準採摘,以提高產品質量;積極做好優良品種的推廣工作,2007年上半年茶葉備耕7030.5畝,共培訓茶葉種植4期參加人數160人。
畜牧業:突出抓好豬、牛、家禽等生態養殖,加強畜禽品種改良,督促職能部門抓好全鄉的動物疾病預防工作,做好春防和搞好W病的預防監控工作,堅持預防為主,嚴格執行動物疫病法律法規,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維護公共衛生安全。2007年上半年大牲畜存欄達6663頭,出欄922頭,分別比2006年同期的10127頭、704頭減34.2 %、增長30.9%;生豬存欄6906頭,出欄1240頭,分別比2006年同期的7686頭、2089頭,減少10.5%和40.65%;家禽存欄35316隻,出欄12153隻,分別比2006年同期的56679隻;14242隻,分別減少37.8%和14.67%。
麻業情況:為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社會經濟跨越性發展,通過農業產業化,使廣大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財政增長,成立了農村工作隊,做好雲麻種植的科學指導和管理,在生產過程中採取責任到人,分片包乾,相互監督的管理原則,切實保證種好、管好、收好。到2007年5月31日,種植夏麻501畝,種植培訓會4期,參加人員達210人;間苗培訓13期,參加人員達301人。涉及4個村委會26個村民小組,477戶農戶。

基礎設施

交通基礎設施
截至2007年上半年,投資100多萬元的格南路擴寬、改善工程即將完成;投資120多萬元的帕真鄉村路通達工程已接近尾聲;投資150多萬元的蘇湖到帕沙麻區路已竣工;南糯山石頭一、二隊的生產路,帕宮三棵莊的村組路等一批交通設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投資2000多萬元的縣鄉公路格海公路項目已啟動開工。
進鄉道路進鄉道路
水利基礎設施
修建了朗興攔河壩,截至2007年上半年,已解決了蘇湖金竹、帕宮阿魯老寨、三棵莊,帕真水合小寨等6個村民小組人畜飲水工程。
土地整治工作
截至2007年上半年,衣完成在蘇湖、帕宮兩村委會實施的坡改梯工程,坡改梯面積4900畝,投資245萬元;投資180多萬元的南糯山新樂占補平衡工程已完工。帕真、帕沙的坡改梯工程,投資720萬元的南糯山石頭寨、小巴拉寨等小組的占補平衡正在實施中。

衛生醫療

該鄉計畫生育工作堅持“三為主”的工作方針,全面貫徹“三結合”的政策,及時做好“二查”“四查”工作,嚴格控制計畫外生育,認真貫徹執行雲南省農業人口“獎、優、免、補”的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切實抓好育齡婦女和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工作,落實育齡婦女生殖保健措施。
積極做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改善農村定點醫療機構和提高服務質量,減少農村廣大民眾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到2007年6月30日止,該鄉享受新型合作醫療優惠政策的人員為6137人次,補助金額達11.06萬元。

文化教育

2007年該鄉在校中學生339人,入學率為98.5%,鞏固率為98%;在校小學生為1277人(學前班5班93人),入學率97.15%,鞏固率為99.5%。

地圖信息

地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格朗和鄉國小--水壩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