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混鎮

勐混鎮

勐混鎮,隸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地處勐海縣西南方向,中心位置為北緯21°50′35.34′′,東經100°23′3.01′′,東北鄰勐海鎮,東連格朗和鄉,南鄰布朗山鄉,西南接打洛鎮,西、北連勐遮鎮,距縣城17公里,距州府景洪64公里,全鎮國土面積352.55平方千米。

勐混鎮境內地形以河谷為主,地形狹長,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東部為高山,西北為低山和緩坡、丘陵,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

勐混鎮轄7個村,常住人口32402人(2017年)。2013年,勐混鎮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3.2億元,2016年,勐混鎮城鎮居民人均預計可支配收入9370元,同比2015年增長20.91%。2016年,勐混鎮入選全國重點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勐混鎮
  • 外文名稱:MengHun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勐海縣
  • 下轄地區:7個村
  • 政府駐地勐混村
  • 電話區號:0691
  • 郵政區碼:666209
  • 地理位置勐海縣東南部
  • 面積:352.55平方千米 
  • 人口:32402人(2017年) 
  • 方言傣語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賀開古茶山、勐混大白塔佛寺等
  • 車牌代碼:雲K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建制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形地貌,土壤,行政區劃,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水力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城鎮建設,醫療,計畫生育,教育,文化,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傳統工藝,特色產品,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勐混系傣語地名。勐:平壩或區域;混:倒退。勐混:意為河水轉道之壩。傳說境內的南混河是從格朗和流向東南方,經釋迦牟尼施法,用拐杖指向西流入勐混壩子,故名南混河。壩以河名,區以壩名。勐混之“混”的含義還有一說。傳說釋迦牟尼巡遊至勐遮區曼恩鄉的曼杭混,聞到臭味,便倒退回來,轉道至勐混壩子,故名勐混—倒退壩。
勐混原為一土司地。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設十二版納時,勐混、勐板為一版納。
民國二年(1913年),設普思沿邊行政總局時,隸第三區行政分局(勐海)。
政府辦公大樓政府辦公大樓
民國十六年(1927年),設縣時,隸佛海縣。
1950年,稱勐混區,隸佛海縣,轄今勐混、布朗山、打洛。
1953年,建州重劃十二版納時,更名為版納勐混;布朗山劃出。
1957年12月,十二版納合併為五個縣級版納時,隸版納勐海。
1958年7月,復稱勐混區,隸勐海縣。
1962年,打洛劃出。
1968年,更名為曙光公社。
1973年,更名為勐混公社。
1984年,復稱勐混區。
1987年,置勐混鄉。
2002年,原勐岡哈尼族布朗族鄉的曼岡、拉巴廳2個村劃歸勐混鄉管轄,同年勐混撤鄉設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勐混鎮位於勐海縣西南方向,中心位置為北緯21°50′35.34′′,東經100°23′3.01′′,東北鄰勐海鎮,東連格朗和鄉,南鄰布朗山鄉,西南接打洛鎮,西、北連勐遮鎮,距縣城17公里,距州府景洪64公里,全鎮國土面積329平方公里。

氣候

勐混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壩區年平均氣溫18—19℃,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2.3—22.9℃,最冷月份平均氣溫11.8—12.8℃,極端最高溫36℃,極端最低溫-5.4℃,年霜期31天左右。風向以西南風和東南風為主,常風小、靜風多。

地形地貌

勐混鎮境內地形以河谷為主,勐混、曼國、曼蚌、曼賽、曼掃5個村地處勐混壩子,地勢平坦;賀開、曼岡屬山區村,地形以山地為主。勐混鎮最高海拔為賀開村的曼邁阿珠各腳山,海拔1826米,最低海拔為曼掃村的大呼拉村民小組,海拔1181米,鎮人民政府駐地景勐混海拔1200米。
勐混鎮勐混鎮
勐混鎮地貌是山壩相間,地形狹長,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東部為高山,西北為低山和緩坡、丘陵。全鎮海撥最高點為阿珠各腳1987米,最低點為南開河下游出境處1181米。勐混壩子面積54平方公里(8.1萬畝),地勢平坦,壩區平均海撥1200米,是勐海縣較大的壩子之一。

土壤

勐混鎮土壤分水稻土、旱地土、磚紅壤性紅壤和紅壤四大類,其中水稻土分布在壩區和壩區周圍的緩坡地帶,宜種水稻及冬季作物,旱地土多為緩坡地,磚紅壤性紅壤和紅壤分布在山區,宜種旱稻、玉米、茶葉、甘蔗、咖啡、珍貴樹種等旱地作物和其它經濟林木。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勐混鎮轄7個村:勐混村曼國村曼蚌村曼賽村曼掃村賀開村曼岡村,81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地勐混村。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勐混鎮境內主要河流有南開河、南混河、南養河、南卡河、南歪河等,均屬瀾滄江水系。鎮境內最大河流為南開河,自東南向西北穿過勐混壩子中部,全長47公里,流域面積509.2平方公里,灌溉農田9000多畝。截至2014年,勐混鎮有中型水庫1座(那達勐水庫)總庫容4943萬立方米,小(一)型水庫1座130萬立方米,小(二)型水庫4座,總庫容155萬立方米,壩塘3座。

植物資源

截至2014年,勐混鎮有林地面積25331公頃,森林覆蓋率51%,活立木畜積量242.9萬立方米。境內有樹齡百年以上的栽培型的古茶園面積8010畝,均為普洱茶種。古茶園分布在海拔1600-1700米的山坡地帶,樹型喬木或小喬木,披張,有2米多高,枝幹灰白。乾圍平均在0.2-2.12米之間,樹幅1.1×0.77米-7.3×6.55米之間,葉脈對數8-15對。
勐混鎮勐混鎮
2016年,勐混鎮珍貴樹種種植面積達5.6萬畝,當年新植3531畝,48萬株。辦證採伐出材量6950立方米。

水力資源

截至2014年,勐混鎮總庫容2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8080公頃。

人口民族

勐混鎮境內居住著漢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佤族等多種民族,常住人口32402人(2017年)。

經濟

綜述

2013年,勐混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272元,同比2012年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66元,增長16.4%。
2016年,勐混鎮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0元,同比2015年增長20.91%。

第一產業

勐混鎮素有“魚米之鄉”美譽,是勐海縣優質稻“201”的主產區之一。
2013年,勐混鎮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預計為3.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55.3%。
勐混鎮勐混鎮
2014年,勐混鎮農業總產值完成3.1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9.9%。
2015/2016榨季,全鎮甘蔗總面積1.37萬畝,產量5.87萬噸。2015年,全鎮茶葉總面積6.84萬畝,茶葉產量2905噸。
2016,勐混鎮糧豆總產量3.84萬噸,甘蔗總產量為5.87萬噸,茶葉種植面積6.84萬畝;蔬菜瓜類總產量2.3萬噸;石斛總產量4.49噸,全鎮大牲畜存欄18885頭,家禽存欄98381尾,全面畜禽肉類總產量為1574噸。全鎮水產養殖面積2382畝,總產量829噸,其中,池塘養殖1917畝,稻田養殖340畝,水庫養殖125畝,全年水產品產量達829噸。2016年,全鎮珍貴樹種種植面積達5.6萬畝,當年新植3531畝,48萬株。

第二產業

2013年,勐混鎮境內主要有茶葉生產及其他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鄉鎮企業總收入1328萬元。

第三產業

2013年,勐混鎮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9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57.6%,貸款餘額1.28億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0.8%。
2016年,勐混鎮金融機構存款餘額超1.69億元,較2014年底增加1900萬元,貸款餘額2.14億元,較2014年底增加4400萬元。

社會

城鎮建設

2013年,勐混鎮投入資金900萬元,對西乾渠除險加固8公里;投入資金260萬元,在曼賀勐水閘建設1座;投入資金80萬元,在曼扁建設水溝渠4條。完成歲修、掏淤渠道16.3公里,完成人畜飲水工程12件。
2016年,勐混鎮投資4700萬元建設東西乾渠26公里,完成人畜飲水工程53件,完成人飲蓄水池45座,埋設水管線61公里,完成自來水進村19個,全鎮自來水普及率達93%。全鎮有固定座機507部,行動電話20596部,行動網路4G信號實現全覆蓋,全鎮7個村委會81個村民小組實現“村村通電話、村村通網路”。

醫療

2013年,勐混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66%,門診合作醫療減免41.3萬元,住院合作醫療減免191.9萬元。對農村五保、低保等困難對象實施醫療救助222人次,申請發放救助金15.3萬元;對65歲以上老年人醫療救助165人次,申請發放救助金14.7萬元。完成農村建檔人數30793人份,城鎮建檔187人,全鎮建檔率達98.4%。
2016年,勐混鎮境內有勐混鎮中心衛生院等醫療機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穩定在98%以上。

計畫生育

2016年,全鎮出生率為出生率為12.05‰,計畫生育率達94.16%;死亡率為6.9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09‰。申報“少生快富”工程276戶;申報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46人;辦理生育服務證1635本,其中一孩生育服務證1033本,二孩生育證602本;發放計畫生育家庭的各種獎勵慰問金共17萬餘元。

教育

2013年,勐混鎮有國小6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449人(含學前13個教學班590人),住校生有593人,入學率為99.73%。中學有2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063名,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025人,住校生702名。全鎮國小入學率99.73%;中學入學率104.2%。
2016年,勐混鎮國小入學率達99.78%,中學入學率達104.2%。

文化

2013年,勐混鎮有老年協會19個分會,會員1822人次,分別設有氣排球隊、陀螺隊、門球隊等體育隊伍。全年共開展大文藝表演活動5場次,觀看民眾達1萬多人次。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9.5%。
2016年,勐混鎮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業餘文藝隊100餘支,廣播電視覆蓋率99.8%。有藏書400餘冊,共借閱圖書280多冊160人次;建立信息資源共享網路,電子閱覽室接待上機讀者共2628人次。

社會保障

2013年,勐混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27%。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0.91%。發放各種保障金471.44萬元。投入83.3萬元,完成94戶農村危房改造,完成保障房、廉租房300套建設,發放貸免扶補貸款74萬元(勞保、婦聯)、小額信貸貸款114萬元。
2016年,勐混鎮辦理小額信用擔保無息貸款13筆,總計發放貸款108萬,成功辦理“貸免扶補”無息貸款2筆,總計發放貸款20萬;城鎮居民參保人數為46人,新增參保人數3人,總計繳費26300元,年滿60周歲享受國家養老補貼1人;農村村民參保人數為17337人,新增參保人數136人,總計繳費200.34萬元,年滿60周歲享受國家養老補貼210人。

交通運輸

勐混鎮有國道214線和省道302線穿越全境。2016年,勐混鎮有7個村81個村民小組通公路,通車率100%。全鎮有小汽車2327輛、機車10619輛。

民俗文化

民族文化

傣族婚姻,上門入贅比較普遍。婚前,男女青年的社交及戀愛都很自由。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社交戀愛:傣語稱“約騷”,當地漢族則叫“串姑娘”;丟包;對唱山歌。關係確定後,雙方要互送定情物。男方告訴父母,托媒到女方家正式提親,只要子女同意,雙方父母均不會阻撓。定婚之後,須選擇“良辰吉日”舉行婚禮。婚禮一般在女方家舉行,主要儀式是拴線,傣語叫“樹歡”,意即“拴魂”,婚後從妻居,上門入贅,一般是從結婚那天起,先在女方家裡住三年,然後,徵得女方家裡同意,丈夫帶妻子回自己家裡住三年,又回妻子家裡住三年。如此往復,直到繼承一方財產,建立新家庭為止。
勐混鎮勐混鎮

傳統工藝

  • 手工造紙
手工造紙是傣家人保存完好的傳統手工藝之一。曼召村的手工造紙是以當地一種叫“葛樹”的樹皮為原料,經過浸泡、蒸煮、搗碎、攪拌、過濾倒入模具晾曬的過程後便可製成一張張原始的手工造紙。2006年,傣族造紙工藝被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雲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竹編
傣家人都擅長編織,諸如竹笆、竹簍、篾盒、餐桌、竹凳等竹編用具。
  • 傣族制陶
制陶,傣語名曰“板磨”,俗稱“土鍋”,傣族制陶工藝被稱為傣族文化的“活化石” ,品種主要有鍋、罐、甑、壺等,其中以土鍋最有名。

特色產品

  • 賀開古茶
賀開古茶位於勐海縣勐混鎮賀開村,由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邁、曼囡等組成,有古茶園面積16000畝。

風景名勝

  • 勐混大白塔佛寺
勐混大白塔佛寺,由基達和尚始建於唐大曆年間(777年),1949年右召瑪哈丙重建,於1985年有杜哈波甩臂再次組織重建。
  • 賀開古茶山
賀開古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混鎮,與產茶區老班章、南糯山毗鄰,距勐海縣城40公里,樹齡達200—14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樹有16200多畝,數量達200多萬株,是世界上發現的連片面積最大、密度最高、保護最完好的古茶園。入選“2014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國家農業部2014中國美麗田園。
賀開古茶園賀開古茶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