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渾

柳渾(714年-789年3月6日),原名柳載,字夷曠,一字惟深。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市)人。唐朝宰相、詩人,南梁左僕射柳惔六世孫。

柳渾出身河東柳氏東眷房,他早孤,卻力學不輟。天寶元年(742年)進士及第,歷任單父縣尉、衢州司馬、監察御史、江南西路都團練判官等職。後為袁州刺史,遷左散騎常侍。又拜兵部侍郎,封宜城縣伯。貞元三年(787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式拜相。

貞元五年(789年),柳渾去世,年七十五,諡號“貞”。大中二年(848年),繪像凌煙閣。柳渾善文,與顧況友善。有文集十卷,今已佚。

基本介紹

  • 本名:柳渾
  • 別稱:柳載、柳宜城
  • 字號:字夷曠,一字惟深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汝州梁縣梁城鄉思義里
  • 出生時間:714年
  • 去世時間:789年3月6日
  • 主要作品:《請禁田季羔貨宅奏》《牡丹
  • 主要成就:立朝正直
  • 官職兵部侍郎平章事、右散騎常侍
  • 爵位:宜城縣伯
  • 諡號:貞
  • 籍貫:河東解縣
人物生平,早年仕官,隱居復出,清正僚佐,奔波涇難,剛直宰相,家居病逝,個人作品,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軼事典故,親屬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仕官

柳載後改名柳渾)生於汝州梁縣(今河南汝州)梁城鄉思義里。他幼時便成為孤兒,有巫者給他看相,預言道:“此兒面相貧賤,而且短命,如果讓他出家做僧侶、道士,可以延緩死期。”家人想要聽從巫者的話,柳載不從,壯言說:“不讀詩書,去當術士,不如速死。”於是發奮求學。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柳載登進士第,授官單父(山東單縣縣尉
唐肅宗至德(756年-758年)年間,柳載被江西採訪使皇甫侁任命為判官,後遷衢州浙江衢縣)司馬。

隱居復出

柳載曾一度棄官隱居武寧山。不久後被召回朝廷,拜監察御史。柳載生性放曠,不願在朝中任職,想求外出補官,當時的宰相愛惜他的才華,還是將柳載留任左補闕。之後,柳載改任殿中侍御史,並出知江西租庸院事。

清正僚佐

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江西觀察使魏少游任命柳載為判官,累授檢校司封郎中。開元寺僧與酒徒夜飲,導致失火,他們歸罪於守門人。眾人均知此系一冤案,都不敢替守門人說情。唯有柳載與同僚崔祐甫為守門人鳴冤。自此,他便以公正聞名當時。
大曆六年(771年),路嗣恭接替魏少游,又任命柳載為都團練副使
大曆十二年(777年),柳載被拜為袁州治今江西宜春)刺史。

奔波涇難

大曆十四年(779年),崔祐甫入朝為相,推薦柳載為諫議大夫、浙江東西黜陟使。回朝後,加朝散大夫。又轉任左庶子、集賢殿學士、尚書右丞。後加銀青光祿大夫,遷官右散騎常侍
奉天之難”時,涇原叛軍占領京師長安(今陝西西安),唐德宗李适出逃奉天今陝西乾縣),柳載則隱匿於終南山。叛將朱泚同平章事宰相)相誘,柳載未至長安就職。
隨後,柳載歷經十日艱辛,才抵達奉天行在。後又隨德宗逃往梁州(今陝西漢中)。長安被唐軍收復後,柳載隨德宗回朝,他對德宗說:“之前被狂賊玷污(指朱泚召授柳載宰相之事),臣實在恥稱舊名,況且臣的名字中帶有‘戈’,當今應該停息戰事。”於是請求改名為柳渾

剛直宰相

貞元元年(785年),柳渾被拜為兵部侍郎,獲封宜城縣伯
貞元三年(787年),柳渾以本職(兵部侍郎)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判門下省,出任宰相。
鎮海軍節度使韓滉自江南入朝,德宗想要委以重任。朝臣雖有議論,均未直言。韓滉事無巨細,一概過問,有時竟超越自己職權以外。柳渾雖為韓滉所推薦,但也厭惡其專政,對韓滉說:“先相國(指韓滉之父韓休)因處事偏激,不一年而去任,今公奈何又蹈前非!”韓滉悔恨,其威稍減。
後來,德宗聽信大將馬燧等人的建議,與吐蕃訂盟約於平涼(今甘肅省轄縣)。有人認為,此約可保百年無事。而柳渾卻跪諫說:“吐蕃人面獸心,不可信。”德宗聞言,不悅道:“柳渾是儒生,不明白邊境的事務。”果不出渾所料,夜半,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韓游瑰飛奏朝廷,告知吐蕃背盟,“將校皆覆沒”。次日,德宗慰勉柳渾說:“你是一名文儒之士,竟能知曉萬里以外的敵情。”自此對柳渾驟加禮遇,在隨後與宰相李泌的談話中,甚至想將“刑法委渾”。

家居病逝

當初,柳渾與張延賞一同出任宰相,柳渾在議事時,屢次與張延賞產生分歧。張延賞讓親信對柳渾說:“相公是有德望的老臣,只要在朝堂上少說話,宰相之位便可保長久。”柳渾說:“你替我向張公道歉,我柳渾的頭可以被砍下,舌頭說話卻是不能禁止的!”自此以後,兩人便互生嫌隙。德宗喜歡斯文儒雅、不露鋒芒的人,但柳渾樸實而正直,輕率而簡易,舉止隨意,在德宗面前還常說俗語。德宗積累不滿,打算將柳渾貶為王府長史,經李泌勸諫,德宗才將他罷為右散騎常侍一作左散騎常侍)。
貞元五年(789年)二月五日(3月6日),柳渾病逝於長安昌化里的家中,享年七十五歲。諡號“貞”。
大中二年(848年)七月十一日,柳渾與李峴等共三十七人得以繪像凌煙閣

個人作品

柳渾有文集十卷,今已佚。《全唐文》錄其文一篇:《請禁田季羔貨宅奏》。《全唐詩》錄其詩一首:《牡丹》。

人物評價

總評

柳渾與人交,以真誠相見。勤儉,不謀私利,不置產業。

歷代評價

李适:①卿文儒之士,而萬里知軍戎之情。(舊唐書》引)②自今凡軍旅糧儲事,卿(李泌)主之。吏、禮委延賞(張延賞),刑法委渾。(資治通鑑》引
李泌:渾褊直無他。(資治通鑑》引
李勉盧翰:吾輩方柳宜城,悉為拘俗之人也。(舊唐書》引
柳宗元:①惟公質貌魁傑,度量宏大,宏和博達而遇節必立,恢曠放弛而應機能斷。其居室,奉養撫字之誠,儀於宗戚,而內行著焉;其蒞政,柔仁端直之德,洽於府寺,而外美彰焉。凡為學,略章句之煩亂,採摭奧旨,以知道為宗;凡為文,去藻飾之華靡,汪洋自肆,以適己為用。自始學至於大成,耽嗜文籍,注意鑽礪,倦不知游息,威不待榎楚。儒言雅旨,夙有聞知。(《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輕車都尉宜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②惟公致君之志,孜孜焉不有怠也;立誠之節,侃侃焉無所屈也。故處心積慮,博蹇之道,表於朝端;弼違釋回,朴忠之誠,沃於帝念。內有敢言之勇,進當不諱之明,用能直道自達,而無罪悔者也。公累更重任,祿秩之厚,布於宗姻,無一廛之土以處其子孫,無一畝之宮以聚其族屬。待祿而飽,傭室而安,終身坦蕩,而細故不入,其達生知足,落落如此。(《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輕車都尉宜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
劉昫:①張鎰蕭復、柳渾,節行才能訏謨亮直,皆足相明主,平泰階,而盧杞忌之於前,(張)延賞排之於後,管仲有言:“任君子,使小人間之,害霸也。”(《舊唐書》)②得人則興,失人則亡。鎰、復、渾去,宗社其殃。(《舊唐書》
宋祁:祐甫發正己隱情,渾策吐蕃必叛,伐謀知幾,君子哉!(新唐書
李塨:“去聖教為異術,不若速死。”偉哉斯言!卒為唐名相,有以也夫。(《閱史郄視》
藍鼎元:渾言棄聖教為異術不若速死,又曰頭可斷舌不可禁,可想見其為人矣。渾持正不阿,知大體,又有遠識,能料事未然,亦一代名臣也。渾不為異術,故能浩氣孤行,超然功名之外,人品事業豈不由學術哉?

軼事典故

一次,德宗命玉工製作玉帶,玉工失誤摔壞一。工人害怕,至市上買銙補上。到進獻玉帶時,德宗指著那個補上的銙說:“這個為什麼與別的不同?”玉工服罪,德宗下令將其處死。詔書下達至中書省,柳渾堅持說:“陛下如果當下處死此人便罷了,如果交付有司處理,就必須審議而定罪,況且當在春季行刑,請容許臣詳細奏陳然後定罪。”他建議以“誤傷乘輿器服”的罪名,僅將玉工杖打六十,釋放其餘工人。德宗允準。

親屬成員

柳渾為西晉汝南(一作濟南)郡太守柳卓的後代,柳卓有四個兒子:柳輔、柳恬、柳傑、柳奮 ,號稱“東眷柳氏”。柳恬的曾孫柳世隆,任南齊尚書令;玄孫柳惔,任南梁左僕射。柳惔生柳映,柳映生柳奭。柳奭便是柳渾的高祖父。
東眷柳氏部分世系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
柳奭
柳善才(荊王侍讀)
柳尚素(江寧令)
柳慶休(渤海丞)
柳識(集賢殿學士、左拾遺
柳渾
東眷柳氏部分世系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輕車都尉宜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七十五》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二·列傳第六十七》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八·唐紀四十四》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二·唐紀四十八》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三·唐紀四十九》
《欽定續通志·卷二百四十一·列傳四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