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墓

柳公權墓

柳公權墓,位於陝西省耀州區阿子鄉讓義村北約1公里處,於195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省文物事業管理局批准成立柳公權墓文管所。是耀州區人,柳公琸、柳公權系親生兄弟的墓地,琸墓在東,權墓在西,相距46米。墓地各立石碑一通。 以上或有爭議,根據最新家族後裔提供的家譜資料,柳公權墓或位於西安市藍田縣焦岱鎮柳家灣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公權墓
  • 地址:陝西省耀州區阿子鄉
  • 屬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墓主:柳公權
古墓簡介,相關介紹,

古墓簡介

東西82米,南北64米,圜丘。一碑上款楷書“賜進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陝西巡撫畢沅書”,中行隸書大字“唐兵部尚書柳公公琸墓”,下款楷書“大清乾隆歲次丙申孟秋知耀州事張鳳鳴立石”;另一通上、下款與前碑相同。中行隸書大字“唐太子太師河東郡王柳公公權墓”。碑距離墓丘均5米。

相關介紹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州區)人,唐代著名大書法家。柳公權歷經唐憲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等七代,累官右拾遺、司封員外郎、中書舍人、翰林侍書學士、工部侍郎、左散騎常侍郎等職,封河東郡公,贈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亦稱“柳河東”。
柳公權墓柳公權墓
柳公權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獨具風格的柳體楷書,法度森嚴,內緊外拓,用筆斬截,骨力清勁久負盛譽。他與唐代另一位大書法家顏真卿以“顏筋柳骨”並稱於世,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柳公權書法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馮宿神道碑》、《淳化秘閣帖》、《金剛經》等,柳體今由國家教育部列為必習字帖。
柳公權墓位於陝西省耀州區阿子鄉讓義村西北300米處,與其兄柳公綽墓於一處。墓地內東西並列兩個墓冢,東為柳公綽墓,西為柳公權墓,兩墓冢前各立墓碑一通,碑文上下款相同,均為:上款“賜進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陝西巡撫畢沅書”;下款“大清乾隆歲次丙甲孟秋知耀州事張鳳鳴立石”。綽墓正文隸書:“唐兵部尚書柳公公綽之墓”,權墓正文隸書:“唐太子太師河東郡王柳公權之墓”。

墓址爭議 
  
   2015年是唐朝大書法家柳公權去世1150周年。許多書法家或愛好者要祭奠柳公權。一般人會立即想到銅川市耀州區的柳公權墓。然而一本柳公權後裔家譜的出現,讓事情變得複雜起來。按照這本家譜的說法,柳公權墓在西安藍田。
 
“誠懸置閣學士沒葬諸此”

8月27日下午,在鹹陽工作的柳國幟給記者出示了一本他保存的家譜。這本家譜發黃,沒有了封面,而且前面肯定還有丟失的頁碼,不見序的首頁,和整個家譜沒有粘連且不完整的一頁上有如下重要文字:

誠懸置閣學士食邑藍田,沒葬諸此。後之子孫遂家焉。藍田之柳莊自此名。柳氏自此始矣。

從後面頁數判斷,該頁應為第二頁,也為該家譜所保留下的第一頁。該家譜序末落款為:

嘉慶六年歲次辛酉孟春著

成梅謹識

清嘉慶六年即公元1801年,距今214年了。從文中口吻判斷,此為柳成梅憑自己所知做的家譜。《舊唐書》《新唐書》均記載柳公權“字誠懸”。該家譜中“誠懸”當指柳公權。按柳成梅所寫,柳公權死後葬在其食邑的藍田柳莊,此後其子孫安家於此。 
柳國幟告訴記者,這本家譜,是其祖母去世時,他在祖母所住房屋發現的。他就是柳公權的後裔。不光他是柳公權的後裔,他的老家藍田縣三里鎮柳家村還有大量柳公權的後裔。

幾十年來,人們根據地圖示識,認為柳公權墓在耀州,這本家譜卻有如此記錄,到底是怎么回事?記者前往柳家村訪問。

曾有負責祭祀始祖公權“奉祀生”

在柳家村記者見到73歲柳義龍等人。柳義龍告訴記者,過去他們村柳姓人每年清明到他們村北邊李後村的柳公權墓祭祀,一直到解放後延續了兩三年才停。當時只有男性才能去上墳,每次上完墳要給上墳的人分白蒸饃。每次抬兩蒲籃饃,一人分一捧。他們村現有柳姓30多戶、約百人。這30多戶柳姓都是一個老祖宗。過去遷移出村的多。分到藍田焦岱鎮柳家灣村的現有30來戶人,分到普化鎮倉底村的現有十來戶人。他們過去每年來跟柳家村人一起給柳公權上墳分饃。焦岱的一來就是幾十人,還牽的馬。民國時期,倉底的柳念春在陝南當縣長,在柳家村修建了柳氏祠堂。在他的記憶里,平時祠堂里沒有什麼祭祀活動,他也沒有見到祠堂里有牌位、祖先像之類東西,只是每年到柳公權墓燒完紙,回來到祠堂分饃。“文革”時祠堂被生產隊賣給私人,後被拆了。

52歲的柳龍崗指著村中背靠背相連的兩座院落告訴記者,那就是柳氏祠堂遺址,周圍散落的柱頂石、石條,就是祠堂的建築物。

柳國幟說,柳姓家族人離開柳家村的原因很多,比如有做官、讀書的。

柳成梅所寫家譜就記有多人成為舉人,在福建、雲南等地做官,死後有埋在西安南郊金滹沱、三爻村的。該家譜原為刻印本,刻印部分正文僅記錄了10輩,即柳成梅上6輩,柳成梅同輩及下3輩。人數也不多。因刻本留有很多空格甚至空頁,後有人手書續添。但也人數不多。

根據柳成梅記錄,從其長曾祖續厚開始有多人繼承皇帝恩賜的始祖公權公“奉祀生員”。奉祀生即香火秀才,系“賢聖”後裔,不經科舉考試賜予秀才功名,其職責為管理其先祖的祭祀。

“柳家村只是過去柳莊的一部分”

“現在的柳家村只是過去柳莊的一部分。”柳國幟說,本來藍田很大一片都是我們柳莊的,都是柳公權的食邑。

藍田縣焦岱鎮柳家灣村柳育龍告訴記者,傳說,柳公權碑文刻得好,人們都讓他刻碑文。正好藍田有藍田玉,為了方便刻碑,皇帝在藍田給他封食邑。所以柳公權和他後裔就搬到藍田。

三里鎮人劉景文30年前經常在柳家村訪問後著文稱:“柳公權年老時,告老辭朝,承蒙穆宗皇帝之封賞加祿藍田。自此柳氏府第遷徙藍田,食祿奉養,經年病故,歸葬藍田中區,即今之李後鄉焦王村(現歸李後行政村)左側。”

柳家村人李宏信曾聽老人傳說,柳公權墓園很大,柳公權的後裔為了守靈,在墓園南郭門搭棚建房,繁衍生息,於是得名柳家村。古時候有東西柳莊之稱,方圓幾十里地。柳家村南鄰村澇池莊清雍正二年《王氏家譜》記有“居縣東柳公權故里柳莊”的記載。史料提到的澇池莊、楊坡頭村、苟家村等村莊,均有柳莊之稱。據藍田新縣誌記載,藍田明代有個“柳莊寨”,清代有個“柳莊聯”的區劃,管轄這一帶18保188甲。李宏信據此認為,可見當時柳莊之大。

“留有墓前華表、石羊”

記者到了柳公權墓所在的李後村,該村73歲張民前指著李後國小剛一進大門的廣場說,這就是柳公權墓封土所在地。當地墓都面朝南,頭枕北邊金山。柳公權墓南原來有墓碑,寬1.5米左右,厚約50厘米。但墓碑上的字看不清,都讓小孩拿石頭砸著耍,砸掉了,光能看見一個個巴掌大的坨坨。社教前,墓碑被用來當橋板鋪在國小西門外的水渠上,以後就不見了。村里現在還保留有柳公權墓地的旗桿。

張民前領記者到一戶院牆外看。他所說的旗桿原是華表下半截,為六棱,長約1.8米左右,粗頭直徑40厘米左右,底部還有鉚,當是為了和底座相連。細頭直徑大約30厘米。

“柳公權墓毀於‘文革’。”據李後村73歲何光漢回憶,柳公權墓園原占地約3畝多,墓地4個角有邊長20厘米的正方形石樁為界,封土堆在墓園中線以北。後來建李後國小教學樓時,還挖出許多方磚。

李後村66歲何漢奇說:“柳公權墓封土比二層樓還高,底部直徑近20米。過去農村沒有肥料,說土擱幾年成肥料,拉著柳公權墓封土上了地。後來隊上修梯田,在墓南掏出很多石羊、石人等。因沒有人管,後來都損毀了。‘文革’期間挖防空洞,挖出墓磚。有人想讓掏,支書說乃不敢,萬一裡頭有啥暗器,把誰傷咧,誰負責任。因此,墓室沒有損毀。”

柳義龍告訴記者,傳說原來柳公權墓碑,是柳公權後裔、清朝景堯提督、嘉慶皇帝的鎮殿大將軍柳彪所立。在他的記憶里,過去柳公權墓地的柏樹多、也粗,兩個人抱不住。他們柳家曾伐了11棵,拿回來割了十副枋,一副讓家族人用了,另外九副賣了,然後給祠堂置了10畝地。柳公權墓前原來有4尊石羊。剛解放時,他的父親從柳公權墓上抬回來一尊石羊,放到祠堂。村里國小蓋起來以後,石羊搬學校裡頭。後來被人盜走,幸虧沒有賣掉。通過公安局要了回來。現在村里保護。

他領記者看了這尊石羊,高約1.2米,基本完好。

“禁民樵牌懸墓前”

有關藍田柳公權墓,文史資料上也有記載。

清朝《雍正藍田縣誌》記載:太保柳公權墓在縣東三里,即柳莊。

清光緒年間呂懋勛修《藍田縣誌》記載:柳公權……居藍田,有故宅,名柳莊。邑東有唐太保柳公權墓。康熙二十五年設柳氏奉祀生一人。

這與柳國幟保存的家譜記載一致。

民國牛兆濂纂《續修藍田縣誌》有關部分照錄呂懋勛修《藍田縣誌》原文。

清宣統二年,即公元1910年抄本《藍田縣鄉土志》載:“柳莊:《通志》:‘藍田有柳公權古宅,俗名柳莊。’舊志:‘在縣東五里。’今為柳家村,有柳公權墓在焉……柳太保墓:舊志:‘在縣東三里柳莊。’今柳家村前有冢是也,給有禁民樵牌懸墓前。”

可見當時柳公權墓受到保護,嚴禁在墓地砍伐。

藍田縣政府1986年所編《藍田縣地名志》稱:柳家村為“柳公權故宅,並有墓葬,故名柳家村。”

1994出版的《藍田縣誌》記載:位於李後村的柳公權墓原高8米,覆斗形,底部30×30米。

畢沅書寫墓碑的柳公權墓在耀州

如果柳公權的墓在藍田,耀州區的柳公權墓怎么解釋?記者又前往耀州區關莊鎮讓義村採訪。

讓義村的柳公權墓園建得非常漂亮,柳公權的墓就在陵園西邊,墓碑上有清朝陝西巡撫畢沅書寫的“唐太子太師河東郡王柳公公權墓”。其東邊為柳公權兄柳公琸墓,同為畢沅書寫的墓碑。

在這裡管護的趙學文告訴記者,當地傳說,當年建墓時,柳公權兄弟倆產生了爭執,柳公權認為柳公綽為兄,墓應建在為上的東邊。但柳公綽說,柳公權名氣大,應該把他的墓建在東邊。由於父親去世,長子為父,柳公綽就做主以太子太師身份,把柳公權墓建到東邊。因此東邊墓裡邊設定構造精緻繁華,而西邊的簡陋。然而柳公綽去世後,柳公權把他哥哥埋到東邊。為了紀念他們互相謙讓墓地的情義,人們就把這裡叫讓義村。但現在讓義村及周圍村莊,沒有柳公綽和柳公權的後人,過去也沒有當地人在這裡祭祀。傳說,一次皇帝召柳氏家族中的朝廷命官到朝里開軍事會議。柳家有匹寶馬,跑得很快,每次去長安,只用一天就能趕到。有奸臣要陷害柳家,知道了柳家官員奉詔進宮,就尾隨至中午歇腳的店鋪里,偷走了寶馬的飛毛。馬失去飛毛跑不動了,柳家官員未能按時進宮,被判死罪。當時要滿門抄斬。這裡的柳族人聞訊隱名埋姓,四處逃散。因此這裡沒有柳公權後裔。

柳公權墓不止兩處

耀州的柳公權墓也有史料記載,而且明代就有記載,比現在能看到的記載藍田柳公權墓的史料還早。

有關柳公權墓歷史記載的不同,早有真假之爭,各執一詞。實際上被稱為柳公權墓的也不止李後村、讓義村兩處。

讓義村73歲柳朝放說,在離他們村東北和東南方不遠處,各有座傳說的柳公權墓,但都是為了防止他們村的真墓被盜而建的假墓。

70歲的趙學文告訴記者,耀州有人到山西一地,聽當地人說他們那兒有座柳公權墓。有人猜測,可能是柳家那次遭遇滿門抄斬之禍以後,逃到那裡的柳族人為了祭祖方便,建了座假墓。至於藍田的柳公權墓,他認為,藍田這個墓沒有墓碑,不能證明是柳公權墓。

柳家灣村人柳銀平認為,史料、家譜和傳說、以及墓園留下的石羊、華表,可以證明李後村的墓是柳公權墓。

柳家村許多人認為,對於柳公權這么有名的歷史人物,1994出版的《藍田縣誌》沒有大書特書,只是在《藍田縣古墓一覽表》中簡單提了一下,太不重視了。

有學者認為,由於歷史記載不清,根據以前考古經驗,藍田和耀州的柳公權墓有可能一個是真墓,一個是衣冠冢,也有可能兩者都不是柳公權的墓,而是其他人的墓葬。未考古發掘前,不敢妄下結論。但無論如何,兩者都是古墓,而且已經產生了相應的歷史文化,因此都有文化價值,不僅墓園建築實物,而且相應產生的民間文化,都應得到保護。

中華柳氏宗親聯誼總會創會會長柳哲說,他看到過不少柳公綽後裔家譜,但是之前沒有看到柳公權後裔家譜。他策劃2005年柳公權逝世1140周年大會時,還只知道柳公權出生地在耀州。從目前情況看,柳公權墓在藍田有很大的可能性。因為地面沒有建築物,現在勘探的話,成本也小。如果勘探出是柳公權墓,那肯定是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
柳國幟向記者展示其保存的家譜柳國幟向記者展示其保存的家譜
柳義龍帶記者看藍田柳公權墓地的石羊柳義龍帶記者看藍田柳公權墓地的石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