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核雕刻

果核雕刻

果核雕刻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中的一絕。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點或起伏的變化,雕鏤出各種人物、走獸、山水、樓、台、亭、閣等。按材料分有桃核雕刻、橄欖核雕刻、杏核雕刻、楊梅核雕刻、核桃雕刻等,其中以桃核,橄欖雕刻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果核雕刻
  • 外文名:fruit pit carving
  • 國家:中國
  • 分類:民間藝術
  • 類別:桃核,橄欖核等
定義,沿革,工藝和特色,橄欖核雕分類,從題材上劃分,從雕刻手法分,從工作流程分,從性質上劃分,從雕刻工具分,從產地區分,蘇州的核雕,影響價值因素,材質好壞,名家雕刻題材,手刻藝術價值,保養和把玩,防止開裂,預防花點,避免高空掉落,除蟲,多盤摸把玩,

定義

英文名稱:fruit pit carving
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欖核、象牙果核、杏核、櫻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欖核,體積僅有一節指頭那么大。在這么小的橄欖核上進行雕刻,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於其操作上的高難度,核雕技藝鮮有傳人。
在果核上雕刻各種人物、動物和船隻等,通常也指用果核雕刻成的雕塑工藝品。按材料分有桃核雕刻、橄欖核雕刻、杏核雕刻、楊梅核雕刻、核桃雕刻等,其中以桃核雕刻為主。

沿革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證。據史籍記載和文物考證,果核雕刻在明代已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明宣德年間,夏白眼橄欖核上雕刻16個小孩,每個小孩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 刻家是天啟年間江蘇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遠,號初平山人)。他在天啟二年(1622)創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長約3厘米(cm),高約0.5cm,中間為艙,上以篷覆之,旁開小窗 ,左右各4扇 ,且能開合。窗旁雕欄上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船首刻蘇東坡及其好友黃魯直佛印和尚3人 ,其中蘇東坡、黃魯直兩人共執一書閱讀,而佛印和尚如同彌勒,袒胸露乳,左臂掛念珠,念珠歷歷可數。船尾橫豎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題款:“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刻 ”。字跡細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這件核舟成為後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範。宜興雕刻家丘山精於胡桃核雕刻,題材大多為蘇東坡游赤壁、漁家樂、百花籃、山水等。清代,果核雕刻的藝術水平進一步提高,以江蘇為傳統產區。康熙年間,蘇州金老(名不詳)、嘉定封錫祿以及乾隆年間的蘇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錫祿的橄欖核雕刻“草橋驚夢”,屋宇、人物等在構圖上安排得當,並配合疏柳藏鴉,柴門臥犬,充分表現了鄉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欖核雕刻“駝背老人”,頭戴棕帽,蓄鬍須,衣服肩部有補綴,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詩文;他用楊梅核雕刻的“獼猴”,眉目畢具,據《金玉瑣碎》記載,有的藝人以桃核雕刻串連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羅漢 ,姿態各異 ,面目無一雷同。此外,嘉慶、道光年間,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創作的“東坡游赤壁”,“篷窗撐辟,江柳掩映 ”,舟中人物、舷櫓刻畫細緻。
近代,果核雕刻主要產于山東、江蘇、廣東、上海等地。山東濰坊桃核雕刻名匠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張大眼、陳子和等,其中丁念廷、高家俊的作品曾在1915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博覽會上獲銀牌獎。橄欖核雕刻以廣州、蘇州為主。廣州名匠區桂來及其弟子江澤流以人物、花舫見長。20世紀初,上海果核雕刻名匠有麥春華、殷根福等人。麥春華擅長雕刻樓閣、池沼、人物、器具、花鳥等。殷根福的橄欖核雕刻題材有十八羅漢、八仙、觀音、彌陀佛以及花木蘭、穆桂英等人物,後來傳其子女殷榮生、殷雪芸等。殷雪芸和弟子董蘭生在繼承傳統雕刻的基礎上,創作核桃雕刻寒山寺”、橄欖核雕刻“鑒真東渡船”等,其中“鑒真東渡船”刻有唐代名僧鑒真及弟子、船工等35人,並配以玉石、紅木雕琢成海波紋的底座,更顯精巧。

工藝和特色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為銼、鑿、鑽。銼有毛銼、光銼、圓銼。鑿刀有方鑿、圓鑿兩種。果核雕刻的工序是:①用毛銼、光銼將果核進行初步加工。②設計構思 ,並在果核上畫樣。③用圓銼按畫樣進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鑿刀雕刻細部,並以小方鑿刻畫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圓鑿刻畫嘴部等。⑤磨光,上蠟。最後打眼,串連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為欣賞品。
果核雕刻果核雕刻
果核雕刻的藝術特色是雕刻精細入微,形態小巧玲瓏。單件陳設品配以底座,加蓋玻璃罩,以供欣賞;有的綴以流蘇,作為佩件或扇墜;有的將若干枚果核雕刻串連成念珠。

橄欖核雕分類

橄欖核雕的分類沒有很明確的劃分界限,可以用不同的感念去區分。

從題材上劃分

第一種是傳統題材,第二種是創新題材。

從雕刻手法分

圓雕薄意淺浮雕,深浮雕,透雕,當然這些手法可以混合在一起使用.

從工作流程分

可分為流水線產品和獨立完成的產品或作品。

從性質上劃分

一是工藝品,二是藝術品

從雕刻工具分

有些人會說:還有機器雕刻和手工雕刻的分別,這裡要糾正一下,隨著工具越來越先進,很多人在雕刻時的前期大量切削工作由機器來完成了

從產地區分

還有人會說:分蘇州工,河北工,四川工,福建工,南路工,北路工等,其實這不是工手上的區別,而是集散地的概念,就說蘇州和福建吧,那裡由很大一部分人從事橄欖核雕刻,全國各地的商家拿貨都會去那裡,貨到手就會說,這是蘇州貨,這是福建貨,久而久之就成了蘇工,福建工.真的好作品大家是只會去說題材,雕法和作者的名字而不會去分什麼產地的。

蘇州的核雕

核雕是蘇州的傳統工藝之一,歷史悠久,技藝精湛,蘇州的核雕盛於明未,清初.有橄欖核雕,桃核雕,胡桃核雕,楊梅核雕等到多種.以橄欖核雕為主.桃核,楊梅核產於光福花果區.橄欖核大多採用廣東省東汕頭.蘇州核雕造型活潑、立體感強,線條明晰、人物有神,風格細膩,集中體現了蘇州工藝雕刻“精、細、奇、巧”的神奇魅力,是中國微雕技藝的傑出代表。其材料主要採用產自廣東一帶的“烏欖”橄欖果核,運用浮雕、圓雕透雕等主要技法,表現吉祥如意、神仙人物、民間民俗故事、山水園林等主題,有珠串、墜件、擺件等基本形式。
揉手核桃為明清時期核雕的一種,健身、娛玩之物,一般為一對。選取只有一條圈匝式皺脊且殼厚仁少,而又形狀相近的兩隻山核桃雕上圖紋而成,掌上盤玩,“嗑嗑”作響,時人視為時髦之物。文人學士閒庭靜坐,王公貴胄後院賞花,手裡盤玩著一對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夠彰顯清高。故宮博物院收藏十餘對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壽的,有天生連理並蒂的,大多附有“丹貝勒預備”、“恭進”等墨書,表明為王公貴族貢送皇室的,用極考究錦盒裝盛。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提到,紫禁城皇宮保存一隻乾隆皇帝的“百寶匣”,其中有一格裝的是一對揉手核桃,雕刻著神話人物。乾隆酷愛核雕等微雕,曾霞將當時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進宮廷造辦處。但皇宮珍藏的這批揉手核桃中,不見雕螭雕龍雕松竹梅圖紋的。嬰戲圖為明代裝飾工藝中最常見圖案之一,為時人唱贊國泰民安的一種表達模式,但用在橄欖核雕上尚為鮮見。把玩於指撮之間,紫褐紅潤之古風古韻捫摩可觸,嬉戲玩耍之童聲稚氣似乎側耳能聞,些小棄核竟成了童子樂園!
“十八羅漢”核桃雕佩掛於腰間,賞玩於案頭,臆想著具有“最高果位”的羅漢們為你驅滅煩惱貪痴,替你爭取衣食無憂,讓你脫離生死回,便如佛光罩體一般,可以樂哉悠哉了。“春宮圖”桃核雕一側雕林中小屋,瓦棱歷歷可數,牆上小窗明亮,窗下有一公雞同母雞觸喙親昵。另一側雕一裸男同一裸女求歡送愛,眉眼傳情,心愫纏綿。構圖布局著眼於農家院宅,俗塵難拂不假,隱而不秘是真,藝人一定是意在直白表達對安居樂業的憧憬的。奏刀者線條圓逶,設計則別出心裁,各種雕刻手法兼而施用。人愛以雞歡作襯,最坦誠地表達這樣一個道理:大自然的玄機就濃縮在“傳宗接代”四字之中。因此可以說,核雕小不盈寸,卻是載喻著大自然一個不朽法典的。與揉手核桃相比,杏仁核雕真就微不足道了,它是核雕中的小不點,但小巧精微,玩賞可添雅興。像杏仁核雕“獼猴”,高僅2厘米,雕整核為一坐猴,雙手捧食,正大口大口咬吃,形態活脫,刀法粗獷,但線條準確而洗鍊,幾筆幾刀,調皮的小猴呼之欲出。雖然小得如此不起眼,但精微處見功夫,乖巧若此,也就人見人愛了。

影響價值因素

材質好壞

單核、小核、怪核價格相對要高。核子存放年限越長,自然包漿的狀態越好,也利於保存。反言之,存放時間較短的核子,出現開裂等問題的幾率會大一些。因此,橄欖核的形狀及存放時間長短很關鍵。

名家雕刻題材

眾所周知,任何一件出自名家之手的藝術品價值都會有很大提升,橄欖核雕也不例外。但是出自名家的橄欖核雕也不是件件精品,還要看這件核雕是否是這位大師所擅長的題材。業內之所以尊崇王叔遠的《蘇軾夜遊赤壁》核舟,除了雕工精美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其創造了一個嶄新的題材。

手刻藝術價值

目前市場中可以看到手刻、機刻兩種方法。手刻橄欖核和機刻橄欖核的價格相差甚遠。因為手刻一顆橄欖核,單是構思、布局就會花費很大功夫,再加上藝術家多年的刻核經驗積累以及手刻所花費的時間,決定其價值遠遠要高於機刻核雕。
如何判斷手刻還是機刻呢?首先從題材上看。市場上機刻手串的題材有羅漢頭、阿福、十八羅漢等,而需要精雕細刻的題材,如老子出關、紅樓十二釵、蘇州園林題材,則比較少見。其次,從雕工上看。手刻的橄欖核雕大多刀痕比較明顯,特別是在圖案的拐角處尤為清晰。再者,從神韻上看。機刻的橄欖核雕無論是線條還是比例都顯得非常呆板,缺少藝術品應有的氣韻和神采。

保養和把玩

防止開裂

防止開裂,應注意防曬、防水。如果著水,可放在食品保鮮袋中打一個松結,讓水分慢慢蒸發,切忌速乾。

預防花點

花點分先天后天,先天的花點是橄欖核雕刻時材料選擇的問題,但是很多花點是後天保養不當產生的。出現花點會降低藝術效果與價值。當核子表面有污垢時,可在棕刷上滴少量幾滴嬰兒油或橄欖油,刷完後用不滴油的棕刷再刷一遍,把積在深凹處的油刷散,最後用棉質軟布或紙巾吸乾積油即可。

避免高空掉落

橄欖核雕工精巧,非常“嬌貴”,一旦掉地,往往人物跌掉鼻子、耳朵;核舟跌掉船頭、船尾;風景件跌掉亭子、翹角,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就此成為廢品。

除蟲

現在的核雕刻藝人不知何因,多不掏核仁,
橄欖核雖然很硬,蟲子咬不動,只會吃果仁,把果仁吃乾淨了也好。
但是在玩家剛拿到手時,如果是生蟲了,也太噁心了吧.
舟山老一代藝人多會在剛完工的核上滴幾滴花露水防蟲.
幾滴過後以後再也不會生蟲子了.

多盤摸把玩

俗話說“三分佩帶七分把玩”,因為手心會分泌汗液和脂肪類物質,經常盤摸把玩可以使核子表面顏色均衡地呈現紅色,俗稱“包漿”。此後,越玩越會有光澤,通體逐漸呈現半透明狀,給人一種玲瓏剔透的感覺。
果核質地堅硬,雕時可以聽到迸出清脆的響聲。精雕細刻完成後,要刮刮亮,如果在手中摩弄時間長了,橄欖核越玩越紅,最後會有一種晶瑩剔透的效果。玩到了這個份上就是非名家所作它的價值也會很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