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雕刻

核桃雕刻

核桃雕刻是在核桃上運用各種刀法、技法,恰到好處的體現出工匠們高超技藝水平的一種雕刻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桃雕刻
  • 類型:雕刻形式
  • 流行於:清朝
  • 著名藝人:仕上元
歷史背景,發展歷程,相關人物,投資價值,

歷史背景

清朝(1644-1911)核雕名匠更是層出不盡。乾隆年間(1735—1795)桃核雕刻藝人仕上元,當時被譽為“鬼工”。沈君五、宋風起等都是有名的桃核雕刻藝人,橄欖核雕藝人宋租章、湛谷生所雕的橄欖核舟也是難得的珍品,它的絕妙之處是把蘇東坡的“前赤壁賦”用行楷刻在廠舟的底部,使其作品有了進一步升華。

發展歷程

鴉片戰爭以後,清朝政治經濟逐漸衰退,在皇宮裡的核雕藝人也受到冷落而流散各地。有一綽號叫張大眼的桃核雕刻藝人,從京都流浪到山東諸城以賣藝為生。1880年,濰縣都家村的都謂南到諸城販賣皮貨,結識了張大眼。張的核雕技藝雖好,但以此維持生計卻極為艱辛。在張貧困潦倒的時候,都渭南慷慨解囊,使其解脫困境,張十分感激都的幫助,遂把核雕技藝授於渭南。都渭南回濰後一心撲在核雕上,廢寢忘食,他的罩技藝興趣,隨時都薰陶著他的兒子都蘭桂。都蘭桂從小隨父學藝,進步很快,不到二十歲,其技藝已超過他的父親。都蘭桂的作品很具備民間藝術的特點,布局簡練,樸實大方,不拘小節,概括性強。他三十多歲雕刻的馬拉轎車,參加了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得了最優等獎牌,名揚中外,轟動一時.在他的家鄉,無人不知都蘭桂的大名。桃核雕刻在濰深深地紮下了根。

相關人物

在名震四方的核雕藝人都蘭桂的影響下,周圍有不少人也在嘗試著雕刻桃核,但終因無師指點半途而廢,成功者幾乎沒有。都家村附近有個考家村,村裡有一酷愛核雕的青年考功卿,很是崇拜都蘭桂的核雕藝術,便想方設法求師學藝。他通過同學的關係結識了都蘭桂的兒子都洪英,並交為好友;拜了磕頭乾兄弟,這樣考便有機會在都家經常逗留,對乾父都蘭桂特別殷勤,都蘭桂見考功卿精明乾,虛心好學,且誠實可靠,便收留為徒正式授藝。都蘭桂同時教著三個徒弟,一是他的親兒子都洪英,二是他的女婿於學修,再就是他的乾兒子考功卿。三個徒弟中惟獨他的親生兒手藝最差,幾乎不能獨立完成一件作品。他的女婿於學修熱愛文學,學習核雕只是一時的興趣,下不了苦功,學了一個半載,便另闢門徑教書去了。考功卿從心裡熱愛核雕,是想盡法子來投師學藝的,學起來格外起勁,加上天資聰穎,技藝提高很快,常得到師傅的好評,這樣考功卿便成了都蘭桂宗室里的唯一門生了。考功卿從師四年,便能雕刻各種類型的核雕作品。1932年,考功卿辭別師傅,以濰縣扣雅齋嵌銀分號的牌子在青島為扣雅齋收嵌銀活,兼營核雕。

投資價值

核桃雕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