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品質形成與調控的分子生理

果實品質形成與調控的分子生理

果實品質形成與調控的分子生理內容涵蓋面寬,從品質形成調控分子生理學切入,對糖酸代謝和積累、色素及香氣的形成及調控,以及活性物質的形成、分離鑑定等等,進行了詳細深入的闡述。該書以參編者們多年親身研究的成果為基礎,查考並綜合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從植物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的角度加以深入分析,內容具相當先進性與前沿性。此外,寫作中具較強的科學性,也具明確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基本介紹

  • 書名:果實品質形成與調控的分子生理
  • 作者:張上隆,陳昆松
  • 頁數:252頁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9月1日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本書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 果實品質形成與調控的分子生理
作者:張上隆,陳昆松
出版社:北京,中國農業出版
出版時間:2007年9月1日
版次:第1版
開本:16開
頁數:252頁
價格:CNY58.00
ISBN:978-7-109-11771-6
主題詞: 營養品質>分子生物學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我國果品質量亟待提高,果實品質研究成果亟待總結這一需要編著,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本書共分六章,分別以果實糖、有機酸、類胡蘿蔔素、花青苷、芳香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的組成和代謝為主題對果實品質形成和調控規律及機制進行介紹。本書並不是對一般栽培技術進行闡述,而是從生理學、分子生物學和現代植物化學角度深入分析。本書既具現代科學理論貢獻又具潛在套用價值,是一部難得的果樹生理學的新著。 本書讀者對象廣泛,既可供園藝工作者包括從事果樹、蔬菜、瓜果教學,科研及技術人員閱讀參考,也可提供從事植物生產(包括農學和林學)教學科研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張上隆(1933— ),男,福建古田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果樹學科學術帶頭人。1957年畢業於浙江農學院果蔬專業,留校任教至今。現任浙江大學教授、博士導師,兼任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柑桔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塑套用研究會理事、浙江園藝學會理事長、浙江農塑套用研究會理事長、浙江花卉協會副會長、浙江農學會理事、浙江省科協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果實分子生理與生物技術。
曾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攻關、農業部重點和省級科研項目15項,通過省部級成果鑑定多項。培養或聯合培養碩士生14名,正在培養博士生6名。發表論文130餘篇,其中11篇獲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是我國統編教材“果樹栽培學總論” 一、二、三版副主編和“果樹栽培學各論(南方本)”一、二版副主編,後者在1996年獲第二屆農業部優秀教材一等獎,還主編了“園藝學進展”、“紀念吳耕民教授誕生100周年論文集”等專著,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和優秀獎9項。

本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果實糖分運輸、代謝、積累及其調控
1 果實糖的積累類型與積累模式
1.1 果實糖的成分構成與積累特點
1.2 果實糖積累模式
2 果實中的糖(光合產物)運輸
2.1 光合產物及其運輸形態
2.2 韌皮部運輸機理
2.3 糖分進入果實的途徑與方式
3 糖運輸的分子機理
3.1 己糖運輸的分子機理
3.2 蔗糖運輸的分子機理
3.3 山梨醇運輸蛋白基因與功能
4 糖代謝的分子生理基礎
4.1 蔗糖代謝
4.2 山梨醇代謝
4.3 已糖代謝
4.4 糖對植物糖代謝基因表達的調控
5 植物糖信號轉導途徑和糖作為信號分子對源庫關係的調控
5.1 糖對植物源庫關係的調節
5.2 植物糖感受和信號轉導途徑
5.3 植物中蔗糖或雙糖感受
5.4 葡萄糖感受
5.5 糖信號轉導中的信號元件——蛋白激酶和磷酸酯酶
5.6 糖信號與氮信號的聯繫
6 糖信號與植物激素信號之間的聯繫
6.1 糖與植物激素信號之間的聯繫
6.2 葡萄糖與ABA之間的聯繫
6.3 葡萄糖與乙烯的聯繫
6.4 糖與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黴素信號之間的聯繫
6.5 糖與激素聯繫的模式
7 糖代謝與積累的調控
7.1 澱粉積累的調控
7.2 蔗糖積累的調控
7.3 果糖積累的調控
7.4 糖積累的調控技術
8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果實有機酸代謝及其調控
1 引言
2 果實中有機酸含量與組分
2.1 果實有機酸分類
2.2 果實有機酸含量與組分
3 果實中有機酸的來源
4 果實發育過程中有機酸的變化
5 有機酸代謝酶與果實中有機酸含量的關係
5.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5.2 檸檬酸合成酶(CS)
5.3 烏頭酸酶(Aco)
5.4 異檸檬酸脫氫酶(IDH)
5.5 NAD-蘋果酸脫氫酶(NAD-MDH)和NAI)P-蘋果酸酶(NADF-ME)
5.6 蘋果酸合成酶(MS)和異檸檬酸裂解酶(ICL)
6 液泡膜質子泵與果實中有機酸的含量
7 果實有機酸的遺傳
8 果實有機酸代謝的分子生物學
9 影響果實有機酸含量的因素
9.1 溫度
9.2 光照和水分
9.3 土壤和營養元素
9.4 葉果比
10 降低果實有機酸含量
11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果實類胡蘿蔔素代謝及其調控
1 果實類胡蘿蔔素的種類與分布
1.1 類胡蘿蔔素歸類
1.2 果實類胡蘿蔔素的種類與分布
2 果實類胡蘿蔔素在植物體和人體中的生理作用與功能
2.1 果實類胡蘿蔔素在植物體中的生理作用
2.2 果實類胡蘿蔔素在人體中的生理作用與保健功能
3 類胡蘿蔔素的代謝途徑與關鍵基因
3.1 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途徑
3.2 類胡蘿蔔素合成的物質和能量消耗分析
3.3 果實類胡蘿蔔素降解途徑
3.4 類胡蘿蔔素的貯存
4 影響果實類胡蘿蔔素積累的因素
4.1 遺傳
4.2 組織類型
4.3 發育階段
4.4 環境
5 果實類胡蘿蔔素積累的調控
5.1 遺傳調控
5.2 化學調控
5.3 栽培與采後措施
6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果實花色素苷代謝及其調控
1 花色素苷與其他酚類色素
1.1 酚類色素的分類
1.2 花色素苷與果實的著色
1.3 花色素苷與果品的醫療保健價值
2 果實花色素苷的組成和代謝
2.1 果實花色素苷的組成
2.2 果實花色素苷的分布及其著色現象
2.3 果實中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
3 果實花色素苷合成代謝的分子生理基礎
3.1 相關基因的克隆
3.2 基因的表達與調控
4 花色素苷代謝的影響因子
4.1 樹體本身的因素
4.2 環境因素
5 花色素苷合成代謝的調控
5.1 激素調控
5.2 栽培措施調控
6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果實香氣成分及風味物質形成與調控
1 果實香氣類型和特徵香氣成分
2 果實香氣成分與果實品質的關係
3 香氣成分的測定方法
4 香氣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徑及相關酶的作用
4.1 脂肪酸代謝
4.2 胺基酸代謝
4.3 碳水化合物代謝
4.4 酯類合成代謝
4.5 其他合成途徑
5 果實香氣物質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
6 影響果實香氣成分形成和釋放的因子
6.1 果實的成熟度
6.2 外界環境的影響
6.3 果實生長激素——乙烯的釋放
7 果實風味物質形成與調控
7.1 果實風味的決定因子
7.2 甜味和酸味的構成成分
7.3 甜味與酸味的平衡
7.4 果實鮮味和苦味的構成
8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果實生物活性物質生理功能與代謝
1 果實中的酚類化合物
1.1 果實酚類化合物的種類與分布
1.2 果實酚類化合物在植物體和人體中的生理作用與功能
1.3 果實酚類化合物的檢測與提取純化
1.4 果實酚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
2 果實中的維生素類化合物
2.1 果實維生素類化合物的種類與分布
2.2 維生素C在植物體中的生理作用
2.3 果實維生素C在人體中的生理作用與保健功能
2.4 果實維生素C的檢測與提取純化
2.5 果實維生素C的生物合成途徑
3 果實中的萜類化合物
3.1 果實萜類化合物的種類與分布
3.2 果實萜類化合物在植物體和人體中的生理作用與功能
3.3 果實萜類化合物的檢測與提取
3.4 果實萜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
4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部分英文名稱縮略詞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