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與南洋大學

林語堂與南洋大學

新加坡的僑領因為冷戰時期子女無法在中國接受華文大學教育,又擔心子孫脫離中國文化,所以在1952年初,興起籌組南洋大學。南洋大學的捐資者不僅有陳六使李光前這樣的富商,更有無數的工人、市民、三輪車夫、妓女等各行業的草根階層。當時1770名三輪車夫為南洋大學“義踏”,百樂門舞廳舞女為南洋大學“義舞”,一時傳為佳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語堂與南洋大學
  • 籍貫:閩南人
  • 曾擔任:南洋大學校長
  • 晚年定居:台灣台北陽明山
簡介,歷史,

簡介

林語堂雖然是閩南人,但當初在物色南大校長時在執委會諸公心目中並未受到關注。第一個被提出來的人選是林文慶的長公子林可勝博士,他是世界生物學權威。當南大和他接洽時,他沒有馬上答應,暫抱觀望的態度。
南大執委會也曾與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博士接觸,梅貽琦對南洋華人有意創辦一間華文大學,覺得意義重大。當時他有一位女兒住在吉隆坡,他表示想從美國過來先看看,然後再作決定。據說李光前曾極力推薦梅貽琦:認為他是一個很合乎理想的人選。因為李光前認為,辦大學的,一個作家不如一個學者,一個學者不如一個教育家,一個教育家又不如一個教育事業家,而梅貽琦正好是一個有辦大學經驗的教育事業家。
另外,南大執委會秘書也曾致函胡適博士,試探他是否有意出長南大,但是沒有得到他的覆信。
當南大正在忙著物色校長人選時,在紐約擔任台灣駐聯合國代表團顧問的林語堂,便很技巧地透露其深感興趣。有一位南大執委便提議和林語堂接頭。不久,林語堂就放出風聲說南大已聘請他為正校長,林可勝為副校長。可是以林可勝在學術界的地位,如何肯屈居於林語堂之下,所以南大副校長一職後來一直就告虛懸。同時要請梅貽琦出任校長的事也就沒有了下文。

歷史

1954年8月,林語堂應華僑陳六使與南洋大學執行委員會邀赴新加坡,就任興建中的南洋大學校長。陳六使為馬來西亞富豪,掌握全東南亞橡膠儲藏,據林語堂的說法,陳六使富可敵國,對市場的影響力比起任何政府皆有過之,但他對政治一片空白,根本未料到創辦南洋大學會引發政治問題。
這所由華僑集資美金四百萬元興辦的大學,由於位在情勢敏感的東南亞,開辦之初就商定,校長除應具國際聲望外,不宜由國、共任一方黨員出任。正因內外情勢複雜,胡適、錢穆等人多有推辭,直到校方派代表到紐約邀請時任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顧問的林語堂,承諾未來會有足夠經費與權柄支持,林語堂才首肯接任。
就任校長前,林語堂堅持理事會須給予具體保證,其中之一是"南洋大學應有一個非常單純而無政治性的目標",教授應享有絕對的思想自由;又要求理事會在1954年底和1955年底以前,至少分別籌集330萬美元,陳六使不僅同意,而且承諾個人立即捐出170萬美元。獲得具體承諾後,林語堂著手規劃校務,並將於聯合國擔任翻譯工作的二女婿黎明挖角到南洋大學,出任他的執行秘書。
辦校期間,先因為建築與辦校經費吵吵嚷嚷一陣子,繼而政治氣氛日趨緊張,畢竟林語堂不滿左派與共產黨是公開的事實,從而衍生一連串爭議。
部分學校董事抨擊林語堂在信中署年"中華民國四十三年",且翻出1954年林語堂赴新加坡前,一則譯自美國合眾國際社的舊報導,批判林語堂說"南洋大學在對抗共產主義侵入亞洲非共黨人士心靈的戰鬥中,將成為一個自由思想的前哨"等語,質疑他違反政治不介入的共識。
繼而新加坡的《南洋商報》等中文報開始攻擊林語堂,且林語堂接獲將不利他生命的恐嚇信,學校捐款也出了問題,大商賈捐款遲遲不到位,形成學校半數捐款來自新加坡踏三輪車的、理髮的和街頭小販等最貧苦華僑的奇特現象。
但林語堂事後解釋,所謂建立反共大學的說法並不正確,他在《生活》雜誌發表文章澄清,當時是說要建立一個自由大學,"一個人們能夠自己思索,對政治問題自由決定其主張的大學"。
由於之前興建的校舍與林語堂教學理念不符,以及對於學校預算問題和學校行政和基金管配等方面存在嚴重分歧,最後林語堂委託律師與陳六使調解無效,導致雙方決裂,董事會以簽訂五年契約的一半年限支付遣散費給林語堂及11位教職工,共三十萬五千兩百零三星幣。該部分金額最後由陳六使獨自墊付。林語堂一班人接受遣散費,決定總引退。
在這事情上陳六使代表的校董事會及林語堂各有過錯,為了全體南洋華人的血淚錢,陳六使以個人名義承擔了無法兌現當初給林語堂承諾的錯獨自掏腰包三十餘萬星元。而對於林語堂雖然獲得了近三萬星幣遣散費(1946年,林語堂51歲,不菲的版稅和稿費,林語堂已擁有了十幾萬美元的家產),但由於之後南洋大學命途多舛,所以林語堂在新加坡華人領域多受爭議,南洋大學事件對林語堂的晚年名聲造成一些影響。晚年林語堂由於一些政治原因定居台灣台北陽明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