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文集17--人生殊不易

林語堂文集17--人生殊不易

本書精選了林語堂多角度、多側面論述幽默的文章和用幽默詼諧的筆觸嘲諷社會上種種陋習、舊的傳統觀念以及其它多篇既有見地又有趣味的小品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林語堂文集17--人生殊不易
  • 作品出處:《語絲》、《論語》這兩部期刊
  • 文學體裁:小品文
  • 作者:林語堂
看點,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文摘,

看點

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乾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
——林語堂
無論何時,當一個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生產豐富之智慧,足以表露其擬想時,則開放其幽默之鮮葩,因為幽默沒有旁的內容,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幽默者是心境之一狀態,更進一步,即為一種人生觀的觀點,一種應付人生的方法。

內容簡介

林語堂文集17--人生殊不易
本書內容來源於林語堂先生於20世紀30年代創辦的《語絲》、《論語》這兩部期刊。林語堂先生同讀者共同探討關於“幽默”的意義和範疇。何為“幽默”,何為“真正的幽默”,將在這部文集中尋得答案。社會上從男到女,從下自上,芸芸眾生,自然包括林語堂在內,其中有黑月白、有紅有綠、有苦有甜、有長有短。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文摘

老子是中國幽默始祖。老子不娶——吾何以知之,不必深究——但有幾位精神上的後人,如楊朱、莊周、列禦寇,皆承其幽默遺緒,雖然意味各有不同。在儒家之著作中,惟孟子最雄辯,時見於其鋒芒中發現冷雋的幽默。但孔子之言行中,亦時透露其幽默態度,尤合溫柔忠厚之旨,惜世人不曾理會耳。要知孔子之幽默是自然由其德性流露出來,毫無油腔滑調,亦無矯揉造作之處,亦由其道理未曾陷於酸腐偏激,只是巍巍蕩蕩,隨之自然,合乎人情;合乎人情,則無意幽默而幽默自見,其言也如此,其行也亦如此。我以為最能表出孔子之幽默態度者,在於《史記》“溫溫無所試”五字。顏習齋講此五字甚好,謂“溫溫無所試甚佳,若窮居而慷慨悲歌,上者為屈賈,下者悲歌久則變節矣。”(《顏氏學記》卷七,頁四)此語非深達人情者不能說。吾又贊曰,若慷慨悲歌便不幽默矣,惟其溫溫,故不卑不亢以終身。若屈原、賈誼不幽默亦不變節,若下焉者如今日之激昂派,則不幽默而變節矣。究孔子之所以溫溫無所試,而成其幽默這態度,乃因其理想與現實相離太遠,不得用世,由是畏於匡,困於蔡,厄於陳,在適楚途中得一覺悟,乃自衛返魯,刪詩正樂作《春秋》以終世,此即所謂“溫溫無所試”之態度。孔子是一懷才不遇者,懷才不遇而不慷慨悲歌,此乃孔子幽默之最特別處及出發處。
當今世人只認孔子做聖人,不讓孔子做人,不許有人之常情。然吾思孔子豈嘗板板六十四寒酸道學若汝輩哉!儒家以近情自許,獨不許孔子近情,是豈所以崇孔及所以認識孔子人格之道哉!夫孔子一多情人也。有笑,有怒,有喜,有憎,好樂,好歌,甚至好哭,皆是一位活靈活現之人的表記。其好樂至三月不知肉味且不說,聽人家唱得好,必要“再來一次”Oncemore,然後同他一齊唱(“使人歌,善則使復之,然後和之”),此非一活靈活現近情之人而何?且吾嘗謂孔子好哭頗似盧梭,慟哭顏回且不說,《檀弓》曰:“孔子之衛,過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脫驂而賻之曰:‘予鄉者入而哭之,遇於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孔子入吊,本不想哭,及遇一哀,竟爾出涕,至自愧出涕之無端,嗚呼!非至情者能如此乎?及其憎也,亦不客氣。孺悲欲見孔子,既託病不見,復不待人走遠,稍留情面,竟爾取瑟而歌,使之聞之,令人難堪,其意若曰:“我非真病,我不高興見你罷了。”故孔子者,能喜能怒能哀能樂之大丈夫,安在其為喜怒不形於色之偽君子乎?惟其能喜能怒能哀能樂,故七情備。惟其七情備,故足為萬世師表,否則立一不喜不怒不哀不樂之聖人為師表,吾輩將何以學之。不能學之,亦何貴乎師表之有無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