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秉祥

林秉祥

林秉祥(1873~1944),滸茂島溪洲村(今福建省龍海市紫泥鎮溪洲)人,父為新加坡富商。在19世紀20年代,由於林秉祥的偉才大略,事業發展如日中天:他創建的和豐輪船公司擁有遠洋巨輪29艘,獨執東南亞航運業之牛耳而睥睨國際航運界;他還大規模加工廠、開礦山、墾膠園、興商會、建銀行,成為新加坡集航、工、商、於一體的華僑巨摯,系東南亞華僑史上的一代僑雄。曾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秉祥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今福建省龍海市紫泥鎮溪洲)
  • 出生日期:1873
  • 逝世日期:1944
  • 主要成就:創建和豐輪船公司,曾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
  • 性別:男
生平貢獻,人物軼事,生平事跡,商界巨擎,功在社會,心繫國恥,

生平貢獻

國外有關林秉祥的著述頗多,有文章把他與同時代的陳嘉庚作比較,認為林以實業勝出,陳以愛國超越。但是,林秉祥一生愛國愛鄉的業績,卻有許多獨到之處。其一,他在石碼、漳州、廈門等地創建的電燈公司、紹興花雕酒廠、紡織廠、榨糖廠等都成了當地現代工業的先驅;其二,他在滸茂島投巨資創建了九所覆蓋全島的采蘩國小,一所商業中學及采蘩醫局,顯示了寓濟世於教育的理想;其三,他在家鄉建公園、修道路、遷廁所、推行文明婚禮和喪事簡辦,極力移植外界文明。可以說,林秉祥是一位極力倡導“走向世界”的開拓者。
匾長2.4米,寬0.8米,四周雕鏤精巧,花團錦簇,中間朱底金字,色澤鮮潤。匾上“急公好義”四個行楷大字金光燦燦,經歷78個春秋仍然如此完好,令人稱奇。

人物軼事

由於林氏家族的發跡,興達及各種奇聞逸事世代相傳,因此,衍化為不少民間故事膾炙人口。在滸茂島上,你隨時可能遇上一位熱心的海島人,眉飛色舞、津津有味地為你“侃”上幾段。林秉祥卒於1944年,其死因也有這樣一個傳說:二戰期間,星島淪陷,林對日寇的侵略深惡痛絕。一次他的坐車經過日本崗哨,拒絕向“太君”行鞠躬禮而驅車闖崗,結果挨了鬼子一巴掌,國讎家恨不堪受辱,回家後痛心祖國不富強,海外孤兒受盡欺侮,竟鬱鬱而終。一位海外歸來的林氏族親,也稱確有其事。
時光將繼續流逝,但對於造福桑梓的海外赤子,人民的懷念永無盡期。

生平事跡

商界巨擎

林秉祥先生出生於九龍江口,最大的沖積平原“海上公園”———滸茂鳳林社。是龍溪聞名遐邇的大華僑(民國時期,原中央交通部顧問)。在二十世紀20年代,秉祥先生是星馬華族社會的傑出領袖(胡文虎、陳嘉庚、林秉祥)。他既是偉大的實業者,又是新加坡“龍溪會館”首任主席,中華總商會會長。堪稱二戰前東南亞華僑史上一代僑雄。他於1904年創辦“和豐公司”,屬下有和豐輪船有限公司,擁有遠洋巨輪20多艘,穿行北婆、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與南中國各大商港。
其船隻經常出沒汕頭、廈門與香港等口岸。並在世界各地擁有13個碼頭,獨執東南亞航運業之牛耳。新加坡不但有良好的港口,且是東南亞貿易航線的樞紐。20世紀的前30年亦是中國人大批移民到東南亞各地的蓬勃時期,每年從中國抵星洲之移民或搭客平均在15萬至20萬人之間。中國人大量涌到東南亞,和豐輪船公司具有主要作用。新加坡政府為紀念他的巨大貢獻,在新加坡河畔建設的碼頭,命名“秉祥碼頭”。
1912年,他與林文慶先生(原廈門大學第二任校長)創辦和豐銀行,任總理。和豐銀行成立不過數年,其分行遍及星馬各地,而印尼、香港、廈門、上海等處亦有分行。和豐銀行是第一間東南亞的華族銀行發展為國際性的業務,是星馬華族銀行之冠。1915年,與李浚源合購飛機一架贈英國政府,應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需,英殖民地政府授予“太平局紳”。1920年,捐銀二萬五千元大洋,助建“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

功在社會

林秉祥先生“功在社會”,富了“不忘家鄉建設”。一生好善樂施,積德行善,家鄉人民一直是有口皆碑,贊口不絕。他投巨資創辦“采蘩”九所國小及一所商業中學,覆蓋全島。獨辦“采蘩善社”:“采蘩醫局”為貧苦人民免費施醫贈藥,聘請兩位醫生,並有兩班轎夫,如遇急症則抬大夫赴病人家診治。“采蘩慈善會”,全島的孤貧寡不分姓氏,每人每月三斗大米,兩圓大洋供給。
對窮苦死者,無法收殮,則施棺施賑。每年歲暮,發渡歲金予窮苦人,每年受惠者約兩千人。“福龍茂”簡稱(福建龍溪滸茂),引進無數鄉親入星洲。至今,“福龍茂”估俚間,成為滸茂人民的“口禪語”。凡屬龍溪滸茂洲的鄉親,要到石叻埠(新加坡)的,只要到廈門登上豐字號輪船,一概免費。到了石叻埠,即住上“福龍茂”估俚間,住宿一伙食,亦一概免費,直至找到工作為止。“福龍茂”對鄉親幫助最大。今日許多龍溪海汀等老一輩鄉親對它有很親切的舊情。他對家鄉的公益事業,投資不計其數,如鋪橋造路等。
同時,他在香港、上海、汕頭、廈門、漳州、石碼等地,創辦“和豐分公司”、辦發電廠、影劇院、酒廠、米廠、豆油廠、針織廠等等,不一一枚舉。他撥出漳州“府埕”、台灣路、廈門路三十八間屋業的屋租,作為“采蘩善社”基金。

心繫國恥

二戰期間,星洲淪陷,他對日寇的侵略深惡痛絕,他曾被日本劊子手閃過耳巴,挨過“頭”。國讎家恨不堪受辱,同仇敵愾!他深痛祖國不富強,海外僑胞受盡凌辱。一代僑首終在抗日期間,郁心“氣疾”而終!卒於1944年2月,寄棺於星洲(新加坡),於1947年,子林紹鵬遵照父親遺願,戴孝送殯,由“豐盛”專輪護送靈柩回桑梓,葬於“番仔樓”西假山“墳園”。全島家鄉人民,悲痛萬分!“迎親”隊伍,夾道而立成長龍,祀祭七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