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公共藝術家)

林春,198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後任教於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為藝術學院創始者之一。現為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雕塑教研究主任、副教授;廈門規劃局雕塑藝術顧問,委任評審城市公共景觀藝術、城市雕塑。1986年組織參與“廈門達達”現代藝術展,其作品和活動已被編入國內外藝術史書,英國的出版THE20THCENTURYARTBOOK(二十世紀美術)、《中國當代美術史》、《雄獅美術》及日本、法國、美國藝術雜誌。2000年作為藝術訪問學者,赴義大利波羅尼亞美術學院講學。2003年為廈門市策劃“中國廈門大海·音樂國際雕塑展”並任評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春
  • 職業:公共藝術家
  • 畢業院校:中國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中國當代美術史
廈門達達成員,談公共藝術,

廈門達達成員

廈門達達“廈門達達”的主要成員有黃永砯、林春、林嘉華、焦耀明、 俞曉剛等。“廈門達達”是中國第一個拋棄手工繪畫傳統、以極端的方式把藝術作為觀念來進行創作的團體。他們主張藝術和生活的一致性,探索一切傳統繪畫之外的創作可能性,強調創作的精神性過程而拋棄藝術的物質性和實用性。

談公共藝術

我覺得大家都忽略了體制問題。“Public”,公共。首先我們這個體制對於公共沒有概念,越往上走,建築師藝術家、雕塑家越沒有發揮的餘地。歐洲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它的某個大空間可能是某某公司的場地,雖然也要體現國家的意志,但它更多地新生藝術家的個性創作,這是非常關鍵的。舉個例子子,美國一個公共景觀藝術林瓔,她在耶魯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參加“越戰紀念碑”競標活動。她的方案遭到老兵協會的極力反對,但評審經再次慎重評議後,頂住重重壓力給予採納。這放在我們國內根本沒辦法做到,經常是頭家說A號方案行,其他評審都有不敢吭氣,即使評審提出不同的意見,結果中標的還是A號方案。他是老闆,他掏錢。
在中國,個人創作的環境氣候是不錯了;但是作為公共景觀藝術依然很難,你越往上走,體量越大位置越重要,越跟政府有關係,越難以發揮。這是體制造成的,跑不掉的,這是藝術家的悲哀。
公共空間藝術的好壞判斷極難極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比如荷蘭藝術家和閔氏兄弟的作品,兩個文化判斷標準、評價體系差異太大,時段、人物、對象都不同。好跟壞根本沒辦法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