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明朝莆田籍探花)

林文(1390-1476),字恆簡,號澹軒。福建莆田人。明宣德五年(1430)庚戌科林震榜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編修。正統初年,預修《宣宗實錄》成,轉翰林院修撰。景泰三年,升春坊諭德,兼翰林侍講。正統年間,修《歷代君鑒》、《寰宇通志》二書成,升庶吉子兼侍講。天順元年,改尚書司卿。差祀名山大川於河南。既歸,轉為翰林院學士,學者稱為“上林先生”。憲宗即位,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讀學士。成化十二年卒,謚襄敏,贈禮部左侍郎,遣官諭祭營葬。著有《澹軒文稿》。

生平,作品,評價,

生平

林文,莆田縣城內後塘巷(今荔城區鎮海街道梅峰社區後塘巷)人。唐端州刺史林葦後裔。曾祖林懷應,祖林聞喜,父林堂,母趙氏,族侄狀元林環。明代文學家、書法家。洪武二十三年(1390)十月初五日生。登宣德元年(1426)福建鄉試林時望榜舉人,禮部會試第16名,宣德五年(1430)林震榜第3名,探花。授翰林編修,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參與修撰《宣宗實錄》,書成,升任翰林院修撰。兩為會試考官,一廷試讀卷官。景泰三年(1452)升春坊左諭德兼翰林侍講,正統四年(1439)修成《歷代君鑒》。正統七年(1442)修成《寰宇通志》,二書成,皆有襲衣文綺之賜。進左庶子兼侍講。天順元年(1457)明英宗復辟,罷康定時宮僚,林文改尚寶少卿,兼職如舊。命往河南祀名山大川。歸,拜為學士。天順四年(1460)以年老請辭,英宗愛其忠厚老成,不放之歸去。天順八年(1464)明憲宗(即成化帝)即位,以舊講讀官升任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讀學士,再乞致仕,允歸。雖年逾七十,然神色安康,神清氣爽、應對精明,安靜守禮,接人待物,賓祭惟謹,大小不慢,訪者無論長幼,皆以禮相待,人盡服其耆德。其詩文體格溫淳,自成一家,士大夫們謂之“醇儒”,書法也很有特色,朝野士大夫踵求詩文,酬之無倦色。所題《張氏手澤記》,文翰皆至化境。學者稱為“上林先生”。成化十二年(1476)五月初六日卒。卒後贈禮部左侍郎,謚“襄敏”,遣官諭祭,命有司治葬事,官其子林載為中書舍人。後入祀莆田鄉賢祠。

作品

著有《淡軒稿》12卷,《補遺》1卷。其中詩3卷;文7卷;第11、12兩卷為附錄,收錄誥、敕及行狀、神道碑等文字;補遺1卷則為其詩文雜著掇拾文字。此集有兩種刻本傳世。初刻本為其孫林希范整理刻印,重刻本為其曾孫林炳章所刻,即嘉靖四十五年(1566)刊刻本,今存行世。《四庫全書總目》收錄,並行於世。

評價

陳田《明詩紀事》云:“淡軒詩格清遠,有翛然出塵之致。”黎文僖語彭惠安曰:“翰苑中,古意時流時時相半。若林先生,醇乎醇者也。李文達亦稱其:德性堅確而不移,氣質沉靜而不躁,處心平易,操行潔修,懼然若不勝衣,而志不懾,氣不餒。曾孫林渠、林希范。玄孫林焜章。曾侄孫林應標,皆為名人”。《國朝獻征錄》卷20有其傳。宣德六年,知府陳敬在城內石幢街為庚戌科廷試第三人林文立探花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