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河水系

松滋河為長江分洪入洞庭湖的一條近代河流,幹流不流經石門境內,在石門縣境內有支流洈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松滋河水系
  • 所屬水系:松滋河水系
  • 地理位置:石門縣
  • 流經地區:石門縣,松滋縣
  • 發源地:太平鎮大埡北麓石碑埡
  • 主要支流:洈水
  • 河長:45.5公里
  • 河流面積:411.3平方公里
簡介,沱水,穿山河,

簡介

洈水為松滋河的一條支流,在子良鄉的大河洲村附近劉坪洲,北南至碧溪峪與湖北松滋縣交界段經過,為湖南石門縣與湖北松滋縣的界河,這段在石門縣境流程11.9公里。
洈水在石門縣境內有大小乾支流共31條,流域面積411.3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0.4%,較大支流有沱水。

沱水

沱水為洈水深入石門縣境的一段,源出境內太平鎮大埡北麓石碑埡(亦名石滾埡),自南向北,經湖家沖、穿山河,至肖家溪折轉向東,過自生橋,經升子坪、七家河、萬世橋、太平街、苦竹坪、青山峽、子良坪、水田崗到兩河口,再折轉南流,順石門縣與湖北松滋縣界流至大河洲入洈水。歷經太平鎮、子良鄉,在縣境內全長45.5公里,流域面積347.7公里,河道坡降8.8‰。
沱水各段名稱各異。自源頭到太平鎮四潭河村名穿山河,自四潭河村以下到大河洲,依次又名為四埫河、南河、沱水、泗潭河。由於沱水屬山區小河,水位漲落迅速,一般水深0.3~0.4米,水淺灘多,河床狹窄,只能通行2~3噸的小船。自苦竹坪起航,順沱水而下,經子良坪,到達曲尺河畔湖北松滋縣的西齋。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公路修通,現物資運輸棄水走陸,航道漸廢。
縣境內匯入沱水的大小支流有七家河、東流溪、周家沖、乾溝河、護城峪等溪流21條(含沱水),諸山溪澗紛集,沿途有苦竹坪、子良坪等河谷平原,人煙稠密,土地肥沃,流域兩岸盛產桐木油,過去皆由沱水至沙市或津市,每年有數千擔。

穿山河

穿山河為沱水上游的一段,地處太平鎮境內,發源於太平鎮大埡北麓石磙埡,自南向北,經湖家沖、穿山河村到肖家溪村折轉向東,過自生橋經四潭河村、升子坪流往太平街,與四埫河連線。
穿山河上有一自生橋,水流穿山,上橋下河,系天工巧造。這一帶,樁巴龍的故事流傳甚廣,有中國“第五大傳說”之譽,且說法不盡相同。相傳,古時候,這裡有條“孽龍”(樁巴龍)興妖作怪,被道人許旌陽仗劍追殺。將及,孽龍興風做雨,頭觸山穿,穿山麓逐流逃遁而去,給此山麓留下了一個圓圓的大洞,此山故名穿山。水從洞中流過的這條河,故名穿山河。又傳是孽龍墓在山中,其子白龍來掃墓,震風陵雨,山穿為河。今察其地,這裡原是一處高山湖泊。據說在該橋未成之前,此處有個山洞叫棉花洞,可以過水。在漫長歲月水蝕風化下,石灰岩坎漸溶,因遇特大洪水擠壓,隙間水脹,石裂山崩,遂在所謂的“孽龍”穿山處成一大圓石洞,“兩山合抱巨石,流從中出”。洞頂巨石跨兩峰,成為一雄偉壯觀的天然石拱橋,故名自生橋。至於清明前後的水雹災害,則是一種變異的地域小氣候。
這自生橋為獨拱,穿山河水流經橋下。橋北是 頭嘴,橋連南面一陡坡,橋寬12米,全長150米,高200多米,是蘆州村到共同村的必經之路。這一帶群峰疊嶺,山高谷深,峭壁如削,林木蒼翠,山道崎嶇,雲封路斷,險峻異常,風景奇特。加上自生橋遠遠望去,凌空橫跨,像一座橋,又像一座宮殿,從山腳仰望,恰似空中飛虹,成為縣北一大名勝。
橋旁左邊的峭壁有一石洞,石門橫進,可容萬人。洞頂有石倒懸,形如蓮花,花寬6尺余,花根部僅一尺來寬,名曰蓮花洞。曾有一遊客即興賦詩一首:“穿山有座自生橋,鬼斧神工造意高,橋下蓮花洞有致,引來旅友競折腰。”
至今,穿山河還有樁巴龍母墳石碑。傳說每年清明前後,孽龍要回來為母掃墓。孽龍來時,雨雹交飛,當地人甚受其雹災水患,而其母墳處卻風平浪靜,安然無恙。據說清嘉慶初,在鄰近的仙陽坪修建了萬壽宮,才歸於平靜。據說是清光緒年間,閱邊大人覃玉次為根治家鄉水患,求得風調雨順,徵集民工,將原孽龍母墳修築成一座頗具氣勢的墓園,立在龍母墓前的墓碑和龍柱雕刻的字跡現仍很清楚,孽龍圖案栩栩如生。墓地依山傍水,周圍繁花似錦,林茂草密,時有珍禽出沒,每到清明,前來掃墓的人絡繹不絕,成為旅遊觀光的勝地。
在穿山河的西側的青山尖下有乾溝河先自南往北,後轉東繞青山尖南麓向西注入壺瓶山鎮的石家河。穿山一帶的5000多畝水田和稻穀,大部分就分布在這兩條溪水的沿岸;近8000畝旱地,皆散雜于山麓崗坡,玉米、紅薯、馬鈴薯的產量占了當地糧食作物總產量的三分之二。
穿山河一帶,峰巒迭嶂,溪流縱橫,山勢西北高,海拔一般都在千米以上,最高山峰青山尖海撥1473.8米;東南部略低,海拔大多也在800米左右。這裡山高林密,盛產木材、油桐。地下礦藏有上馬磴的柴煤,魚兒埡的重晶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