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浦

東浦

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紹興東浦可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據史料記載:東浦古鎮已有千年的歷史,有著極其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以及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它是聞名於世的紹興黃酒的發祥地,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和辛亥革命先烈徐錫麟的故鄉。故東浦有“水鄉,酒鄉,橋鄉,名士之鄉”的美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浦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
讚美詩歌,紹興風雨亭,水鄉,橋鄉,紹興古纖道,春秋戰國的酒器,酒鄉,東浦酒坊,唐朝的盞托,酒神會,酒具與酒菜,晉朝的雞斗壺,講究,

讚美詩歌

遠眺青山疊翠,近看碧波映照;湖水之間,烏篷船破水而來,石拱橋靜靜地躺在湖面,隨風飄來兩岸的花香、稻香、老酒香……這自然秀麗的風光,曾吸引著歷代著名文人學者留連忘返,並留下了大量千古傳唱的名句。王羲之的“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王十朋的“人在鏡中,舟行畫裡”;李白的“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杜甫的“越女天下白,鑑湖五月涼”。陸游晚年定居故里三山,在飽覽鑑湖風光之餘,發出了“千金不須買畫圖,聽我長歌歌鏡湖”的讚美之詞。
東浦橋東浦橋

紹興風雨亭

水鄉

東浦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境內江河縱橫,湖泊星羅棋布。水域廣闊,水資源十分豐富,村莊,田野被大小江河分割成塊,以橋相連,其景色非常美麗。清代文人李慈銘曾作詞“鑑湖秋淨碧於羅,樹里漁舟不斷歌,行到夕陽中堰埭,村莊漸少好景多。”水鄉以婁多而著稱,僅集鎮上面就有72條婁,尤其是古鎮老街,江河婁濱縱橫交叉,村民沿河而居,錯落有致,粉牆,黛瓦,沿廊,馬頭牆,騎馬樓等等,可謂別具一格,別有風味,因而構築了一道水鄉獨特的風景線,顯示出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 東浦境域內東面的青甸湖,就是古鑑湖的殘留部分。大家都熟悉的紹興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因年老向高宗皇帝辭官回鄉時,高宗賜他“鏡湖判溪一曲”,故後人將鑑湖稱“鏡湖”。李白在他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就曾寫道“一夜飛渡鏡湖月”。因其水清如鏡,又稱“照湖”、“鑑湖”。此外還有“慶湖”、“賀家湖”、“南湖”、“長湖”等名稱。
東浦
東浦老街東浦老街

橋鄉

東浦境內橋樑遍布,全鎮共有328座,僅集鎮內就有37座。民間橋樑千姿百態,細膩別致,有的古樸典型,有的氣勢磅礴。有橋上建廊建亭的;有橋頭建廟設台的;有拱式與梁式結合的,也有拱式與涵洞結合的;也有橋上走人、橋下兩邊背纖的立交式多用橋,堪稱一大景觀。不少橋樑如湖避塘、青甸湖泗龍橋因為古建築還成了名勝景點。特別是泗龍橋,由於江面開闊,設計獨特,橋型壯觀,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作為紹興水鄉、橋鄉的代表作,成為東浦古鎮橋樑的一個驕傲。
東浦的橋也與酒有關。三眼石拱橋“新橋”在鎮的西面。橋上有“浦北中心為酒國,橋西出口是鵝池。”這副對聯好似一幅彩色的畫圖:在碧綠的河面上,一對對紅嘴赤掌、如雪如玉的大白鵝,引頸高歌,展翅嬉水,銀珠飛濺,碧波蕩漾。對聯開門見山點破了東浦的特產是酒,酒坊林立,酒旗重重,這是酒的世界,反映了東浦鎮的釀酒業在紹興所占的重要地位。
東浦
東浦

紹興古纖道

名士
東浦自古以來人傑地靈,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不少的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文學家和科學家。歷代有皇后、狀元、進士舉人、武舉名將、愛國志士、海外赤子和文衛科技人才。如:唐代有詩人賀知章、宋代有全皇后、吏部尚書陸軫、詩人陸游;清代將領周國奎、周文英、周開捷;國民黨愛國將領陳儀;辛亥先烈徐錫麟等等。此外,還有近代書法家胡之光、胡問遂;旅居日本的山水畫家王德水;作家許欽文等等。

春秋戰國的酒器

酒鄉

酒是東浦的特色,作為紹興老酒的發祥地,東浦素有“酒鄉”之美稱。早在宋代,東浦已是紹興釀酒業的中心。從晉朝江統《酒誥》雲到梅里尖山陶罐陶鼎陶壺等出土,從壺觴地名由來到東晉南朝初王城寺的建成,足以證明東浦釀酒業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再從古鎮老街新橋上的“浦北中心為酒國,橋西出口是鵝池”這副石柱對聯看,就開門見山點破了東浦的特產是酒。早在1915年,雲集信記“周清酒”作為紹興酒的代表,參加了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榮膺金獎。

東浦酒坊

東浦比較知名的酒坊有鶴興酒坊、孝貞酒坊……
鶴興酒坊是目前東浦仍有後人在釀酒,起初在東浦馬車漊鶴興台門裡的幾戶沈姓人家組成,家家都會釀酒,因戶主姓名不同,又分有“連記”、“木記”、“豹記”等作坊,連記的掌柜叫沈璉,清朝末年出生,生子沈煥,沈煥又生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在1949年前,鶴興連記的黃酒通過東浦水運,賣到紹興城裡,遠的通過浙東運河的水路,到西興岸頭,再通過錢塘江,賣到浙北蘇南一帶。
孝貞酒坊坐落在越甫橋畔,當年這一帶酒肆鱗次櫛比。如今兩岸已是住家,唯街南街北的門面依舊保存著舊時酒護模樣,一看就讓人想起“風吹柳花酒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據傳說,當時明武宗微服來到這裡,在酒坊後邊店堂里沽酒品嘗,大為賞識,又得悉掌柜的竟是婆媳二人,越發驚喜,高興之餘,贈題了“孝貞”二字。回到北京,這位風流皇帝便一道聖旨欽定為朝廷貢品。兩百年後,乾隆南下巡視,也慕名前來,這位熱衷於到處留墨寶的大清君主,在品嘗東浦佳釀後,自然又有一番揮灑,賞賜金爵。自此,孝貞酒坊便將乾隆用過的這隻金爵印在方單上作為商標。酒坊名聲因此大振。

唐朝的盞托

酒鄉出美酒,自古至今,東浦酒就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享譽海內外。“越酒行天下,東浦酒最佳”,“紹興老酒出東浦,東浦十里聞酒香”,這就是酒鄉古鎮的又一真切寫照。手工製作釀酒更是東浦古鎮的一絕。
東浦老街頭朝東,尾朝西,它形成於南宋,繁華於清代,早在元代,老街逢六設豬市。沿河南北店鋪林立。在250餘家店(鋪)中酒樓就有45家。酒旗招展,酒客滿座。觥籌交錯,佳釀飄香。清人李慈銘在《夜沿官讀諸水村至東浦得兩絕》中寫道:“夜市趨東浦,紅燈酒戶新。隔村聞犬吠,知有醉歸人。”詩歌逼真地寫出了東浦酒店夜市盛況。老街雖在六七十年代慘遭破壞,沒有像當時的繁華景觀,但老街結構不變,百分之八十的老店鋪還保留著,還有很大部分居民喜歡在老街出市買菜。電視劇《九斤姑娘》、《狂生徐文長》、《阿Q正傳》,電影《風雨故云》、《彷徨》等影視片都在此拍攝,被演藝界稱為活動攝影棚,近幾年東浦鎮已採取保護措施,並擬定建設“酒文化街”。
在東浦,無論走至哪裡,都能望見聳立在古鎮上空的那條據說是乾隆的留墨:“越酒行天下,東浦酒最佳”。東浦酒具有酸、甜、苦、辣、鮮五味一體和香、醇、柔、綿、爽的綜合風格,是越酒中的珍品。東浦酒除了好水(鑑湖水)和好米(當地盛產的優質糯米)外,最重要的是一套獨特的釀酒技藝,有人曾把鑑湖水和優質米作為酒之血和酒之肉,那么這傳統技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就是酒之魂了。東浦酒的這套獨特技藝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是幾千年實踐的結晶。東浦是紹興最早的釀酒地,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時代。

酒神會

舊時東浦一年一度舉辦酒神會。酒業會市會期三天。每年農曆七月初六至初八。
酒業會市主要是迎“酒仙菩薩”。菩薩殿設立在“戒定寺”的第四進。有意思的是“酒仙菩薩”是女性形象,她頭挽髮髻,身穿唐代大襟衣衫。酒仙兩側侍立兩個童子,左邊的手持酒耙,右邊的手捧酒罈。酒仙是女性頗有道理,說明紹興酒原為農家自釀自飲,是婦女家務勞的主要內容,很可能是對釀酒生產的最初追溯。酒業會市的話動經費,除固定的廟產外,主要由商號釀戶自願捐助,《酒仙神涎演慶碑記》明確記載了二十八個酒坊捐資數量。
酒業會市除祭神、迎神賽會、演社戲外,還有龍舟比賽,熱鬧非凡。其時,商販雲集。尤其是酒坊酒店,與外來客商洽談業務,品嘗酒質,簽訂翌年老酒購銷契約。酒坊根據契約簽定情況,確定黃酒投產數量。東浦酒業會市是紹興黃酒產銷旺盛的生動寫照。但自抗戰以後,因戰禍波及,酒業蕭條而冷落。

酒具與酒菜

晉朝的雞斗壺

在紹興酒文化的大家族中,酒具、酒器是變換特多,繁衍茂密的一族。紹興的酒具、酒器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北方古代酒具以青銅器為主,紹興古代酒具以陶瓷器為主,而輔以青銅器和其他材料。這些陶瓷的酒具,有不同的造型,有花色繁多的圖案,因此從一部酒具史,又可窺見紹興古代造型藝術、彩繪技術的發展。紹興酒具是當時人們審美意識的記錄,具有較高的美學欣賞價值。如:商周的鴨形壺、春秋戰國的盉、晉朝的雞頭壺與觴、唐朝的盞托與執壺、明朝的犀角觥、清朝的套杯、近代的錫瓷酒壺與量酒器等。

講究

飲紹興酒很講究酒菜,不同品種的紹興酒適用不同的下酒菜。元紅酒一般以雞鴨肉蛋類佐飲,最感適口。加飯酒佐以冷盤最佳,若陳加飯與元紅兌飲,配蟹下酒,乃是飲者一大快事。善釀酒配以甜味菜餚或糕點最為適宜。香雪酒和古越醇酒宜冷飲,飯前飯後少量飲用最感適口、開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