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四英傑

東吳四英傑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

四人並提的說法最早出自陸機的《辯亡論》。《容齋隨筆》中把他們概括為“東吳四英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吳四英傑
  • 人物:周瑜、陸遜、魯肅、呂蒙
  • 特點:與孫權關係甚密,孫吳的股肱重臣
  • 出處:《辯亡論》
出處,人物介紹,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具體分析,與君主的關係,彼此的關係,歷史評價,常見誤區,

出處

陸機《辯亡論》: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
譯:周瑜,陸遜,魯肅,呂蒙等人在內是君王的親信心腹,在外為身負國家的社稷重臣

人物介紹

周瑜

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官至偏將軍南郡太守。
1994年《三國演義》周瑜1994年《三國演義》周瑜
東吳四英傑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其弟孫權繼任後,周瑜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周瑜在赤壁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領南郡太守。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病逝,年36歲。

魯肅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官至漢昌太守、橫江將軍
東吳四英傑
1994年《三國演義》魯肅1994年《三國演義》魯肅
魯肅受孫權招攬為賓客,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曹操率大軍南下時。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周瑜逝世後,孫權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隨從孫權破皖城後,守陸口。曾與關羽各帶單刀赴會索取荊州。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

呂蒙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呂家崗)人,官至虎威將軍、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東吳四英傑
1994年《三國演義》呂蒙1994年《三國演義》呂蒙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白衣渡江擊敗蜀漢名將關羽,為孫吳奪得了荊州,後來病逝,享年42歲。

陸遜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官至丞相、荊州牧、右都護,江陵侯。謚曰昭侯。
1994年《三國演義》陸遜1994年《三國演義》陸遜
東吳四英傑
早年即入孫權幕府。與山越作戰十餘年。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陸遜在夷陵擊敗了劉備,一舉成名,負責主持吳蜀外交相關事宜。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後又取得對魏石亭之戰的勝利,孫吳建國後被拜為上大將軍。陸遜主持吳國軍政十餘年,赤烏七年(244年)為丞相,次年去世。終年63歲。

具體分析

此四人能力辦事得力,又與主君吳主關係甚為親密,因此更得重用,發揮各自所長。在陳壽所著《三國志》中,周瑜魯肅呂蒙三人合為一傳,陸遜單獨一傳。

與君主的關係

周瑜
周瑜當初與孫權其兄孫策關係交好。吳夫人命孫權像兄長一樣侍奉周瑜。孫策去世後,孫權被拜為將軍,當時諸將賓客禮節還很簡單。只有周瑜最為尊敬,執行臣的禮節。曹操命孫權送質,孫權獨帶周瑜至吳夫人處商量。赤壁一戰,張昭等人支持投降曹操。唯有周瑜與魯肅二人與孫權意見相同,決意抗擊曹操,被孫權感嘆:“這是天將您賜予我啊。”更將自己的武衛私兵全託付周瑜以抗擊曹操。曹操曾派遣蔣乾來遊說孫權,劉備也試圖離間向孫權稱周瑜“不久為人臣”,而二人的關係從不動搖。孫權極力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
孫權評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
魯肅
魯肅早年即向孫權提議天下三分、鼎足江東的榻上之策。而張昭認為魯肅不夠謙虛,多次非議、詆毀他,說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孫權卻對魯肅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賜魯肅,使魯家的富有程度達到了舊時的水平。赤壁前夕,他勸孫權召回周瑜,得以正式確立抗曹方案。曹操被擊潰敗走,魯肅先回,孫權與諸將一起迎接魯肅,又親自下馬相迎。孫權問魯肅:“這樣足夠彰顯你了嗎。”魯肅說:“不夠。”眾人聽到都大驚。等到魯肅就座後,才徐徐舉鞭說:“我希望至尊的威德遍及四海、總括九州,完成帝王大業,再用軟輪小轎車召見我,這才算顯揚我。”孫權聽後,撫掌歡笑。此後愈加倚重魯肅,把他稱作自己的鄧禹
孫權評曰: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
呂蒙
孫權對呂蒙的學業非常關心,曾特別勸說他開卷的益處,呂蒙接受勸說,極速進步,孫權感嘆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他,堪稱國士之風。孫權與呂蒙共同定下奪得荊州,擒獲關羽的計畫。呂蒙病重。孫權盡心為呂蒙治療,每當醫者給呂蒙針灸,孫權就為之難過。孫權想多看看呂蒙,又怕他太過勞碌,於是命人鑿通牆壁暗中觀看。如發現呂蒙吃下點東西,孫權就高興,對手下人有說有笑;如發現呂蒙不進飲食,孫權就長吁短嘆,夜不能寐。呂蒙病情略有好轉,孫權就下達赦令,讓群臣都來慶賀。後來,呂蒙病情加重,孫權親自到床前探視,命道士為他祈禱,想保全他的性命。
孫權評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陸遜
陸遜早在聲名遠揚前就很受孫權器重。孫權稱讚陸遜有長者之風,將自己的侄女嫁與陸遜,並經常找他商討治國大策,對他的意見言聽計從。劉備與孫吳作戰於夷陵時。孫權任命在之前從未主持過對外戰爭的陸遜為大都督。時眾將皆不服陸遜,而陸遜最終不負主命,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諸葛亮與東吳和好,恢復了吳蜀聯盟。孫權專門為陸遜刻了自己的大印,供他日常處理吳、蜀間的外交事務所用。石亭之戰出征前,孫權讓百官為陸遜屈膝,自己為陸遜執鞭駕車。陸遜在石亭之戰取得勝利,班師回荊州時,孫權將腰帶贈送陸遜,為他親自繫上,又與陸遜對舞。在當時沒有哪個人能與陸遜相比。孫權稱帝後,特封陸遜為上大將軍,以他為首主持軍政大事,命他輔佐太子孫登和教育諸位皇子公子。
孫權評曰:孤與君分義特異,榮戚實同。昔伊尹隆湯,呂尚翼周,內外之任,君實兼之。

彼此的關係

這四人間也是曾互相引薦過對方,特別是周瑜和魯肅,魯肅和呂蒙,更是曾經升堂拜母的摯友。
斛米之交
周瑜任居巢長時,帶數百人來拜訪魯肅,請他資助糧食。當時,魯肅家裡有兩個圓形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斛米,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他。經此一事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季札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係,世稱斛米之交。雖然兩人觀點有所不同,周瑜去世前卻全力推薦魯肅接替他職務。
吳下阿蒙
呂蒙因為孫權勸他學習而發奮進步。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幾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這件事為什麼這么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二人結為摯友。

歷史評價

洪邁: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
林光朝:“當時稱之為長才無或異辭者,吳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蜀有諸葛孔明,是皆一方雋才也。

常見誤區

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先後被拜為吳國大都督,因此也產生了將“四英傑”稱呼為“四大都督”的說法。
大都督是什麼?演義與史實中的大都督的異同?
大都督實際指某場戰爭的主要指揮官,並不是正式的官位,屬於臨時軍職。《三國演義》對大都督的定義更偏近整個孫吳的軍事負責人,是長期性的官位。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演義》中擔任過大都督的有且只有周瑜、呂蒙、陸遜三人,並沒有提及魯肅。
  
史實中,四人到底當沒當過大都督?
在陳壽著《三國志》中,翻閱四人的傳記,“大都督”的稱呼僅在陸遜傳被提及過。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七年,權使鄱陽太守周魴譎魏大司馬曹休。休果舉眾入皖,乃召遜假黃鉞,為大都督,逆休。”
從以上看來,四人中曾提及是大都督的唯有陸遜,並曾經擔任過兩次,分別領導了夷陵之戰和石亭之戰,說周瑜,魯肅,呂蒙在正史中擔任過大都督的說法視為謬誤。
史實中其他的大都督?
除陸遜外,被提及擔任吳國大都督在正史中僅能找到三人:
《三國志·吳志·張顧諸葛步傳》:“先是,譚弟承與張休俱北征壽春全琮時為大都督,與魏將王淩戰於芍陂。”
《三國志·吳志·吳主五子傳》載裴注引《殷基通語》:“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常顧譚驃騎將軍朱據會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績、尚書丁密等奉禮而行,宗事太子。”
《三國志·吳志·朱然朱治呂范朱桓傳》:”太平二年,假節,為大都督,救壽春圍,不解。“
曾經擔任過吳國的大都督唯有陸遜全琮施績朱異這四人。順便一提,也有人將擔任過大督這一職位的朱然呂蒙這二人也視為大都督,然而從狹義說,“大督”與“大都督”實際在概念上是不同的,不能一併混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