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四友

東吳四友

東吳四友是指在三國時期,東吳國的四個友人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而其分別在文學,軍事,政治上分別擁有不小的成就,所以時人稱其為東吳四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吳四友
  • 別名: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
  • 時間:三國時期
  • 國家:東吳國
簡介,諸葛恪,人物傳記,成名之舉,歷史評價,張休,顧譚,陳表,生平,特徵,評價,

簡介

諸葛恪

 字:元遜
東吳四友
時間:203------253(壽51)
容貌:長七尺六寸,少鬚眉,折頞廣額,大口高聲
籍貫:徐州 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
家庭成員:

人物傳記

諸葛恪諸葛瑾的長子,從小就以才思敏捷、善於應對著稱,曾任丹楊太守,為吳國徵得大量兵源。孫亮繼位後,諸葛恪掌握了吳國大權,率軍抵擋了魏國三路進攻,在東興大勝魏軍。此後,諸葛恪開始輕敵,率大軍伐魏,圍攻新城不下,士卒因疾病死傷慘重,回軍後為掩飾過失,更加獨斷專權。不久,諸葛恪孫峻聯合吳主孫亮設計殺害,被夷滅三族。

成名之舉

下面是諸葛恪的成名之舉:諸葛恪得驢
〖原文〗
諸葛恪字元遜,瑾長子也。恪父瑾面長似驢。翌日,孫權大會群臣,使人牽一驢入,長檢其面,題曰:諸葛子瑜。恪跪曰:“乞請筆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續其下曰:“之驢。”舉座歡笑。權乃以驢賜恪。
〖譯文〗
諸葛恪字元遜,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面孔狹長像驢的面孔。一天,孫權召集大臣們,差人牽一頭驢來,在驢的臉上掛一個長標籤,寫上:諸葛子瑜。諸葛恪跪下來說:“乞求給我一隻筆增加兩個字。”於是任憑給他筆。諸葛恪接下去寫了:“的驢。”在場的人都笑了。於是孫權就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簡要評析〗
這是一篇文言文歷史故事,說的是諸葛恪如何用他的聰明才智把窘迫變成了一場鬧劇、轉危為安的。從側面烘托出諸葛恪的聰明。

歷史評價

江表傳:恪少有才名,發藻岐嶷,辯論應機,莫與為對。
孫權:①藍田生玉,真不虛也.②恪剛很自用 諸葛亮:恪性疏,今使典主糧谷,糧谷軍之要最,仆雖在遠,竊用不安。
諸葛謹: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
孫盛:恪與胤親厚,約等疏,非常大事,勢應示胤,共謀安危。然恪性強梁,加素侮峻,自不信,故入,豈胤微勸,便為之冒禍乎?
虞喜:夫託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難也,兼二至而管萬機,能勝之者鮮矣。自非採納群謀,詢於芻蕘,虛己受人,恆若不足,則功名不成,勳績莫著。況呂侯國之先耆,智度經遠,而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見拒,此元遜之疏,乃機神不俱者也。若因十思之義,廣諮當世之務,聞善速於雷動,從諫急於風移,豈得隕首殿堂,死凶豎之刃?世人奇其英辯,造次可觀,而哂呂侯無對為陋,不思安危終始之慮,是樂春藻之繁華,而忘秋實之甘口也。
童謠:諸葛恪,蘆葦單衣篾鉤落,於何相求成子閤.
臧均:恪素性剛愎,矜己陵人,不能敬守神器,穆靜邦內,興功暴師,未期三出,虛耗士民,空竭府藏,專擅國憲,廢易由意,假刑劫眾,大小屏息。
孫休:恪盛夏出軍,士卒傷損,無尺寸之功,不可謂能;受託孤之任,死於豎子之手,不可謂智。
陳壽:諸葛恪才氣幹略,邦人所稱,然驕且吝,周公無觀,況在於恪?矜己陵人,能無敗乎!若躬行所與陸遜及弟融之書,則悔吝不至,何尤禍之有哉?
胡綜:英才卓越,超逾倫匹,則諸葛恪

張休

吳臣,字叔嗣,籍貫彭城張昭的次子,著名文人,因為與皇太子孫登親密,成為右弼。孫登死後,被人進讒言,遭降職,被勒令自殺。
張休張休

顧譚

[公元二0 五年至二四六年]字子默吳郡吳人。約生於漢獻帝建安十年,約卒於吳赤烏九年,年四十二歲。弱冠,與諸葛恪等為太子四友。從中庶子轉輔正耽誤。赤烏中,代恪為左節度。薛綜選曹尚書,固讓於譚。祖父雍卒數月,拜太常,代雍平尚書事。後與魯王霸有隙,又以壓長公主婿衛將軍全綜子緒端征魏功,為所構陷,坐徙交州。流二年,卒於交址。譚在交州,幽而發憤,著《新言》二十篇,(《隋書經籍志》作《顧子新語》十二卷。此依《三國志》本傳)其中有《知難》一篇,因自傷而作。
顧譚顧譚

陳表

(生卒年不詳),字文奧,三國時期東吳將領。

生平

陳武庶子。年少而聞名,與諸葛恪顧譚張休等一起侍於東宮,結成朋友。後拜為翼正都尉。因其父是死於戰場,便求出戰為將,領兵五百人。陳表希望眾士兵賣力,盡心盡意對待他們,眾人都愛戴他,樂意為其效命。當時有人偷盜官物,懷疑是豪強施明等人所盜,但施明為人強悍,視死如歸,廷尉都不敢捉他。
陳表陳表
孫權知道陳表能得人心,便下詔要施明到陳表處,想用陳表打動施明。陳表特意沐浴更衣,設宴酒食,施明感動自首,並供出其他參加偷盜官物的人。孫權稱讚陳表,並特赦施明,誅殺其他人,升陳表為無難右部督,封都亭侯,繼承舊爵。陳表推辭,請求將爵位讓給其兄陳脩之子陳延,但孫權不許。
234年,諸葛恪領丹楊太守,討平山越,升陳表為新安都尉,為諸葛恪參謀。當時陳表受賜食邑二百家在會稽新安縣陳表觀當地人個個擅戰,便上疏要求編入精銳軍中。但孫權下詔:「先將軍有功於國,國家以此報之,卿何得辭焉?」陳表卻說:「今除國賊,報父之仇,以人為本。空枉此勁銳以為僮僕,非表志也。」孫權聽後極之嘉許。後陳表在任的三年時間,募得萬餘兵。正值吳遽等在會稽作亂,攻城略地,眾縣人心惶惶,陳表便越界討伐,打敗吳遽,吳遽投降。陸遜拜他為偏將軍,封都鄉侯,屯兵於章阬。死時三十四歲,因家財盡用於養士卒,所以死後家境窮困,孫登便給以其妻屋宅。

特徵

陳表為人盡義。早年,尚書
暨艷陳表有交情,但後來暨艷受罪,當時眾人都不為他求情,惟獨陳表不是,士人都以讚揚他。
對待家人也很好。如其兄陳脩死後,陳表之母不肯接受陳脩之母,陳表對她說:「兄不幸早亡,表統家事,當奉嫡母。母若能為表屈情,承順嫡母者,是至願也;若母不能,直當出別居耳。」於是陳表之母才接受陳脩之母。
父親
陳武,三國時期東吳將領。
兄弟
陳脩,陳表之兄。有陳武之風,拜為校尉,封為都亭侯。
陳敖,為別部司馬

評價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脩,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