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傳統茶文化

東亞傳統茶文化

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東亞傳統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亞傳統茶文化
  • 類別: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
  • 意義:茶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結合
  • 功效: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
中國茶文化與各國茶文化息息相關,茶,茶的名稱,中國茶藝,中國台灣茶藝,日本茶道,朝鮮茶文化,藏茶文化,蒙古茶文化,回族蓋碗茶,白族三道茶,印度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香港茶文化,馬來西亞茶文化,土耳其茶文化,茶的產地,茶文學舉證,

中國茶文化與各國茶文化息息相關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茶文化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茶泛指可用於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製的飲料,後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製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種藥材泡製的“涼茶”等,在中國文學中亦稱雷芽。有些國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葉而泡出的茶。

茶的名稱

“茶”字出於《爾雅?釋木》:“檟,苦荼(即後來的“茶”字)也。”茶的古稱還有荼、詫、茗等。
由於中國各地方言對“茶”的發音不盡相同,傳到各國對茶的叫法也不同,大抵有兩種。比較早從中國傳入茶的國家語言依照漢語比較普遍的發音叫“cha”,如日本、朝鮮、越南、阿拉伯、土耳其,印度、
俄羅斯及其附近的斯拉夫各國,以及比較早和阿拉伯接觸的希臘葡萄牙。俄語和印度語更叫“茶葉”(чай、chai);而後來由於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先後占據台灣,從閩南方言中知道茶叫“te”,所以後來了解茶的西歐國家將茶稱為te,尤其是相距很近,互相之間完全可以用自己語言交談沒有問題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對茶的名稱卻完全不同。

中國茶藝

中國茶文化
在悠長喝茶的歷史中,中國發展出獨特的喝茶文化。
古有唐代茶聖陸羽所寫的《茶經》,乾隆所命名的碧螺春等。
除了講究茶葉收成季節、出產地,如雨前龍井,中國茶藝也注重水源、水溫以及茶具的選擇,如紫砂壺等。
中國各地由於氣候、地理、人文環境不同,風俗習慣不同,喝茶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區別。

潮汕和福建的人們喜歡喝“工夫茶”,一般是用小茶壺泡烏龍茶。工夫茶以泡茶的步驟繁多而聞名。工夫茶也是中國茶藝的一個代表。
工夫茶首先需要用熱水將茶壺和茶杯燙過,以提高茶具的溫度。然後將一些烏龍茶放入茶壺,茶葉的量約為壺體積的四分之一。然後用沸水沖泡,並倒出,曰洗茶。再倒入沸水沖泡。沖泡時水壺做上下運動,名為鳳凰三點頭,然後用壺蓋拂去茶末,名為春風拂面。倒茶時,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採用直接把茶倒入茶杯中的方法,通過關公巡城(茶壺滿時把茶斟進圍成一圈的茶杯里),和韓信點兵(只利少許時把餘下的茶滴斟進圍成一圈的茶杯里)的方式,使茶能夠均勻地分給每一個人。還有一種方式是把幾次沖泡的茶水倒入茶盅,在茶盅里混合均勻後再分給每一個人。

功夫茶當屬潮州工夫茶最優,步驟分為泡器、納茶、侯湯、沖點、刮沫、淋罐、灑茶,加上專門的器皿,泡出的茶能格外清香。潮州人飲用的茶多為潮州鳳凰山產的單樅茶

綠茶

長江流域人一般喜歡喝綠茶,第一道沏泡的水稱為洗茶,是因為茶葉在製作過程中有雜質污染茶葉,且茶葉沒有完全泡開,所以第一泡一般倒去;重點在第二泡,第二泡茶能很好的還原出茶葉的原味,湯色好、口感佳;第三道沏泡的茶,味道清淡,比之第二泡要淡的多,故有“頭泡不搶、二泡不讓”之說。綠茶有清火的作用,而且對水的質量要求也很高,同樣的茶在不同的水溫和不同的水質下的口感不同。通常是先倒水後放茶葉,水溫在80攝氏度。安徽浙江江蘇等地區是主要產區。

北方人更喜歡茉莉花的香氣,泡上一大杯茉莉花茶,看到茶葉在沖泡下徐徐舒展,一股茉莉清香隨縷縷熱氣飄散開。在夏天,茉莉花茶晾涼了喝更能消暑。過去,在北京的街頭有擺茶水攤賣大碗茶的,用水壺泡上很多茶,倒在大碗中出售,是街頭一種廉價的飲料;現在,北京的計程車司機喜歡帶上一個帶蓋的大廣口瓶子的茉莉花茶,可以喝一天,味道濃釅。

茶泡
茶泡一般用南瓜或者木瓜精雕,經過糖水浸煮涼曬而成。飲食茶水時隨開水放入杯中。主要有方形,圓形等形狀,中間雕刻成傳統中國圖案如福字、壽字等。有甚者能將整個瓜體刻成渾然一體的鏤空花瓶,制為茶泡。主要流行於嶺南地區。

豆子茶
湖南一些地方有用炒香的黃豆,芝麻,薑絲,鹽與老清茶一起沖泡的的豆子茶。

中國台灣茶藝

台灣茶文化
台灣飲茶的歷史甚早,早在西元17世紀以前台灣原住民便已有采野生山茶制茶飲用的習慣。但茶在台灣真正的興盛,主要是18、19世紀間,由柯朝、林鳳池、張迺妙與張迺乾兄弟等從福建一帶逐步引進茶苗與技術,於台灣北部瑞芳、木柵與中部鹿谷凍頂山一帶辟園植茶、制茶;之後,19世紀中葉,來自英國的茶商約翰杜德的寶順洋行首度將台灣烏龍茶引介至海外並獲得成功與口碑後,正式展開了台灣百餘年以外銷為主的制茶史。1970~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人們對於生活與飲食有了新的追求,於是各地“茶藝館”紛紛成立,成為人們遊憩生活里很重要的品茗空間。
現今知名度最高的台灣十大名茶是:凍頂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松柏長青茶、木柵鐵觀音、三峽龍井茶、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龍泉茶和日月潭紅茶。
座落於坪林的茶業博物館是一座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建築,也是世界上第二座茶業博物館。主要館藏有茶事、茶史、茶藝等,涵蓋茶葉的成分、茶樹的品種、茶葉的分類、茶葉的產銷、台灣茶園的分布、唐宋制茶器具、各代制茶法、現代制茶的過程等知識。
鶯歌為現今台灣茶具製造的重鎮,其轄區內的陶瓷博物館則是全台灣唯一一座以陶瓷為主題的博物館,甚具特色。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茶文化在公元9世紀時跟隨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並在日本得以傳承及發展。
日本文化亦對泡茶非常講究,喝茶之道成為日本傳統中的重要禮儀
日本制茶方式來源於中國唐代,和現在中國的制茶方式不同,將採摘的茶葉蒸氣殺青,然後乾制碾碎,製成綠茶末抹茶飲用。由於茶末表面積大,具有較大的表面張力,容易在水面漂浮,因此泡製時必須用竹子特製的茶帚攪拌,使其沉入水中,然後用竹舀將茶液舀出飲用。由於泡製茶葉的手續比較複雜,逐漸演化出一整套儀式,形成日本茶道的各個流派
日本人喝的茶,除了綠茶為主的煎茶,還有混入炒香了的玄米與綠茶配搭而成的玄米茶,以及混和了小麥的麥茶

朝鮮茶文化

韓國茶具主條目:韓國茶禮
除了中國以外,朝鮮的喝茶歷史最悠久,有自己的茶道傳統和飲茶用具。

藏茶文化

西藏遊牧地區喜歡喝磚茶(藏文:??ja-dkrugs-ma或???bsrubs-ja)。首先要把磚茶砸開,放到水壺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幾分鐘後,加入食鹽牛奶羊奶或酥油,製成酥油茶;有些地區也放核桃碎。奶茶可以幫助消化,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頓飯的習慣,每日清晨,家庭主婦都要準備好奶茶。
取自藏語辭彙索引

蒙古茶文化

蒙古地區同西藏地區一樣,喜歡喝磚茶。首先要把磚茶砸開,放到水壺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幾分鐘,並進行攪拌,直至茶湯發亮,再加入食鹽及牛奶,製成奶茶。與英國式紅茶異曲同工。上桌時,要搭配奶皮奶豆腐以及各種茶點。奶茶是寒冷的牧區保暖的重要手段,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頓飯的習慣,每日清晨,家庭主婦都要準備好奶茶。

回族蓋碗茶

寧夏回族喜歡用傳統的蓋碗喝“蓋碗茶”,將茶和棗、冰糖以及寧夏特產枸杞一起沏泡。蓋碗有三部分托盤,茶杯(無把),蓋子。

白族三道茶

雲南白族用“三道茶”招待客人,頭道苦、二道甜、三道“回味”(甜酸苦辣具備)茶。

印度茶文化

印度有一種辣茶,在茶水中加入牛奶、糖、姜、胡椒和各種香料,如豆蔻、桂皮、丁香等,這種茶已經由印度裔人傳入美國。

俄羅斯茶文化

19世紀的俄羅斯茶炊在西方,最早從中國傳入茶葉的是俄羅斯,俄羅斯人發明了煮茶的“茶炊”,類似一個小鍋爐,一般用銅製,中間生炭火,上面有一個煮茶的茶壺,下面有一個龍頭,煮好的濃茶用龍頭中的水沖稀,加糖和檸檬汁飲用,即檸檬茶。隨時可以提供熱茶水,是寒冷的俄羅斯氣候下,家庭必備的設施。現在一般用電加熱,也有用不鏽鋼製造的。由於非常普及,所以可以設計製造成各種裝飾花樣,是俄羅斯家庭比較顯眼的家具。

香港茶文化

在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期間,香港人將英國人的奶茶大為改良,以濾網沖泡出很濃的紅茶,再拌以淡奶,由於染了茶色後的濾網看似絲襪,因此被稱為絲襪奶茶。這類茶一般要混合多種茶葉泡製,這是因為餐廳難以倚賴一種茶葉,在短時間內衝出色、香、味俱備的茶水。香港人除了改良奶茶,還很愛直接把檸檬片放入茶中變成檸茶,這種製法與西方主流把檸檬汁混進茶中的做法略有不同。這些飲料一般在街頭巷尾的茶餐廳出售,是香港人的日常飲料。

馬來西亞茶文化

而英國紅茶的另一旁支是馬來半島印度裔人的拉茶,當地的印度裔人把紅茶和奶混合後,不斷拋來拋去,就像拉出來一般,因此稱作拉茶。而拉茶也是馬來半島一種表演方式。

土耳其茶文化

土耳其人的好客熱情,請喝茶更是他們的一種傳統的習俗。主人往往熱情的提供一杯土耳其茶、土耳其咖啡或是蘋果茶。土耳其茶起來較苦,雖然茶味濃濃,卻不是那么討喜;土耳其咖啡香郁撲鼻,然而濃的化不開的感覺並不是每個初者都可以接受的。只有土耳其盛產的蘋果茶,可以說是老少鹹宜,男女皆愛。酸酸甜甜的蘋果茶,濃濃的蘋果味加上茶香,尤其是在透著清寒的秋日,喝來格外的舒爽。而土耳其街上最多的不是咖啡廳,而是茶館,土耳其人便十分喜歡到茶館喝茶並談天說地。

茶的產地

世界五大茶葉進口國為英國、俄羅斯、巴基斯坦、美國和埃及,進口量占世界總進口量的60%左右;俄羅斯歷來是茶葉消費大國,95%的居民有飲茶習慣,消費以紅茶為主,2000年進口茶葉15萬噸,茶葉消費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五個茶葉主要生產國的茶葉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80%左右。印度、斯里蘭卡、肯亞是世界三大紅茶生產國和出口國。世界綠茶出口19萬噸,占世界茶葉貿易量的14%。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綠茶出口國,其次為越南、印尼等國;世界綠茶主要進口國有:摩洛哥、烏茲別克、日本、馬里、阿爾及利亞、塞內加爾等。世界10大產茶國中,唯有肯亞的平均產量較好。另一個很小的產茶國玻利維亞其平均產量卻四倍於肯亞。
中國大陸:茶葉源於中國,生活在氣候比較溫暖的地方,在中國有18個省種植生產茶,如浙江的西湖龍井,福建的武夷岩茶鐵觀音,安徽的祁紅黃山毛峰,河南的信陽毛尖,湖南的君山銀針雲南的普洱茶和滇紅等等。

茶文學舉證

作者:賈世韜神州茶》是黑土地作家賈世韜先生的長篇古風,《神州茶》突出的是中國茶文化,集中體現在被譽為茶聖的陸羽。《茶經》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文獻,在《神州茶》中概括為:“曾聞茶聖名陸羽,久居茶山自清幽:《茶經》三卷傳後世,茶俗茶藝一覽熟。”這首詩氣韻連貫一韻到底,顯示了極強的詩詞功底。
茶根自古在神州,茶史悠悠數千秋。神農採藥中毒日,七十二回腫咽喉。
地轉天旋雙目暗,七竅殷殷鮮血流。奈何毒深無解藥,鳳凰飛過也懷愁。
野鹿忽來銜嫩葉,哀喚神農聲呦呦。神農半醒食嫩葉,嫩葉入口明雙眸。
忽覺眼前別樣綠,六腑清新四肢柔。神農隨鹿覓嘉樹,遙見蔥蘢茶滿丘。
神農歡呼鳳凰舞,從此採茶青山陬。茶葉芬芳作名飲,潤肺清腦亮歌喉。
長江黃河龍國水,一壺茶話萬古流。連綿丘陵種茶樹,日照茶園綠油油。
熏然茶風吹大地,茶香瀰漫月桂羞。千邦萬國夸瑰寶,歲歲年年夢九州。
西漢張騫通西域,運去茶葉與絲綢。中國茶史入神話,萬里駝隊連亞歐。
陸上商旅三萬馱,海上使臣九千舟。初來華夏學茶道,茶俗淳厚茶味稠。
波斯印度學茶祖,高麗日本稱茶侯。盛唐茶藝愈光大,烹茶飲茶重研究。
萬國友人生感慨:叢叢茶林遍原疇!黃河以南植茶樹,長城內外茶棧修。
始入長安恨眼少,茶市十里任君游!朱雀大街茶行盛,大雁塔下多茶樓;
茶坊茶壚接茶肆,茶壺茶盞並茶甌。壁畫茶姑採茶舞,猶聞茶園鳥啁啾;
茶葉青青如翡翠縴手摘茶裝竹篝。茶國詩人赴茶會,茶詩萬首喜唱酬。
醉人不只真美酒,好茶三盞醉心頭。曾聞茶聖名陸羽,久居茶山自清幽:
《茶經》三卷傳後世,茶俗茶藝一覽熟。皇帝無茶懶理政,百姓無茶食不周;
一盞清茶香四海,天下茶友俱忘憂。茶運亨通贊“永樂”,鄭和載茶駕寶舟:
七下西洋大貿易,航程萬里水悠悠;喜將名茶贈遠國,似海深情一壺收。
文明古國重茶事,茶歌唱綠五大洲。三大名飲茶最妙,世界人民爭相求。
白毫銀針佳且美,祁門君山雙冠優;龍井形秀屯綠碧,烏龍芳馨普洱稠。
紅茶綠茶茉莉茶,茶飲茶坨茶磚頭。自古名茶負盛譽,品茗鬥茶佳話留。
中國茶詩難寫盡,宏篇茶賦吟不休!與君酌茶懷往事,讚頌茶農功千秋。
神農陸羽今猶在,一壺新茶醉寰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