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中華傳統文化經典

中國茶道-中華傳統文化經典

2012年劉艷霞編著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茶道-中華傳統文化經典》
  • 定價:18.00元
  • 作者:劉艷霞
  • 出版日期:2012-7
  • ISBN:9787546124384
編輯推薦,目錄,序言,文摘,

編輯推薦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國茶道》由劉艷霞編著。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祖先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積累了大量珍貴的物質文化資源,最終形成了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繼承發展、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目錄

第一章細說中國茶道
第一節什麼是茶道
第二節中國茶道的內涵
第三節中國茶文化的特性
第四節中國茶文化體系
第五節茶文化的社會功能
第六節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
第七節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
第八節中國茶道的現實意義
第九節中國四大茶道
第二章中國茶道的淵源及傳播
第一節飲茶起源及起因
第二節秦漢、六朝——茶道萌芽期
第三節唐朝——中國茶道始創期
第四節宋朝——中國茶道興盛期
第五節元朝——中國茶道傳承期
第六節明清——中國茶道轉折期
第七節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
第八節世界茶文化
第三章中國茶道與宗教文化
第一節茶道與儒家文化
第二節茶文化與佛教
第三節茶文化與道教
第四章茶道與民間習俗
第一節民間婚俗中的茶文化
第二節祭祀中的茶文化
第三節烤茶相婿的民間習俗
第四節茶與民俗禮儀
第五章中國各地特色茶文化
第一節北京大碗茶
第二節廣州的早茶
第三節潮州功夫茶
第四節四川蓋碗茶
第五節揚州人的吃茶
第六節西藏高原的酥油茶
第七節雲南少數民族茶飲
第八節香港的茶餐廳
第九節蒙古奶茶
第十節上海的茶館
第六章茶葉與茶具
第一節茶葉的種類
第二節茶葉的貯藏
第三節各具特色的茶具
第七章中國茶道與詩詞
第一節茶道與詩詞的歷史淵源
第二節唐詩中的茶文化
第三節宋代詩詞中的茶文化
第四節元、明、清詩詞中的茶文化
第八章中國茶道與美學
第一節茶道中的美學概念
第二節茶道之美
第三節荼道美學的六要素
第九章中國茶道與茶藝
第一節認識茶道
第二節茶藝的涵義及內容
第三節茶藝用具
第四節茶藝的類別
第十章中國茶道與藝術
第一節茶道與香道——修養身心
第二節茶與陶藝的歷史淵源
第三節茶與音樂相得益彰

序言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祖先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積累了大量珍貴的物質文化資源,最終形成了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繼承發展、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有詩、詞、賦、曲藝、建築、戲劇、民俗、繪畫、雕刻、烹飪、醫藥、服裝等,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產生、發展的歷史,而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風俗習慣,已經深深滲透在每箇中國人的血脈中。
綜觀整個人類的文明史,文化發展的一個重大特點就是既保持本民族的特點,同時又不斷地對外來文化加以吸納和創新。例如,對中國有著巨大影響的佛教就是從印度傳入的,但佛教傳入中國後,又不斷地被改造,帶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同時: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傳統文化不但影響了韓國、日本、朝鮮等近鄰,而且也影響到東南亞、南亞等地的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由此形成了世界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傳統文化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和重視。
中國的封建社會時期長達兩千多年,中國傳統文化受封建社會的影響很深。封建時代的統治者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強化中央集權,常常鉗制和禁錮文化學術的發展,我們的傳統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帶有許多封建糟粕。當然,任何一種傳統文化都有其積極和消極的成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時期仍然散發出迷人的光輝,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積澱,是我們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本套叢書對中國的傳統思想、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節日風俗等內容進行介紹,讓讀者能夠全面領略它的魅力。
編者

文摘

關於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
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唐朝時,《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少一畫而寫成“茶”字。
以下是幾種較有影響力的飲茶起源說:
(1)神農說
唐代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人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另有說法則是從語音上加以附會,說是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嘗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把腸胃洗滌得乾乾淨淨,神農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成“茶”字,而成為茶的起源。
(2)西周說
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說:“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和其他珍貴產品納貢於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就已經有人工栽茶的茶園了。
(3)秦漢說
現存最早較可靠的茶學資料是在漢代,以王褒撰的《僮約》為主要依據。此文撰於漢宣帝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是在《茶經》之前茶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筆墨間說明了當時茶文化的發展狀況。
(4)六朝說
關於中國飲茶起於六朝的說法,除了有“孫皓以茶代酒”和“王肅茗飲”這兩種依據之外,“達摩禪定”的說法也在日本、印度廣為流傳。不過,由於“秦漢說”是有史料記載的,這樣,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六朝說”的可信度。
但是,不管“六朝說”的準確率有多高,既然它能作為歷史沿襲下來,那么,這種說法還是值得我們去了解一下的。
2.飲茶的起因
人類最早為什麼要飲茶、怎樣形成飲茶習慣也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
“祭品說”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作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嘗食後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藥物說’’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人人類社會的。《神農本草經》中寫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食物說”也有相關記載:“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
同時也有人認為,人們最初利用茶的方式,可能是作為口嚼或烤煮的食料,後逐漸作為藥物飲用。
但是茶在社會各階層中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秦漢以前,巴蜀是中國茶業的搖籃;到三國兩晉時期,長江中游成為茶業發展壯大的地區。
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統一中國,稱始皇帝。秦統一中國後,將文字、貨幣、度量衡甚至道路都加以統一,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經濟的交流得到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便利的條件,農作物的交流和推廣也擺脫了地域的限制,我國的茶種植區大約就是從這時開始向北、向東擴展的。
秦時,已經開始將茶烹製成羹飲來食用,這大約出現在公元前316年被秦滅掉的巴、蜀等國,但這時的羹飲與後世的將茶作為飲料不同,而是把茶烹製成一種菜湯,作為食品食用的。
秦朝滅亡後,空前強盛的漢王朝在茶事方面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早在茶的人工種植出現以前,貨幣已經產生,就使這種等價交換的經常性和廣泛性成為可能。有文字記載的以茶葉作為商品的交易活動至少不會遲於西漢,而實際的開端肯定會比這早得多。
西漢漢宣帝時,有一個叫做王褒的書生寫了一篇遊戲性的文章——《僮約》,文中第一次明確地談到了茶葉貿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