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虎洞南宋窯址

杭州老虎洞南宋窯址

這處重要的官營手工業作坊遺址,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南宋時期官營手工業生產、經營、管理等問題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杭州文物考古所於1996年—2001年間,先後進行了三次考古調查與發掘,全面、完整地揭露了老虎洞窯址,得以了解這處重要的官營手工業作坊遺址的全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老虎洞南宋窯址
  • 時代南宋
  • 發掘單位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中學:古文物遺址
簡介,考古研究,研究發現,

簡介

時代:南宋
發掘單位: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這處重要的官營手工業作坊遺址,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南宋時期官營手工業生產、經營、管理等問題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於1996年—2001年間,先後進行了三次考古調查與發掘,全面、完整地揭露了老虎洞窯址,得以了解這處重要的官營手工業作坊遺址的全貌。
根據考古發掘地層疊壓關係,老虎洞的遺存可分為南宋時期、元代前期和元代後期三個時期。其中南宋時期的遺存是修內司官窯,而元代前期和元代後期的主要遺存仍為與官窯瓷器面貌很相似的產品,表明元代時老虎洞窯址繼續生產仿官窯的器物,這一情況是以前所不清楚的,為官窯瓷器的鑑賞提供了依據。尤其重要的是在元代後期的地層中出土了帶有八思巴文銘記的窯具,為這一時期文化的斷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元代晚期的遺存中有一類器物與傳世哥窯十分相似,經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進行科學測定,表明其化學成分和顯微結構與傳世哥窯相同,這使陶瓷史上的另一大懸案———傳世哥窯的產地問題,也因此獲得了極大的進展。

考古研究

浙江杭州老虎洞窯址於2001年發掘後,曾經引起全國考古界的轟動,日前有關該窯址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證明老虎洞就是南宋修內司官窯,同時又是傳世哥窯的產地之一。
這一研究結論,是在杭州參加“2002年中國杭州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國際學術研討會”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對老虎洞窯址進行實地考察,並通過對出土瓷器、窯具的研究考證後得出的。
據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研究員朱伯謙介紹,老虎洞窯址自1996年9月在杭州市鳳凰山西北萬松嶺附近發現以來,先後進行了3次考古調查與發掘。該古窯址坐落在一處2000多平方米的山岙平地,已清理出龍窯窯爐3座、素燒爐4座、作坊1處、釉料缸2個、瓷片堆積坑24個,以及生活用的灶、住房等一大批遺蹟,整個瓷窯工程非帝王官府不能為,老虎洞窯為南宋修內司官窯已確定無疑。
朱伯謙說,關於修內司官窯的千古之謎,從老虎洞窯址出土的大量品種豐富、造型優美、製作精良的瓷器和窯具也可得到證實。瓷器中不僅有高質量的生活用具,還有許多造型仿青銅器的用於宮庭祭祀的大型禮器,在造型和製作工藝上明顯與北宋汝官窯有承繼關係,其特徵與歷史文獻的有關記載相吻合。這些可為揭開修內司官窯之謎提供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據考古發掘,老虎洞窯址的下層為南宋遺存,上層為元代早期和晚期遺存。元代遺存出土了帶有八思巴文銘記的窯具,為這一時期文化時代的斷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元代晚期遺存中,有一類器物與傳世哥窯瓷十分相似,經測定其化學成份和顯微結構與傳世哥窯相同。因此,老虎洞窯址很可能也是傳世哥窯的產地之一,這一研究由此獲得了極大的進展。
朱伯謙說,老虎洞窯址的發掘是杭州市考古工作者的重大突破。像這樣系統反映制瓷過程各個工序的遺蹟的完整顯現,在以往的陶瓷考古工作中是極為罕見的,對系統研究制瓷工藝具有極高的價值。同時老虎洞窯址重大發現為中國古陶瓷研究解開了兩大懸案,即南宋修內司官窯千古之謎和傳世哥窯的產地問題。
杭州於公元1127年被南宋定為都城。據史料記載,南宋在杭州建造了兩座規模較大的官府瓷窯。其中一座在上世紀80年代被發掘,並在此遺址上建造了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另一座一直沒有找到,成為千古之謎。

研究發現

中國古陶瓷2006年會暨青瓷學術研討會上,杭州市考古所副所長唐俊傑向大家展示了一張照片:那是一個出土於杭州老虎洞窯址的瓷器,上面赫然刻著一排暗色的小字——“修內司窯置庚子年”。“我們終於找到了證明老虎洞窯就是修內司窯的直接證據!”唐俊傑說,“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修內司官窯之爭可以結束了”。
四千件修復瓷器里的惟一
照片裡的這件瓷器屬於一級發掘資料,極其珍貴,所以不可輕易顯露真容,連照片也暫時不能在媒體上公布。因此,昨天,只有專家和記者看到了它——
照片中,它是圓環形的,全身散發著特有的光澤。在環形口沿上,刻著一圈暗色的小字——修內司窯置庚子年……這些字,由於磨損,有一小半已經不見,但仍能清楚辨認。而後面的幾個字,因為器物破損,已經看不清了。在器物盤底,還刻有一個“記”字。據介紹,這件圓環形的器物是制陶工具陶車上的一個部件,叫盪箍,它的功能類似於機器上的軸承。
這件瓷器的發現,用“大海撈針”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1996年,杭州市考古所專家對鳳凰山腳下的老虎洞窯址進行考古發掘,並認為這裡就是文獻中記載的南宋兩大官窯之一——修內司窯。“在24個瓷片坑中,出土了數不勝數的瓷片”,唐俊傑回憶說。2001年開始,專家們對這些瓷片進行了歷時5年多的整理,到目前為止,共修復了4000多件瓷器。這件盪箍是惟一刻有“修內司窯”字樣的。
“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陶瓷界泰斗耿寶昌看到這個非常激動,連稱國寶!國寶!”唐俊傑告訴記者。
為什麼一件瓷器,因為刻有“修內司窯”四個字,就身價百倍了?原來,“修內司窯”是南宋兩大官窯之一,也是中國陶瓷史上最早出現的,由宮廷直接掌管的御窯。據南宋史書《坦齋筆衡》記載,南宋定都臨安後所建的第一個官窯就是修內司窯。這裡專門為宮廷燒制瓷器,不惜工本,精益求精。
在尚未修復的瓷片中,有沒有可能出現第二個刻有“修內司窯”的瓷器?唐俊傑連連搖頭,“難,難啊!”
修內司官窯真的存在
這件刻有“修內司窯”的瓷器,不僅因為惟一而珍貴,更重要的是,它解開了糾纏古陶瓷專家半個世紀之久的疑問——“修內司官窯”是否真的存在?老虎洞窯址究竟是不是修內司官窯?
之所以大家認為有“修內司官窯”的存在,是因為南宋葉寘的一本書——《坦齋筆衡》。它被認為是目前已知的記載南宋官窯最詳細的著作。書上說,南宋宮廷曾設立了修內司和郊壇下兩個官窯,燒制的瓷器僅供皇宮使用。為了滿足宮廷奢侈的需要,工匠們燒制官窯瓷器可謂不惜工本,只要稍有瑕疵,全部打碎,不許流入民間。因此,流傳在世的完整官窯瓷器數量極少,非常珍貴。
老虎洞窯址的發現,讓這個謎團變得更為撲朔迷離——2001年,全國考古界、陶瓷界的10多位專家對老虎洞窯址發掘現場進行全面考察論證,宣布老虎洞窯址中南宋時期的遺存是修內司官窯。次年,老虎洞窯址當選“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可這一切並沒有平息相反的聲音。
“儘管絕大部分專家同意我們的觀點,但仍存在著一些爭議。有人說沒有修內司官窯,也有人說修內司官窯另有他處。因為我們找不到最直接的證據。”唐俊傑說。
這件刻有“修內司窯”字樣的盪箍的出現,無疑將平息這一切。
“這是一個重大發現,這意味著撲朔迷離的修內司官窯之爭終於可以結束了”,唐俊傑很激動,仿佛透出了一口悶了好幾年的氣,“老虎洞窯址就是修內司官窯,這已經毫無疑問”。他這樣認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