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朱熹詩作)

著名儒家學派文學家思想家南宋朱熹所寫,由杜鵑鳥的叫聲所引來的聯想。 不可一唱三嘆的“不如歸”,反而是更能反映“望帝杜鵑啼處血成花”的良苦用心。杜鵑鳥的一聲聲“不如歸去”如泣如訴,是對落入塵世不能自拔者的呼喚,呼喚人洗滌鉛華,返璞歸真;隱其行而顯其道,安其身而明其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杜鵑
  • 外文名稱:cuckoo
  • 作品別名:朱子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五禽言和王仲衡尚書》(其二)
  • 文學體裁:禽言詩
  • 作者:朱熹
原文,創作過程,作者簡介,體裁,

原文

不如歸去,孤城越絕三春暮。
故山只在白雲間,望極雲深不知處。
不如歸去不如歸,千仞岡頭一振衣。

創作過程

此詩出自《五禽言和王仲衡尚書》(其二),共五首。
(其四)脫袴脫袴,桑葉陰陰牆下露,回頭忽憶舍中妻,去年已逐他人去。舊袴脫了卻不辭,新袴知教阿誰做。

作者簡介

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江南東路徽州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1]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體裁

禽言詩是一種詩歌體裁,禽言體詩在南北朝梁時已具雛形,而在北宋為最盛。宋代興盛的禽言詩,是一種特殊的詩歌形式,象聲取義,寓意抒情,雖說涉遊戲筆墨,卻具有鮮明的現實批判精神。其雅俗相生、議論風發的特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宋詩特色。
古時人們為識別各種不同的鳥類,常常採用“以其名自號”、“以其名自叫”的簡單方法為鳥命名,即所謂“山鳥自呼名”。這種以鳥鳴聲為鳥命名的方法,又常常被雙關附會成人類自身的語言,於是鳥的名稱不再是簡單的標示其嗚叫的聲音符號,而是一個音義結合體。
“音”是鳥鳴固有的,“義”則是人們根據各種不同鳥鳴聲特別賦予的。這樣,音義結合以後的鳥名就具有了一種社會文化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禽言”又不等於“鳥鳴”,“鳥鳴”是無義的,而“禽言”是有意的;這是詩人們將鳥鳴稱為“禽言”,借“禽言”表情達意的前提。此外,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方言眾多,自然環境和生活習俗又很不相同,於是同一種鳥又有多種音近義不同的俗稱。如“布穀”,有的叫“擊谷”。有的叫“脫卻破褲”,有的叫“一百八個”,有的叫“催王饊活”。(見錢鐘書《宋詩選注》)
“禽言詩”發端於宋代梅堯臣。梅有《禽言四首》,這四首“禽言詩”為後人的“禽言詩”創作提供了基本的范型,這就是以禽言為引子,感物起興,兼用“比”、“賦”,敘議結合,言志抒情。如他的《提壺》:“提壺蘆,沽美酒。風為賓,樹為友。山花繚亂目前開,勸爾今朝千萬壽。 《歷代詩話》載:“王勉夫謂:其體自六朝觀梁元帝嘗有是作,退之非祖此乎?黃魯直謂之禽言詩。”梁元帝蕭繹曾有《鳥名詩》一首,巧妙地將各種鳥類名稱嵌入詩句當中,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意象。唐代韓愈《贈同游》一詩中有“喚起窗全曙,催歸日未西”兩句,其中“喚起”、“催歸”為兩鳥名,且“造語穩貼無異尋常詩,乃為造微人”,?是較為成熟的禽言體詩句。力主求新求變的宋代文人對這種前人偶爾為之的變體詩歌產生了濃厚興趣,從歐陽修、梅堯臣開始,很多詩人競相仿效,大量創作禽言體詩歌。雖然詩人們聲稱為“戲和”之作,但是在宋代理性思潮影響下,他們在這種遊戲似的詩作當中也不忘大發議論,體現出強烈的儒家興、觀、群、怨詩教觀。
禽言詩是一種異體詩。而異體詩是指與常見的詩體相對而言的特異的詩體,古人或稱“別體詩”、“雜體詩”。它是我國歷代詩人對詩歌藝術辛勤探索、不斷創新的成果,是我國古典詩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至今綿延不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