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又稱杜公祠杜甫草堂,是修築於甘肅省成縣縣城東南3.5公里處的鳳凰山麓、青泥河兩岸的一處紀念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祠堂式建築,現在屬甘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祠堂簡介,歷史背景,歷代修繕,旅遊看點,

祠堂簡介

杜少陵祠,又稱杜公祠杜甫草堂,是修築於甘肅省成縣縣城東南3.5公里處的鳳凰山麓、青泥河兩岸的一處紀念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祠堂式建築,現在屬甘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背景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安史之亂戰火方熾,詩人杜甫當時因疏救房琯被免去左拾遺之職,貶華州司功參軍
未幾,為避愈來愈惡劣的戰亂,他棄官西行,經長安至秦州,後又攜婦將雛,跋涉輾轉,艱苦備嘗,來到同谷(今成縣)。 在同谷的月余時間,正值"天寒霜雪繁"的隆冬季節,詩人"自負薪采栗,兒女餓殍者數人"(新舊兩《唐書》語)。在極其嚴酷的生活考驗面前,詩人熱愛國家和民族的赤子之心仍然熾熱如火,像杜鵑啼血一樣,接連創作出《龍門鎮》、《石龕》、《積草嶺》、《泥工山》、《鳳凰台》、《萬丈潭》、《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發同谷縣》等十幾首詩篇,記山水,傷亂離,懷親友,抒襟艷,有對個人遭遇的悲慨,也有對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的期望和憧憬,其中尤以《鳳凰台》,《乾元中寓劇同谷縣作歌七首》為其代表作,與之前所創作的名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洗兵馬》、《三吏》、《三別》等相輝映,達到了唐代詩歌甚至古代詩歌的最高境界,得到歷代讀者和研究者的高度評價。
杜甫塑像杜甫塑像
這年的夏曆十二月一日,杜甫同谷取道東南,經栗亭,木皮嶺,白沙渡一線,開始了向西南重鎮成都府的艱難跋涉。
同谷之旅,是杜甫人生經歷和藝術創作道路的重要一站,成為後世的許多研究者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個重要話題。人們對於詩人離開秦州抵達同谷後的實際情況有許多疑問,例如,先前寫信熱情邀請他到同谷去的那位"佳主人"是誰,為何杜甫到同谷以後卻沒有見到他的蹤跡?致使他陷於如此難堪的境地?後人於是提出了很多猜測,卻沒有任何文字的或者實物的佐證,至今仍然是個謎。但是,不管怎么說,杜甫流寓同谷,則是歷史所賦予同谷的光榮。

歷代修繕

杜甫離開同谷一個多世紀後的唐懿宗鹹同四年(公元873年),時任成州刺史的趙鳴有詩,指明其地故居尚存,只是"鄰家大半無"矣,直到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在成州知州晁說之支持下,於"杜工部昔日此居之地,新祠二奉之"(語見晁玩之《瞿鳳軒記》,"同谷秀才趙惟恭捐地五畝,縣長郭慥始立祠,而屬余為之記,使來者美其山川,而禮其像,忠其文。且知公自其十有一世之祖恕予而來,以忠許國矣,則其所感者既遠,人亦元而莫之能忠,與夫王侯將相之祠未知果孰傳邪?其像則本之成都之舊雲。"(晁說之《成州同谷縣杜工部祠堂記》)
杜少陵祠碑廊杜少陵祠碑廊
可見,在此之前,其地只存故居,尚未有祠堂也。祠堂建成後,戰亂頻仍,年久失修,瀕於傾圮。直到明萬曆時十六年(公元1018年),成縣教諭管應律方始奉命修復。
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甘肅學政陸漁笙、階州知州知州葉恩沛,成縣知縣李焌等人發起並支持進行修葺,他們並以此為題迭相唱和,傳為佳話。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成縣縣長陶自強又對祠堂進行修復,牆垣戶鋪煥燃一新,並一度恢復了春秋二季的祭祀。
杜少陵祠杜少陵祠
二十世紀中葉"四清運動"和"文革"動亂期間,祠堂已極度破敗,院內居住著貧苦農戶,飼養著雞、豬,情景慘不忍睹。
直到八十年代,才由縣政府組織有關部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葺,製作樹立了杜甫的漢白玉雕像,接著又開通了從縣城通往祠堂的公路。
二十一世紀伊始,縣政府順應全國經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的有利形勢,大力發展文化旅遊事業,組織有關部門和社會人士制訂了大規模擴建杜公祠的方案,並多方積極籌措資金,擴大征地,鳩工庇材,全面動工。經過三、四年的緊張施工,前後修成前門,牌坊,大殿,碑廊,亭閣台榭,橋樑,水池,甬道,刻制並鑲嵌碑石近100塊,並在庭院前後遍植品種多樣的梅花,竹子及花木瑞草,使得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祠宇規模擴大,建築瑰麗,氣度恢弘,內涵豐富,一個既悠久又嶄新的杜少陵祠從此展現人們眼前。

旅遊看點

杜少陵祠所在的飛龍峽,據《水經注》記載,古稱鳳溪水,是青泥河流入嘉陵江的必經之地。曾被杜甫歌詠過的"亭亭鳳凰台"就雄峙於滔滔的青泥河畔,與杜少陵祠隔河相望,高峻陡峭,翠色如染,重巒疊嶂之上,白雲繚繞,長天蔚藍。 祠堂背倚青峰絕崖,松柏茂密,一道清溪從高處沿石級飛流而下。祠堂院內大殿前,翠柏勁健,鮮花盛開,清陰幽韻,令人神往。
鳳凰山鳳凰山
從祠堂門前大道沿青泥河南行,崇山峻岭,奇峰怪石,水聲澎湃,樹影差參,風光綺麗,若繼續前行,則需攀岩越嶺,涉溪過澗,約十餘里便可達陝西省略陽縣境。這是一條崎嶇難行卻逸趣橫生的路,可以讓人們欣賞到成縣南部山區美麗的風景。
距離杜公祠數十米的水涯,是當年老杜曾經深情吟詠過的"龍依積水蟠,窟壓萬丈內"的萬丈潭,在鳳凰山下潺潺流淌,水波清淺,早已無復老杜筆下的壯觀之勢了,只是仍能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
在距萬丈潭不遠的大道邊,山崖畔,是近幾年興建起的龍峽山莊,一個集餐飲,住宿,休閒於一體的所在。如果人們遊覽倦怠之後,不妨到這裡來小坐,沏一杯香茗,看天邊雲彩,聽水聲濺濺,鳥語啁啾,放鬆放鬆自己的身心,該是何等快意的事情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