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倫(抗日英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杜倫(1909 — 1939),王答村人, 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晉東南革命根據地 沁水縣縣長,1939年12月在黎城縣白 玉堂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30歲。 杜倫的父親杜肇榮(又名杜石林)、 母親吳改鳳在清朝末年為生活所迫曾加人“闖關東”的行 列,背井離鄉、遠赴東北經商。豁達開明、望子成龍的杜 肇榮自杜倫出生起便重視對他的培養,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基本介紹

  • 本名:杜倫
  • 所處時代:清朝末年
  • 出生地:王答村
  • 出生時間:1909年
  • 去世時間:1939年
  • 父親:杜肇榮
  • 母親:吳改鳳
人物生平,相關事件,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杜倫(1909 — 1939),王答村人, 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晉東南革命根據地 沁水縣縣長,1939年12月在黎城縣白 玉堂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30歲。 杜倫的父親杜肇榮(又名杜石林)、 母親吳改鳳在清朝末年為生活所迫曾加人“闖關東”的行 列,背井離鄉、遠赴東北經商。豁達開明、望子成龍的杜 肇榮自杜倫出生起便重視對他的培養,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杜倫七歲進人王答村私塾讀書,三年後,父母又把他送到徐溝城讀高小,此時的杜倫已經不能滿足學校識字算術的正常教學,在業餘時間偷偷地閱讀起《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官場現形記》等小說,極大地開闊了視野,提高了閱讀、寫作能力。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還逐步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在幼小的心靈中播撒下憂國憂民、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種子。

相關事件

1922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父親希望高小畢業的杜倫能夠經商,把他帶到東北。此時的杜倫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認定經商難以救國,自己的理想也無法實現。半年後,便毅然決然回到家鄉,決心學習真知,讀書救國,將來做個有用的人才。
1923年秋,杜倫考取了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薄一波成了校友。杜倫從鄉村來到省會太原,跨進了一個新的世界,讀到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等進步書刊,受到了革命的薰陶,經常在國師校刊上以“丁一”為筆名發表進步文章。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時期,杜倫追隨薄一波,投身學生運動,先加人了進步團體“青年學社”,後又加入了共青團,成了學生運動的骨幹分子,參加了反房稅、聲援五卅慘案、聲討國民黨右派、紀念李大釗等鬥爭,在文瀛湖畔經常組織學生罷課遊行、示威抗議、集會演講。期間,杜倫遵從父母之命於1925年與太原南郊小代家堡村的侯蓮娥完婚。 1927年大革命失敗,山西的革命形勢發生了空前的逆轉,到處是一片反革命的白色恐怖。杜倫像失去母親的孩子,在彷徨和迷茫中於1928年從國師畢業後回到家鄉,先後在陽曲縣黃寨、徐溝縣董家營等國小任教員,教書育人。並掙些薄錢,養家餬口,聊以生計。
1935年,受徐溝縣南尹村李延年、西南坊村張富全等早期共產黨人的影響,杜倫加人了“耕心齋讀書社”、“社會科學研究聯盟”等黨的外圍組織,參加了革命工作,積極組織進步教師到鄉村演講,翻印、散發進步刊物,傳播革命思想,喚醒廣大民眾,為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奠定了堅強的民眾基礎。
1936年秋,薄一波同志回到山西,領導開展抗日救亡運動,開創了山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局面。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杜倫別妻離子,又回到太原,與薄一波等革命家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年底,杜倫加入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積極參與訓練“臨時村政協助員”的工作,成為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骨幹分子。
1937年春,山西的抗日救亡運動轟轟烈烈、空前高漲,杜倫參加了設在太原國民師範舊址的“政治工作人員訓練班”,接受政治、軍事教育。4月,杜倫又受犧盟會軍政訓練委員會的委派赴太谷縣城,在“國民兵軍官教導團”任指導員,開展政治工作。“七·七”事變後,杜倫加人了中國共產黨。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總隊”在太原軍政訓練班所在地山西國民師範禮堂成立,杜倫任第一總隊政治工作指導員,並隨部隊開赴晉東南地區開展武裝鬥爭。年底,決死三總隊擴編為決死三縱隊,杜倫被抽調、充實到決死三縱隊第八總隊任宣傳幹事。
1938年底,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為發動民眾、鞏固政權、擴大武裝,黨組織從新軍中抽調一批政治上好、有文化、有實踐經驗的幹部到地方工作,杜倫調任晉東南第五行政區民運工作科科長,全面負責五專區的民運工作,積極組織各縣、區成立農救會、工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兒童團,廣泛宣傳、發動和組織民眾,開展對敵鬥爭。
1939年4月,杜倫被任命為沁水縣縣長,他領導沁水縣政府和地方武裝,徹底改造區、村政權,發動民眾減租減息,剷除漢奸惡霸,號召民眾參軍參戰,組織民眾空舍清野,指揮縣大隊開展游擊作戰,配合八路軍主力和新軍粉碎了日軍對晉東南根據地的“九路圍攻”。
1939年12月,蔣介石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閻錫山發動了“十二月事變”。面對日軍的“冬季攻勢”和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抗日根據地軍民英勇抗擊。但晉東南根據地各縣抗日政權遭到重大損失,杜倫在黎城縣白玉堂戰鬥中壯烈犧牲。
杜倫犧牲後,家人一直沒有得到任何訊息,以為他公務繁忙,無暇顧家,他的父親杜肇榮、母親吳改鳳為他承擔起了撫養子女的責任。直到十年後的1949年初,杜倫的戰友隨部隊北上攻打太原,途經王答時才將杜倫犧牲的訊息告訴其家人。

軼事典故

杜倫有三個子女,長子杜松年,1929年生,1949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太原市林業局、霍縣公路段工作,現已離休;女兒杜守珍,1935年生,太原衛校畢業,王答、清源中心衛生院醫生,已退休;次子杜丑年,1937年生,太原大眾機械廠工人,已退休。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向杜倫的家屬頒發了由毛澤東主席簽發的《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書》,以資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