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明末農民起義領袖)

李青山(明末農民起義領袖)

李青山,又名李連堂,字號,青山。在其家族譜牒中的名諱是良才。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山東壽張縣李養漁人(今屬梁山縣楊營鎮耿樓村)。因明末在壽張集發動起義,許多史料中亦稱其為壽張集人。生於明萬曆中晚期(1573-1620),被害於崇禎十五(1642)年正月。

基本介紹

  • 本名:李良才
  • 別稱:李連堂
  • 字號:青山
  • 所處時代明末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山東壽張(現屬山東梁山縣)
  • 出生時間:明萬曆中晚期
  • 去世時間:崇禎十五年正月(1642)
  • 主要作品:後人所編:運河梟雄李青山
  • 主要成就:於崇禎十四年在梁山發動農民起義
李青山,又名李連堂,在其家族譜牒中的名諱是良才。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山東壽張縣李養漁人(今屬梁山縣楊營鎮耿樓村)。因明末在壽張集發動起義,許多史料中亦稱其為壽張集人。生於明萬曆中晚期(1573-1620),被害於崇禎十五(1642)年正月。
李青山出身農民,屠宰為業。自幼尚武練功,體魄健壯,臂力過人,好打抱不平,為人豪爽,四鄉流民投奔其門下避難者甚多。
明崇禎十四年(1641),山東、河南等省連年大旱,蝗災嚴重,農田欠收,瘟疫流行。加之官府橫徵暴斂,農民大飢,餓殍載道,屍體盈野,激起中原地區的農民蜂擁而起。李青山因幫助饑民買糧而與屯糧不售的奸商發生爭執,失手將其賬房先生打死,迫於當時的社會形勢,李青山聚眾數千人起義,自稱“渠魁”。起義後他不斷完善軍制,封東平秀才王鄰臣為軍師,技藝師艾雙雙為當家大元帥,整頓軍容,加強武訓,隊伍迅速發展到三萬餘人。另有一說為在壽張集欲替貧民還債而遭戚姓大戶奚落,繼而發生爭執鬧出人命,被逼起義。
李青山起義後率軍馳騁中原,抗官兵,截漕運,攻打州府,屢屢攻陷附近州縣,震撼山東。同時,他還控制運河沿線的安山、韓莊等八閘,截斷南北漕運,凡過往官府糧船,均需繳納所載漕米的十分之三,方予放行。
是年秋,內閣首輔周延儒復官還京,乘船從宜興沿運河北上途徑梁山,李青山謁見意欲由其傳話朝廷,接受招安。周延儒滿口答應,但回京後卻向崇禎皇帝提出了一個誘捕李青山的計畫,招安之事也就毫無結果。至十一月,李青山為達到脅迫朝廷招安的目標,舉兵攻陷壽張、鄆城、東平、張秋等城,並殺死東平安山營都司智亮,縣丞王訪吾逃匿,城內動盪歷20餘日。之後又塞安山閘,截漕舟焚之,並驅漕舟攻至臨清,甚至“屢寇兗州,山左騷動”。
李青山的軍事進攻並沒有實現脅招的目標,卻受到朝廷更大規模的圍剿。同年十二月,崇禎帝命張國維、劉澤青、劉元斌、黃得功、周遇吉等部在壽張、東平、梁山之野合擊起義軍。趙維修、賈望山等部戰敗,當家大元帥艾雙雙被斬,李青山帶百餘騎兵由新泰石萊山一帶撤至泗水、臨沂,被總兵楊御蕃招降。
李青山的歸順引起圍剿義軍武將的不滿,四處散布楊御蕃的流言,楊御蕃因此被下獄,李青山懼怕遭報復再度“復叛”。崇禎十五年正月初六,李青山被楊御蕃之侄楊衍追至費縣東部的箕山用箭射中,為部將齊翌龍俘獲,與王鄰臣等二十餘名主要頭領檻送京師,磔刑處死。
李青山起義因劫持漕運而震驚朝野,因此又被史學界稱為明末“截漕”案,無錫市博物館收藏有西安美院講師薛堃2010年創作的大幅油畫“李青山截漕”。
李青山起義雖然只堅持了半年多的時間,但聲勢浩大,是當時山東地區規模最大、組織最嚴密的農民鬥爭,給明廷以沉重打擊,有力地策應和配合了李自成推翻明王朝腐朽統治的軍事鬥爭。
李青山後人多方收集資料和籌集資金,於2014年月編撰出版了《運河梟雄李青山》一書,建成了李青山起義紀念碑,下部還將籌建李青山紀念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