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

李稻葵

李稻葵,原籍安徽鳳陽,生於北京,湖南、江西農村長大。清華大學管理學學士(1985年),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1992年)。曾任教於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系及香港科技大學,擔任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國家研究員。

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Freeman經濟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原院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原委員,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現任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主任,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

2018年12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稻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63年12月22日
  • 職業:教育 教授
  • 畢業院校: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1992年)
  • 主要成就:原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010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 原用名:李小葵
人物履歷,現任職務,研究方向,學術成就,人物榮譽,從業經歷,名人語錄,

人物履歷

198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5年至1986年為美國哈佛大學國際發展研究所(HⅡD)訪問學者。
李稻葵李稻葵
1989年,曾兼任世界銀行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研究項目顧問。
1992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經濟學)學位。
1992年至1999年任美國安娜堡密西根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1999年至2004年受聘為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2002年3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2010年3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新一屆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組成人員。增補李稻葵為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2010年3月30日下午,央行召開2010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李稻葵和周其仁夏斌三位成為新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
2011年9月掛職任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掛職至2012年12月)。
2012年3月,不再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職務。
2017年8月,李稻葵不再擔任書院院長職務。
2018年3月,任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委員。
2018年4月,任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

現任職務

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曾兼任世界銀行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研究項目顧問(1989),國際《比較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編委(2000-03),中國留美經濟學會(CES)會長 (2001-02),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2002-03)。
李稻葵李稻葵
現兼任(歐洲)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美國密西根大學威廉戴維森研究所(The 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研究員;國際《經濟學通報》(Economics Bulletin),中國《經濟研究》 ,香港《中國評論》(The China Review)等學術雜誌的編委;國際比較經濟研究會執行理事;南開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

研究方向

長期關注經濟改革與發展的研究,致力於從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提煉相關的現代經濟學理論。研究興趣集中於中國巨觀經濟運行、經濟發展模式及制度變遷的跨國比較以及大國發展戰略。學科為:轉軌經濟學公司金融國際經濟學
李稻葵李稻葵
中國經濟講授課程:轉軌經濟學、公司金融、國際經濟學、中國經濟

學術成就

李稻葵在《美國經濟評論》 、 《歐洲經濟評論》、 《比較經濟學》 、 《蘭德經濟學》等刊物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人物榮譽

榮譽嘉獎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人大代表
2006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同年,被華爾街通訊社評為中國十大經濟學家。
李稻葵李稻葵
2007年被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提名為全球青年領導人。
學術成果
九十年代中在國際上發表了轉型經濟中模糊產權理論(ambiguous property rights in transition),解釋轉型經濟中新企業的進入。之後與其它合作者提出了增量民營化理論(privatize at the margin),討論國有企業的改制問題。
2018年12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

從業經歷

李稻葵李稻葵
現兼任(歐洲)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美國密西根大學威廉戴維森研究所(The 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研究員;國際《經濟學通報》(Economics Bulletin)、中國《經濟研究》、香港《中國評論》(The China Review)等學術雜誌的編委;國際比較經濟研究會執行理事;南開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李稻葵教授研究興趣包括:中國巨觀經濟運行研究,經濟發展模式及制度變遷的跨國比較研究,以及大國發展戰略。
2011年4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個稅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據了解,這一徵集意見截止日為5月25日。2011年5月初,李稻葵發表文章指責“個稅體制設計極其簡陋,甚至‘弱智’”,他建議實施平稅制。此觀點甫一發布,立即引發強烈反響。
李稻葵指出,在當前國內收入差距主要來自於財產性收入所得的背景下,這種稅制毫無疑問打擊了勞動所得,使得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的增長速度與GDP相比差距更大。因此,這樣一個設計非常不合理,甚至可以稱之為“弱智”的個人所得稅制,事實上已經淪為工資稅,當然會受到社會各界的詬病。
針對個稅改革中的弊病,李稻葵認為,當前的個人所得稅稅制必須全面、徹底、系統地改革,不能只是局部的修修補補。他提出,個稅改革中必須要有新的思路。這個新思路,就是建議中國實施平稅制度
炮轟個稅修正案炮轟個稅修正案
他提出了自己的幾個觀點。首先,當前中國的社會基礎不支持西方式的高稅額、高累進的個人所得稅制,倒不如大幅度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同時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累進幅度,用一個比較平、比較低的(如上限為20%以下)的稅率對百姓徵稅。其目的是為了引進平稅制度,讓全社會能夠自覺地納稅,而不在乎能夠征多少稅。
第二,在技術層面,需要統一考慮居民所有的收入,包括工資所得、資本分紅(如租金、資本增值所得,如果是負增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稅)以及其他所有收入,都要合併納稅。同時要考慮百姓的家庭負擔,所有的身份證號,或者被認定為某一位納稅人的贍養人口進行抵稅,或者成為被徵收對象。
第三,稅率要儘量地簡單,減少各種非贍養人口之外的抵扣。美國等經濟已開發國家的一個基本教訓就是,個人所得稅不能成為政府執行各種具體政策的替代品,不能因為短期內政府需要鼓勵或者懲罰某種經濟活動,而對個人所得稅進行修修補補。這勢必會帶來納稅成本的大幅提升。
他舉例指出,個人所得稅改革成功的例子也不乏其數,俄羅斯、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愛爾蘭都施行了非常簡單的平稅制度,它們的最高稅率在15%左右甚至更低。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納稅人積極納稅,也使得政府的監管成本簡化,在很多地方,最終也轉化為政府的稅收收入提高。
因此,李稻葵疾呼,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局部的修修補補不僅不解決問題,反而激化矛盾,浪費寶貴的公共政策討論資源,使得一些更為重大的問題(如土地財政、資源稅費)不能及時合理解決。
李稻葵:中央或推行資產增值稅防樓市過熱
李稻葵出席論壇時表示,中國負債對GDP比率只有18%,屬國際低負債水平,廣義貨幣(M2)達14-15萬億人民幣,資金充裕,但中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存在結構性問題,中央持有足夠的資金,但部份地方政府卻出現財政赤字,他預料,未來中央將向地方政府轉移資產,包括發債支持基建,水利及城鎮化項目,又或提升地方稅收。他又批評中央政策傾向保守,但預料金融改革將是今年重要議程,部份國企或將進行重組。對於內地房地產,他預測,中央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將不放鬆,同時將進一步收緊信貸,甚至推行資產增值稅,以防止樓市過熱。
李稻葵:房地產將有巨變 房價已是最後的瘋狂
2013年,李稻葵專門擬文稱,不管是從未來的供求關係變化,還是中國房價國際性價比看,中國的房價已經是強弩之末。由於短期房價上漲預期很強,囤積者現在還惜售,新建房屋入市時間問題,房價短期還可能會繼續上漲。但這種上漲只是最後的瘋狂。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大規模發行貨幣推高房價,人民幣必將面臨大幅的貶值。而人民幣貶值以前資本會大量集中外逃,中國財富就會損失殆盡。其後果比房價下跌還嚴重,房價下跌,肉爛在鍋里,房價再上漲等於把錢送給別人,壞賬留給自己。當然,如果真的要大規模印發鈔票,也無話可說,但相信中國精英們不會這么瘋狂地孤注一擲。因為即使孤注一擲,也最多是苟延殘喘,最後結局會更悲慘。

名人語錄

國有企業改革沒有良方,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完善,需要非常多的基礎性的市場配套措施,包括完善的法制和完整的會計制度,還有具有公信力的會計公司,這樣才能讓企業外面的人了解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從而作出判斷。
一個經濟學者在公眾空間,要以一種理性的形象出現,要用理性的話語討論問題,這是一個嚴肅經濟學者的風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