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後梁朱溫的謀士)

李振(?——923年),後梁朱溫的謀臣,唐朝司空李抱真曾孫,曾鼓動朱溫在天祐二年(905年)發動“白馬驛之變”。907年,朱溫廢唐哀帝李柷,建立後梁。

後梁建立後,李振官居高位。為後梁的重要大臣。後梁滅亡後,李振與其家人都被後唐莊宗李存勖所處死。

基本介紹

  • 本名:李振
  • 字號:字興緒
  • 所處時代晚唐時期
  • 出生地:中亞撒馬爾罕,昭武九姓的安國
  • 出生時間:?
  • 去世時間:923年
  • 主要成就:指示朱溫發動“白馬驛之變”,為朱溫篡唐奠定基礎
生平簡介,破落貴族,投靠朱溫,長安政變,騙殺節帥,唐室鴟梟,失節而死,家族成員,史籍記載,

生平簡介

破落貴族

李振(?---923年),字興緒,祖居西域(中亞撒馬爾罕,昭武九姓的安國),他是唐朝中興的功臣李抱真的曾孫(因恥與安祿山同姓而賜姓李)。祖父和父親都做到了郡太守。先祖李抱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軍,擔任潞州節度使的時候,范陽節度使朱滔反叛,而兵馬使王武俊與朱滔暗中有些來往,為說服王武俊與他共同抗擊朱滔,李抱真冒險去王武俊的軍營去說服他,聲淚俱下,曉以國家大義,說得感人至深,最後是王武俊和他結拜為兄弟,聯合起兵,一戰擊敗了朱滔。李振繼承了李抱真的謀略,在實際過程當中做事絲毫不亞於他的先祖。
李振在年輕的時候聰明好學,和其他人一樣參加了科舉考試,但第一次竟名落孫山。李振不服氣,又連著考了幾次,仍是榜上無名。這使他對科舉考試尤其是其中的一些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對官僚們更是極為怨恨。

投靠朱溫

後來他投入軍隊當中任職,做了金吾將軍,又由金吾將軍改任台州(今浙江臨海)刺史,快要到的時候,卻碰上浙江東部發生了董昌造反稱帝事件,沒法再去上任了,李振只好返回。回來的路上經過汴州,便去求見朱溫,以他的智謀和過人的才智贏得朱溫的器重,朱溫視他為奇人,盛情邀請他留下來輔佐自己,無處可去的李振就做了朱溫的幕僚。在朱溫兼任鄆州節度使的時候,李振就做了節度副使,可見朱溫對他還是相當信任的。以後,李振就作為朱溫的使者四處活動,為朱溫辦了許多大事。占據湖南的馬殷攻打朗州(今湖南常德)的雷滿,李振奉命前去調解,李振發揮祖輩遺傳下來的出眾的口才,不費什麼力氣便讓他們聽從了朱溫的和解建議,罷兵講和了。李振憑藉著他的才幹,在朱溫手下幹得極為出色,朱溫越來越滿意他盛情留下的這個難得的幕僚,不久,又將出使長安的重任交給了李振。

長安政變

朱溫將他發展的重心放在了中原一帶,但當時的唐朝廷還在西面的長安,為和長安城中一些和他關係不錯的大臣聯繫緊密些,他便派李振這個心腹謀士前去,在汴州和長安之間溝通兩方面的聯繫。這樣做一是及時掌握朝中的動向,二是為以後掌握唐朝廷的大權做準備,更遠的打算則是為他以後稱帝掃清障礙。
這時控制唐朝政權的仍是宦官,即神策軍中尉劉季述,他這時正準備著廢掉唐昭宗,換成一個小皇帝,以便於控制,方便自己專權。但他又害怕一些大的地方勢力出兵討伐他,為尋求支持,他便將目光投向了在當時勢力最大的朱溫。恰好朱溫也派李振到了長安。於是,劉季述便派同黨程岩和自己的侄子劉希貞去試探,想和朱溫聯合共廢唐昭宗。
程岩先去見李振,對他說:“劉中尉讓他的侄子來商議大計,想拜見朱將軍,請您轉告,促成此事。”等他們一同見到李振時,程岩又搶先說道:“皇上性情嚴厲又很急躁,宦官們害怕他和大臣們聯合起來,那時就要災難臨頭了。所以大家想和劉中尉一道廢黜皇上,程岩等人想協力和你們合作,共同安定天下大局。現在先將實情告訴你,請和我們一同謀劃辦成此事。”
李振聽了,並沒有答應他們,對這些擾亂朝政,敗壞綱紀的宦官他早就恨之入骨,正由於他們的專權,才使政治更加腐敗,也才導致像他這樣有報國之志的人無法通過科舉考試,為國效力。李振對他們厲聲說道:“以百歲之奴侍奉三歲主(指他們要用小孩子做皇帝,便於操縱專權),你們竟然要做這種禍亂國家的不義之事。廢黜君主乃是不祥之舉,我不敢參與其事。況且我梁王以百萬之師行匡輔天子之義事,尊崇聖上還猶恐不及,怎敢做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你們還是再好好考慮考慮吧。”劉希貞聽了李振這一番訓斥,說不出話來,沮喪而去。李振之所以敢這樣大膽斥責,是因為他知道劉季述他們害怕朱溫手中的重兵,不敢對他怎么樣。劉季述既然找他來商議,就說明他們害怕以後朱溫藉此事討伐他,所以才先來試探他和朱溫的口氣。李振看透了他們的心思,所以才敢毫無顧忌地斥責他們廢黜皇帝是不義之舉。
不久,李振便離開長安,回到汴州向朱溫述職復命去了。在他離開沒多長時間,劉季述果然行動了。劉季述和宦官們發動了宮廷政變,廢黜了唐昭宗,將他關進了一座房子裡,又將房子的門用磚堵死,只留一個小洞送飯用,對外卻說尊為太上皇。然後將皇太子李裕捧出來做了皇帝。李振這時剛到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聽到訊息後兼程趕回汴州去見朱溫。朱溫從外地也剛回來,面對這種形勢也有些猶豫不決。這時,劉季述又派他的養子劉希度趕到了汴州繼續遊說朱溫和他們聯合。劉季述讓劉希度轉告朱溫,願將唐朝江山社稷全部轉交給朱溫,同時,又加派親信供奉官李奉本等人拿著偽造的太上皇詔書給朱溫看,以此表示是太上皇的旨意,並非他們私下謀劃的。
朱溫見到後,更加猶豫了,本來他就有了廢唐而代之的想法,但沒想到來得這么快。如果這時伸手過去,也許真的如願以償了。但狡猾的朱溫又害怕其他軍閥藉機討伐他,到時勝負又難以預料了。但這次的機會如果輕易錯過,不知以後的良機又要等多長時間。左右為難的朱溫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李振看朱溫猶豫不決,便明白了他的心思。勸道:“自古內廷發生變亂,都是助就霸業的難得的良機,現在這些宦官幽禁侮辱天子,大王如果不去征討,就難以服眾,號令諸侯了。”這時,劉季述的哥哥、監軍使劉重楚和舊宰相張浚等人也趕來勸說朱溫:“和宦官們一同起事容易成功,而且也能遂己心愿。”只有李振堅決反對,他說:“行正道則大功勳可立!”
朱溫聽了幡然醒悟,厲聲說:“張公勸我和他們一塊共事,原來是想依附我求得宰相當啊!”於是和李振定計將使者李奉本等人囚禁起來,然後由李振即刻趕赴京城,和宰相崔胤謀劃,聯合孫德昭等將領誅殺了劉季述等人,擁立唐昭宗復位。朱溫聽到訊息之後,大喜,將李振從長安召回來,拉住他的手說:“愛卿所謀正是我的本意,連上天都知道我的心!”李振這次做得相當果斷,充分展現了他出色的政治謀略,連一向自以為多謀的朱溫對他也刮目相看,從此,朱溫對李振更加器重了,李振和敬翔一樣成了朱溫的左右手,對他的爭霸事業起了無法替代的作用。

騙殺節帥

王師範投降後,李振奉命去迎接他回汴州另行派任,臨行前朱溫對他說:“王師範已降,我想奏請皇上讓他到別處去任職,你為我辛苦一趟,把我的意思給他說明白。”李振到了青州(今山東濰坊市青州市),王師範將節度使和觀察使的印信以及帳簿和鑰匙交給了李振。但王師範懷疑朱溫將他調到他處是想加害於他,於是屢次哭著向李振請求饒恕他的全家,李振推心置腹地對他說:“王公難道不知道昔日張繡的事嗎!漢末張繡屢次和曹操做對,曹公也沒有加害於他。等到袁紹派使者來召他去,賈詡就勸他:‘袁家父子之間都互不相容,又怎么能善待天下的英才,曹公現在挾天子以令諸侯,志向極大,又不以私怨與人為敵,你不應該懷疑他。’王公也不應該懷疑梁王,他怎么會因私怨而加害您這樣的忠賢之人呢!”王師範聽了恍然大悟,第二天就帶領全家人遷走了。 朱溫然後表奏李振為青州留後,將一些善後事宜處理妥當後,又將他召回到身邊。最後王師範全家70多口被朱溫殺的一個不留,連小孩子都沒有留下來。

唐室鴟梟

唐昭宗在朱溫的大力支持下雖然復位成功,但卻成了一個傀儡,沒有什麼權力了。尤其是在朱溫的要求下被迫遷都洛陽之後,到了朱溫的勢力範圍中,更是什麼都要聽朱溫的安排。王室衰微,朝廷雖然形式還在,但都成了擺設,大臣們都盡力巴結朱溫和他的親信們,沒有人再把他放在眼裡。李振作為朱溫的全權代表,經常往來於汴州和洛陽之間。對這個行將滅亡的末世朝廷嚴加控制,每次李振來,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對朝廷中的任何人頤指氣使,毫不可憐,完全是一副主人的架勢,對他恭敬服從的人就任意提拔,根本不按什麼規章制度來做,對他不好,或者他討厭的人就撤職罷黜。所以每次他來洛陽,都要有些人遭到懲處貶官,因此,唐朝廷的人將他視為“鴟梟”(鴟音吃,古書上指貓頭鷹,傳說聞到人快死了就開始叫,被人認為是不祥之鳥)。意思是他一來,有的人就像老鼠見到貓頭鷹一樣被貶竄而去。後來,唐朝的宰相柳璨在得到朱溫的同意之後,將大臣裴樞等七人殺死於滑州(今河南滑縣)白馬驛,李振由於原來曾幾次應試沒有被錄取,一直懷恨在心,這時就對朱溫說:“這些官僚自命不凡,說自己是什麼清流,現在最後將他們投入黃河,讓他們永遠成為濁流。”朱溫笑了笑,就答應了。

失節而死

朱溫滅唐建立後梁之後,李振由宣義軍節度副使、檢校司徒授予殿中監,後又升至戶部尚書。朱友圭在位時,他代替敬翔任崇政院使,掌握了朝政大權。梁末帝繼位後,由於趙岩張漢傑兩個集團專權,受梁末帝的寵信,李振逐漸被離間,不受重用,軍政大事的謀劃梁末帝也不再聽從李振和敬翔等老臣們的主張了。李振為避免和他們發生衝突,就經常裝病在家,後來乾脆閒居在起來。
李振一生輔佐朱溫,也算建功立業了,但到了最後他竟屈膝求生,結果不但性命沒有保住,反而壞了自己一生的名譽。 李存勖在攻下汴州入城之後,宣布赦免後梁的舊官僚,但是,投降後以賄賂保命又得官的段凝卻大施小人之計,竟將李振列為首要的罪臣之一。李振先去找到了敬翔,對他說:“現在不如去朝見新君主吧。”敬翔卻說:“新君如果問起來,我們怎么回答?”李振啞口無言,但心裡已經決定去朝見李存勖了。而敬翔也已經決定為國而死了。
等到第二天早晨,有傳言說李振已經去朝拜新君主去了,敬翔慨然長嘆:“李振枉為大丈夫!梁和晉敵對交戰這么多年,當初他和我一起為梁王謀劃,先主已去,少主又死於國門之內,現在他去了,縱使新君赦免其罪,那又有何臉面再入建國門!”隨後自盡身亡。李振見了李存勖,數說自己的罪過,屈膝低頭,沒有了當初被視為鴟梟時的那點威風和骨氣。後唐重臣郭崇韜說:“人們都說李振是一代奇才,我今天看他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已!”由於段凝等人在背後落井下石,李振雖然屈膝認罪,但終究沒有逃過一死,他和族人第二天就被處死了。而段凝也沒有在後唐逍遙多久,等李嗣源繼位後就將他先流放,然後下令處死了。

家族成員

曾祖:李抱真,唐時任司空,封義陽郡王。
祖父、父親:未記載,均擔任郡守。

史籍記載

《舊五代史·卷十八·列傳第八》
《新五代史·雜傳第三十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