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恆鎮

李恆鎮

李恆鎮地處江蘇省沭陽東部27公里處。東靠灌南縣湯溝鎮,西與沭陽縣湯澗鎮毗鄰,東南與沭陽縣沂濤鎮、西南與沭陽縣馬廠鎮接壤,北與沭陽縣吳集鎮接界。鎮域面積64.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6.3萬畝,下轄12個行政村、78個村民小組,34081人(2017年)。

李恆鎮先後被省授予“科技推廣先進鄉”、“體育先進鄉”、“雙擁模範鎮”等稱號。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自然資源,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工業區,社會事業,城鎮建設,郵電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民間工藝,

建制沿革

李恆是用一位樂善好施的艄公的名字命名的革命老區。當年錢天秦領導的抗日民先隊曾在這塊土地上與
日寇浴血奮戰,著名革命烈士湯曙紅曾在這塊土地上與敵人周旋,早年的灌雲縣政府曾這在里堅持鬥爭一年多,李恆柴南村還是沭陽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的地方,徐家廟祠堂是抗日中學、沭陽高級中學的前身,李一氓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戰鬥的足跡。
1956年撤區並鄉時,李恆由高級社改為李恆鄉,1958年9月改為李恆人民公社,1983年4月復改為李恆鄉,1999年4月改設李恆鎮。

自然資源

李恆鎮自然水資源、河灘資源豐富,沂河、柴米河、柴南河橫穿境內,水域面積8000多畝,灘面3600多畝,不僅是水產養殖的理想場所,也為生態鵝養殖提供得天獨厚的牧草資源和良好的水源環境。周莊、曙紅、六湖等村有大批養鵝專業戶,年均上市量10萬羽左右,生態鵝養殖已成為李恆一大特色產業。

經濟發展

綜述

2014年,李恆鎮全體乾群奮發努力,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是工業發展有了新突破。強勢推進鎮村工業發展工作,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落戶縣國開區億元項目江蘇瑞達汽配有限公司已正常生產,年可實現產值5億元,稅收1000餘萬元;廠房利用方面,全鎮共引進投資300萬元以上項目17個,全面完成縣下達的廠房利用任務。二是富民工程有了新進展。全年新增全民創業項目110個,新增三來一加項目115個、帶動3120人就業,新增網店91戶、打造電子商務進企業商戶20家,土地流轉8323畝。三是服務民生有了新成效。鎮村規劃建設穩步推進,工業集中區、集中居住區和街道經營區三區合一工程初具成效。全鎮農村道路提檔升級22公里,新增路燈260盞,修建泵站12座,改建村小1座,日處理能力達500噸的污水處理廠1座,先後出動人員2000多人次疏通溝渠31條、清理垃圾3150噸,鎮村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民眾幸福滿意度指數得到進一步提升。

第一產業

李恆鎮是農業大鎮,黃粘土地及其氣候條件適宜糧、棉、油、菜作物生長。盛產大豆玉米山芋水稻、小麥、棉花、油菜、大白菜、瓜果、豆角等。並建有徐廟反季節蔬菜大棚76個、西河村反季節西瓜大棚240個,以莊台隙地為場地農戶自建的平菇大棚1200多個。
新植楊樹32.7萬株,家禽保持在180萬羽左右,多種經營及農業產值分別為9000萬元和1億元。李恆鎮的江圩村孫洪村西河村等村。李恆鎮範圍內的種植面積已達3000多畝。

第二產業

工業先後創辦了裝具廠、水泥製品廠、銀花集團、養殖場等,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工業小區。光榮路利民路府前路等形成了三縱一橫商業街,張洪村在當地興辦了商貿一條街,曙紅村興辦了王莊商貿一條街,劉山村在政府的支持下沿沭李路柴米河岸興辦了東山市場,李恆鎮政府所在街道通過擴容,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銷售、日用品經營集散地。小城鎮、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通訊等社會事業發展迅猛。

工業區

在李恆鎮工業集中區,由東方糧食有限公司老闆韋澤周擴大投資規模新上的占地10畝的精米加工生產線,建成投入運營,日產25噸“綠豐”牌大米,批量供應北京糧油貿易商行。由沭城鎮青年孫文革投資的禽畜屠宰儲運公司,亦在李恆鎮柴米河南碼頭緊張籌建。
當地豐富的木材、棉花、稻穀、小麥和秸桿資源等就地加工生產增值,還吸引一批販運農產品的商戶將外地農產品運到李恆境內加工成品後外銷。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給農民發展高效、標準化農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禽畜生態養殖,種莊稼實行良種良法,在李恆鎮漸成氣候。2008年沿河放養的2600萬隻生態鵝,成為南方市場“呱呱叫”的搶手貸。“恆潤”牌麵粉、“綠豐”牌大米全部外銷。圍繞農產品企業的發展,也有效拉動了農村勞動力的轉化,如今在全鎮企業務工、搞對外行銷和中轉運輸的人員,已達2700多人。
李恆鎮

社會事業

新建、改建43條鎮村道路123公里,全鎮硬化道路總長達150公里,實現鎮、村、組道路網路全貫通;對集鎮、工業區下水道進行新修整治完善配套,新建李恆污水處理廠一座,新鋪下水道3000米、疏通3500多米,新架景觀燈52盞,綠化面積4萬多平方米;圍繞集鎮和江圩、野場、孫洪等村級道路同步實施亮化工程,新增路燈460餘盞,建設電站、橋樑涵洞以及渡槽,整治溝塘、送水渠等近千處水利設施;改造中低產田3.5萬畝,近3萬當地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實現農田增效、農民增收。

城鎮建設

小城鎮由1997年的0.4平方公里,現以擴大到1.7平方公里。鎮、村兩級幹部主動接訪,解決問題36件次。1-7月,新鋪水泥路4.9公里,興修水利及其配套工程,開挖中溝渠3條,小溝渠27條,累計出土方26.5萬立方米,新增泵站一座,維修兩座,春季綠化拓植苗木37萬株,近期改廁760多戶,推廣沼氣178戶,新增改水438戶,一件件實事和為民之舉較好地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小城鎮建設取得了較快發展,工業集中區、集中居住區和街道經營區三區合一工程初具成效。新建了中心幼稚園、派出所、便民服務中心,李恆居委會、曙紅村、竹湖村、柴南村等8個黨群服務中心。

郵電事業

文化、廣播全部採用調頻發射,各村自主接收,有線電視到戶率80%。

教育事業

教育,中國小已經建成五幢教學樓和與之配套的電化教育儀器和設備,以及封閉式教育所需的生活設施。
著力改善鎮中國小教學條件和敬老院設施,新建劉山村小和中心幼稚園,其中中心幼稚園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在校生800多名,設有活動室、音樂室、舞蹈室、美術室、多媒體室等,硬體設施配套齊全,成功創建省優質園。

衛生事業

醫療,新型合作醫療覆蓋全鎮3.8萬農業人口。衛生事業蒸蒸日上,醫院已經建成醫務樓兩幢1萬平方米,醫務人員可在本鎮施行各類凝難雜症。通訊事業迅猛發展,電話接通率80%,手機持有量5000部。

民間工藝

工藝品種類有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老虎鞋、老虎枕、老虎帽、坎肩、圍裙等布製品,剪類有窗花、掛廊、跑灶等,編織類有筐、籃、蓑衣、柴席,木器類有櫥、櫃、床、桌、凳子、門、窗等,鐵器類有刀、鋤、勺、鍋鏟、火剪等,石器類有碾子、石臼、磨刀石、小磨等,泥製品有燒制磚等。在上述工藝品中,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遠離現代生活,有的從傳統手工製作中,轉為機械製作,如磚、服裝、家俱等,有的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點綴,成為陶冶生活情趣的收藏品,或節日期間的時令性消費品,如剪紙類。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大多藝人不再從事工藝品製作,僅在業餘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愛的作品,自己把玩,或贈送親朋好友,如李恆居委會的泥塑工藝品製作愛好者陳德彥,他製作的泥塑人物、動物等栩栩如生,件件作品都充滿個性,有的不僅神形兼備,還有動感,令人稱讚不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