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延

李志延

李志延,女,哈佛大學碩士,亞洲首位葡萄酒大師,紅酒世界葡萄酒顧問,葡萄酒專欄作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志延
  • 外文名:Jeannie Cho Lee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韓國首爾
  • 職業:葡萄酒大師
人物簡介,中國與葡萄酒,生活簡歷,

人物簡介

亞洲首位葡萄酒大師
《Asian Palate》《東膳西釀》作者
李志延
獲法國藍帶烹飪學院 葡萄酒及烈酒基金會證書
李志延(Jeannie Cho Lee)出生於韓國首爾,曾旅居世界各地。被譽為亞洲葡萄酒界超卓權威之一,她為多本葡萄酒雜誌撰寫專欄,亦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葡萄酒顧問。Jeannie身兼葡萄酒評審、講者、記者及導師,於業界享負盛名。2009年,Jeannie獲頒發“Vinitaly國際大獎”,以表揚其對葡萄酒業的貢獻。她是全球(全球共298位)首位獲得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MW)名銜的亞洲人。 現隨丈夫居住香港。

中國與葡萄酒

李志延能夠成為Master of Wine,源於她對葡萄酒的熱愛,源自她20年來孜孜不倦地品嘗各種葡萄酒、研究各地文化和釀酒工藝。18年前,李志延來到香港做記者,她就開始關注和研究中國的葡萄酒行業,至今,她已經訪問過部分中國產區,收藏了50餘種中國葡萄酒,對於中國葡萄酒市場、中國葡萄酒產業以及中國菜與葡萄酒的搭配,都有深刻的見解。
乾杯文化未必是壞事說到喝酒,中國的乾杯文化歷來受到詬病,無論白酒、啤酒還是葡萄酒,也不管是多大的杯子,熱情好客的中國消費者總是喜歡一飲而盡。對於所有來到中國的外國人,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我們的“乾杯”文化。
李志延
然而,對於中國文化有著深刻了解的李志延,對中國的乾杯文化有著自己的見解:“乾杯也不一定完全是壞事,乾杯文化也是會改變的。在乾杯在所難免的情況下,試想一下,對於我們的身體而言,幹掉一杯12度的葡萄酒總好過乾一杯50度的白酒吧!”
李志延指出,乾杯文化並不只存在於中國,在日本、在韓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大家同樣喜歡乾杯。這樣的乾杯文化與我們亞洲人吃飯速度快的習慣有一定關係。一頓中餐,若干道菜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上齊,大家二三十分鐘就可以吃完這頓飯,這與西方人一道一道依次上菜的飲食習慣有較大差異。
“我之所以說乾杯文化會改變,首先是因為西餐被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所接受,大家自然就會接受與西餐相匹配的葡萄酒文化;其次,現在倡導的慢生活也會對我們的葡萄酒消費有幫助,慢生活同樣也需要慢慢品味美酒,不急著乾杯。”李志延說。
中國口感造就紅葡萄酒獨大
縱觀世界葡萄酒行業,普遍而言,紅葡萄酒與白葡萄酒在市場的比例大多為六比四。然而在中國,紅白比例誇張的成為八比二,甚至九比一,大家往往把這一現象歸結為中國人對紅色情有獨鐘,紅葡萄酒中的保健成分對中國人更有吸引力等原因。
對於中國市場上紅葡萄酒獨大的現象,李志延認為,中國人喜歡紅葡萄酒不只是因為中國人喜歡紅色、紅葡萄酒富含保健成分的原因,這與國人的飲酒習慣以及飲食習慣有關。
傳統上,白酒、黃酒是中國人酒桌上的主要酒類飲品,它們的口感是中國消費者習慣且熱愛的。因而,與白酒、黃酒口感接近的葡萄酒,更容易被中國消費者所接受。就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這兩大類而言,白葡萄酒的口感多以清爽見長,紅葡萄酒的口感醇厚、複雜,更有質感,與中國人熱衷的白酒、黃酒有相似之處,因而更受到歡迎。此外,中國人喜歡熱湯、熱飯的飲食習慣,也普遍降低了消費者對乾白葡萄酒的接受度,因為乾白葡萄酒往往需要較低的飲用溫度,與中國人喜歡吃熱的食物、喝熱飲的習慣不符。
中國葡萄酒更需細膩優雅
“毫無疑問,今後的葡萄酒世界將是中國的天下,無論是在葡萄酒銷售方面還是葡萄酒生產方面。”李志延說。已經品嘗過的50餘種中國葡萄酒,其中不乏佳釀的李志延,還特別提到了山西、雲南、蓬萊、寧夏等幾個產區出產的葡萄酒,給她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在李志延品嘗過的數10種中國葡萄酒之後,她發現,多數中國葡萄酒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中國葡萄酒過於熱衷使用橡木桶,有一些酒是完全沒有必要進行橡木桶處理的,特別是她曾經嘗到了幾款橡木桶儲存過的雷司令釀造的葡萄酒,感覺十分費解;其二,中國葡萄酒需要更加細膩和優雅,這可能與酒陳釀的時間不足以及葡萄酒釀造過程中的過度處理有關。她曾經嘗過的一些酒,原本應該有上佳表現,但釀造或者儲存過程中的管理不嚴格,就導致了酒體受到污染,使得酒的香氣和口感不夠純淨。
在走訪了部分中國葡萄酒產區、研究了中國近年的葡萄酒行業數據之後,李志延不無憂慮地問:“為什麼10年前,主流的中國葡萄酒企業都擁有大面積的葡萄基地,而時至今日,很多中國葡萄酒廠卻只出產葡萄酒而沒有葡萄園?”
葡萄園都是酒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葡萄酒的生命,對於眾多中國葡萄酒企業不重視葡萄園發展的現狀,李志延表示十分遺憾。她認為,應當有相關部門出台行業法規,制訂什麼樣的酒廠或酒莊應具備多少葡萄園,否則,這對於中國葡萄酒的聲譽將會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消費者更懂酒
李志延看到了中國消費者對於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知識的欠缺,與此同時,她也看到了中國消費者對於學習、了解葡萄酒文化和知識的熱切渴望。
現在,中國有很多機構針對葡萄酒愛好者開展品酒培訓,這對於中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是,李志延認為,我們不應該只讓消費者停留在掌握品酒技巧的初級階段,而是應該更加大力的倡導消費者了解葡萄酒產區、葡萄品種、年份,特別是與葡萄園有關的內容,當消費者們深入了解了特定葡萄園的風土條件以及不同年份的表現,消費者就會更加深刻地理解葡萄酒中蘊含著的全部信息,進而更加熱愛杯中的美酒佳釀。
在培育中國本土的葡萄酒文化方面,中國的很多專業院校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都開設有葡萄酒專業,中國的葡萄酒專業教育也開展了20餘年,一大批葡萄與葡萄酒專業畢業的學生已經投身到了中國葡萄酒行業中。在李志延看來,他們就是中國葡萄酒行業的未來,從他們中將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業內“新星”。

生活簡歷

李志延是在美國吃著母親做的韓國菜長大,如今生活在香港。她遊歷了亞洲十大美食城市——香港、上海、北京、台北、東京、漢城、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和孟買,品嘗各種菜餚,研究是否可以佐以葡萄酒,以及搭配哪種葡萄酒才能為已經很豐盛的美味加分。
源自此次遊歷的著作《Asian Palate》,書中她嘗試著去理解在各自獨特環境下的食物,力求在不為這些全世界最複雜的美食強行添加異國口味的前提下,給出恰當的葡萄酒搭配建議。
李志延對葡萄酒的喜愛始於牛津,她在那裡進修了一年,作為整個學位的一部分。她記得上菜的時候由“兩三款乾紅,或許是一款白葡萄酒作為開始”。這挑起了她的興趣,她開始探索法國葡萄酒和義大利葡萄酒,然後,當她回到紐約,就參加了當時占據世貿中心頂樓兩層的“全球葡萄酒之窗學院”(Windows on the World Wine School)。自隨丈夫移居香港後——他們在葡萄酒學院結識,她繼續潛心鑽研,目前她在總部設在英國的葡萄酒與烈酒教育信託基金會(Wine & Spirits Education Trust)從事研究。
當時,香港的葡萄酒稅非常高,當地也沒有太多的葡萄酒文化(2008年2月相關稅率被削減至零,香港由此變身為亞洲的葡萄酒之都)。作為一位美食與品酒作家,李志廷不遺餘力地為她遇到的每一款葡萄酒進行詳盡的品鑑記錄。到2005年,她認為自己做好了參加令人望而生畏的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考試的準備。這是一場為期4天的測試,包括四張理論試卷和一場苛刻的盲品突擊考試,在悉尼、倫敦和納帕山谷每年舉行一次。“我想,這只是一場葡萄酒考試,能有多難?”她回憶道。像大多數新手一樣,她輸了。第二個回合是在2008年,她勝出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