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佑(開國上將)

李天佑(開國上將)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廣西臨桂人。1928年入桂軍當兵。192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曾任中共中央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1934年榮獲三等紅星獎章,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天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西臨桂縣六塘圩高陂寨
  • 出生日期:1914年1月8日
  • 逝世日期:1970年9月27日
  • 職業:軍人
  • 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1934年榮獲三等紅星獎章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 軍銜上將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之後,榮譽成就,人物軼事,戰鬥殲敵,抗擊日寇,攻戰東北,大山剿匪,人物評價,後世紀念,電影,圖書,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4年1月8日生於廣西臨桂縣六塘圩高坡寨,兄弟姐妹5人,排行第三。幼年時讀過兩年私塾,後隨父母趕圩賣柴賣席賣竹器,在桂林一家米粉店當過學徒。家境的貧寒,使李天佑在小小年紀便產生了離家出走找出路的念頭。

土地革命

1928年6月,李天佑在桂林報名加入了北伐軍將領李明瑞的部隊當勤務兵。1929年10月,李明瑞起兵反蔣失敗後,李天佑果斷地投向共產黨。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百色起義
1929年10月6日,南寧軍校發生叛亂。原來,主政廣西的俞作拍、李明瑞通電反蔣,結果手下三個師長被蔣介石收買叛變,有人煽動教導總隊的學員去投蔣。但是,張雲逸早有部署,李天佑積極配合共產黨人粉碎了敵人的陰謀,開始了革命戌馬生涯。
1929年10月中旬,李天佑跟隨革命隊伍由南寧開赴百色,途中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29年11月,李天佑任教導營機槍連的排長,參加消滅反動的廣西警備第三大隊並收繳百色縣警察局和附近民團槍枝的戰鬥。
1929年12月11日,在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領導下,發動了百色起義,宣告中國紅軍第七軍成立,年僅15歲的李天佑任軍部特務連副連長。
1929年12月中旬的一天,桂西土匪2000多人向百色撲來,敵我力量懸殊,形勢嚴峻。李天佑毫不畏懼率領特務連參加了守城巷戰,接著又搶占城外高地。城裡城外密切配合,粉碎了敵人進攻。
李天佑李天佑
1930年2月初,國民黨桂系軍閥黃紹竑調遣4000餘人“圍剿”右江蘇區,妄圖消滅年輕的紅七軍,李天佑跟隨紅七軍主力參加隆安戰鬥,激戰5晝夜,帶頭衝鋒奪取敵人占領的制高點,腳部負傷還堅持戰鬥。
1930年2月3日,在廣東省乳源縣梅花村,敵4個團前來圍攻,敵眾我寡,我軍殺傷敵1000人左右,自己也傷亡6至700人,幹部傷亡近三分之二。李天佑赤膊上陣,指揮全連冒著敵人炮火勇猛衝擊,不到半個小時就攻占了山頭,保證了蓮花戰鬥的勝利。李天佑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的英雄氣概,被大家讚譽為“小老虎連長”。
1930年3月底,紅七軍決定開展外線作戰,李天佑腳傷未痊癒,就隨軍向貴州挺進。
1930年4月初,李天佑被任命為特務連連長。
1930年4月底,紅七軍攻打貴州國民黨軍閥王家烈的後方基地榕江縣城。由於城防堅固,炮火猛烈,紅軍連續幾小時攻擊未能突破。李天佑挑選12名戰士組成突擊隊,肩扛竹梯,身帶鐵釘,躍出戰壕,衝過敵人的火力網,為部隊開闢殺進城裡的血路,攻下榕江縣城,紅軍殲敵600多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還籌得軍餉數萬元。
1930年5月,李天佑又隨部回師右江,在攻打馬鞍山一個大碉堡時帶頭衝殺,腳板第3次被打穿負傷,先後參加了收復百色、奉議、恩隆等縣的戰鬥。
1930年10月,紅七軍奉命北上。
1930年12月底攻打武崗縣,敵人突然增兵8個團,紅七軍同敵人激戰5晝夜,傷亡嚴重,部隊減員三分之一以上。李天佑奉命帶一個排頂住追擊的敵人,掩護軍首長和軍部機關的轉移。
1931年7月,紅七軍跟中央紅軍在江西省于都縣會師,劃歸紅三軍團建制。李天佑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作戰,後到會昌、尋鄔休整擴紅。
1932年2月上旬,在攻打贛州攀登城牆時,李天佑身中3彈。傷愈後,升任紅七軍第58團副團長,調瑞金紅軍學校學習後任團長,參加第四次反“圍剿”的黃破、草台崗等戰鬥。
1933年6月,任紅三軍團第5師13團團長,參加東征福建的朋口、連城等戰鬥,李天佑在南平縣西芹指揮該團殲滅國民黨號稱鐵軍的第十九路軍的366團,開創了紅軍1個團在運動中殲敵1個主力團的輝煌戰績,榮獲三等紅星獎章,該團被授予“模範13團”獎旗。
1934年1月,李天佑升任紅三軍團第5師師長,在參加第五次反“圍剿”的石城縣高虎腦阻擊戰中,左手受傷仍然指揮全師堅守陣地,打退敵人9次集體衝鋒。
1934年10月,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李天佑率領紅5師擔任軍團前衛,奉命在廣西灌陽新圩抗擊國民黨兩個師,激戰3晝夜,完成掩護中央機關縱隊安全渡過湘江的任務。
1935年1月,李天佑任紅三軍團司令部作戰科長,協助軍團長積極貫徹執行遵義會議確定的新的作戰方針,先後參加了攻占婁山關、襲取遵義城、四渡赤水、飛越大渡河等戰鬥。
1935年10月,到達陝北。直羅鎮戰役後任紅1軍團第2師副師長,第4師師長
1936年參加西征作戰。10月間,李天佑率部參加了打敗國民黨中央軍胡宗南部隊的山城堡戰鬥,為結束十年內戰的最後一仗貢獻了力量。

抗日戰爭

1937年9月,李天佑率全團參加殲滅日軍板垣師團1000人的平型關戰鬥
1938年,任第343旅副旅長,參加正太路的多次戰鬥,消滅日軍數百人,繳獲戰馬數百匹和200支步槍。
1938年3月,代理343旅旅長,率部轉戰於呂梁山區,參加開闢晉西南抗日根據地。
1938年底,奉命赴蘇聯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1944年春返回延安。
194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39年赴蘇聯學習軍事。

解放戰爭

1947年6月,指揮2個縱隊另1個師和配屬5個炮兵營攻打四平,殲敵1萬多人,攻占城區五分之三。戰後,總結出一套攻堅戰術,在東北各部隊推廣。
1948年5月,指揮3個縱隊和4個炮兵團再次攻打四平國民黨守軍,殲敵近2萬人。1948年9月,率部參加遼瀋戰役,殲敵近3萬人。
1949年1月,在平津戰役中,李天佑擔任解放天津西線指揮員,指揮38軍、39軍,全殲天津國民黨軍13萬人。是役後,擔任第13兵團副司令,率部南下參加渡(長)江、解放湖北等戰役,為全國解放立下赫赫功勳。

建國之後

1954年,入南京高等軍事學院學習。1955年獲得上將軍銜。獲得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央委員。
1957年,任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
李天佑夫婦銅像李天佑夫婦銅像
1958年1月,任廣州軍區代司令員。
196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是中共第七、八、九屆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國防委員會委員。
1970年9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年僅56歲。
1994年1月《李天佑將軍傳》出版發行。

榮譽成就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排長、特務連連長,紅三軍團第六十八團副團長、團長,紅三軍團第五師十三團團長、師長、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第十團團長,紅一軍團第二師副師長、第四師師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團長、副旅長、代旅長。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北滿軍區參謀長,松江軍區司令員兼哈爾濱衛戍區代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三十八軍軍長,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
建國後,歷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兼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校長,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七大代表,九屆中央委員。
新中國成立後,李天佑就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指揮肅清國民黨餘部和剿匪地鬥爭。1957年後,先後任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李天佑曾任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還被選為第九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人物軼事

戰鬥殲敵

紅七軍與紅一方面軍於都會師後,歸紅三軍團建制。不久即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鬥爭。李天佑率領特務連參加了蓮塘、良村、東固、方石嶺等戰鬥。
李天佑和戰友李天佑和戰友
1932年2月上旬,在紅七軍攻打贛州的戰鬥中,李天佑身負重傷。3個月後,傷愈歸隊,任紅七軍第五十八團副團長。不久到瑞金中央紅軍學校上級幹部隊學習,於1933年1月結業歸隊,升任五十八團團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作戰。在黃陂、草台崗等戰鬥中,堅決執行了在運動戰中伏擊敵人的作戰方針,對取得第四次反“圍剿”殲國民黨軍3個師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1933年5月,紅三軍團在寧都大湖坪按三三制整編,李天佑被任命為第五師第十三團團長。7月初,隨紅三軍團加入東方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的指揮下,入閩作戰。在攻克泉上堡和解放朋口的戰鬥中,率部隊出色地完成了戰鬥任務,隨後,在兄弟部隊協助下,消滅國民黨十九路軍主力七十八師。8月中旬,指揮部隊將號稱鐵軍的十九路軍三六六團全部消滅,創造了紅軍一個團在運動中殲國民黨軍一個主力團的新戰績。為此,受到了彭德懷的高度讚揚。同年9月,因參加第五次反“圍剿”作戰,李天佑隨紅三軍團回師黎川,先後參加了洵口、硝石、團村等戰鬥。年底,因指揮第十三團入閩作戰戰績出色,榮獲第二屆全蘇維埃代表大會授予的三等紅星獎章,其部隊榮獲“模範十三團”錦旗一面。
李天佑和戰友(右起第二位)李天佑和戰友(右起第二位)
1934年1月,20歲的李天佑升任紅五師師長。在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的指揮下,率領紅五師參加了第二次入閩作戰,相繼攻克沙縣和尤溪縣。4月,奉命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中著名的高虎腦戰鬥。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的瘋狂進攻,以鋼鐵般的意志在負傷的情況下指揮部隊堅守陣地3天3夜,擊退了敵人9次大的衝擊,直到接到命令才撤離戰場。
1936年5月,李天佑和政委黃克誠奉命率紅四師參加西征戰役,先後殲滅馬鴻賓的一個旅和其騎兵師的一個團。1936年10月,率紅四師參加了山城堡戰役,為結束10年內戰的最後一仗貢獻了力量。

抗擊日寇

抗日戰爭爆發後,紅四師在三原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團,李天佑任團長。1937年9月23日,率六八六團作為主攻團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鬥,擊斃日軍精銳坂垣師團二十一旅團1000餘人。10月,指揮部隊在廣陽附近殲滅日軍千餘人,繳獲戰馬數百匹。1938年3月,被任命為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代旅長,率部開進呂梁山地區,尋機痛殲南犯之敵。

攻戰東北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天佑奉命到瀋陽,協助呂正操完成鞍山、營口地區的設防任務。1946年1月,被任命為北滿軍區參謀長,不久北滿軍區改為松江軍區,李天佑就任松江軍區司令員兼哈爾濱衛戍區司令員。1946年冬至次年春,率領松江軍區部隊參加了“三下江南”戰役,共殲國民黨軍1.6萬餘人。1947年5月,調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1948年3月,攻取四平的戰鬥再次打響,和萬毅指揮部隊經過23個小時的激戰,解放了四平。9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發起遼瀋戰役,率第一縱隊擔任戰役總預備隊。攻錦勝利後,率部參加了殲滅廖耀湘兵團的遼西會戰,消滅國民黨軍主力新一軍、新六軍和新三軍各一部。遼西會戰剛結束,李天佑又率部直撲瀋陽並很快攻克。1948年底,率三十八軍6萬精兵直插華北平津之間參加平津戰役,與兄弟部隊共同擔負主攻天津任務。1949年1月14日,解放軍對天津發動總攻,李天佑率部從西向東過關斬將,殺入天津城,戰至15日下午3時,守國民黨軍13萬人全部被殲,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被俘,天津宣告解放。
李天佑和夫人李天佑和夫人

大山剿匪

廣西是桂系經營多年的老巢,國民黨特務和土匪成災。1949年10月16日,白崇禧在桂林召開緊急會議,布置“總體戰”,發動“一甲、一兵、一槍”的運動。他指令十萬大山、六萬大山、大容山、大明山和大小瑤山開展所謂“廣泛的游擊戰爭”。
誰知恭城平暴後,平樂、玉林、柳州等地發生規模更大的土匪暴亂。幾百股土匪,聚集了9萬多人馬,聲勢浩大。李天佑派兵圍剿,在3個月內,剿滅土匪4萬,剩餘的5萬多人馬潰散,有的逃進了深山和岩洞裡。3個月後,美軍入侵朝鮮的訊息傳到廣西,土匪們以為美國佬又來幫助蔣介石了,匪亂髮展到最高潮,全省102個縣土匪蔓延到了97個縣,500多名幹部被殺,公糧2800多萬斤、牲畜26萬多頭被搶。土匪如此猖獗,李天佑天天剿匪,忙了個不亦樂乎,但是,土匪還是多如牛毛,剿滅不盡。
l949年李天佑、鐘赤兵、羅榮桓(前左起)l949年李天佑、鐘赤兵、羅榮桓(前左起)
1950年11月10日,毛澤東親自來電,限期廣西省委要在1951年5月1日前完成肅清全省土匪的任務。隨即,李天佑揮戈直指大瑤山匪幫。
1950年秋,李天佑親自率領廣西剿匪前線指揮部,奔向貴縣、桂平、蒙山等地,組織14個團的正規部隊和十多個縣的地方武裝和民兵,參加大瑤山會剿。千里封江封路給包圍圈內的土匪敲響了喪鐘,土匪曾組織了40多次突圍,沒一次得逞,被我軍在封鎖線附近殲滅了五六千人。
電視劇《血戰四平》中的李天佑(胡亞捷飾)電視劇《血戰四平》中的李天佑(胡亞捷飾)
1951年1月8日,李天佑命令部隊向土匪發起總攻,部隊冒雨奔襲,但只在幾個村子殲滅土匪400多名,多數部隊撲空。2月2日,廣西剿匪部隊集中13個營的兵力,進入大小瑤山,逐山、逐村、逐洞圍追堵截,剿滅土匪。經廣大軍民50天英勇頑強奮戰,大、小瑤山及其周圍的土匪全部被殲,主要匪首無一漏網。楊創奇余鑄甘競生林秀山等主要匪首被活捉,林秀山在公審後被槍決,韓蒙軒被擊斃,共殲滅土匪3.8萬人,使大瑤山人民獲得徹底解放。與此同時,還消滅了六萬大山、十萬大山等重點地區的全部土匪。

人物評價

李天佑同志是我軍傑出的軍事指揮員。在東征福建、第五次反“圍剿”、長征以後衝破敵人封鎖錢以及抗戰時期的平型關大捷等一系列戰鬥中,李天佑同志都表現非常出色,屢建功勳。解放戰爭時期,李天佑同志擔任了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解放了無數城鎮和大片國土,殲滅了大量敵人。第一縱隊成為震驚敵膽的攻堅勁旅,李天佑同志被廣大指戰員譽為“虎將”。(人民日報)

後世紀念

電影

李天佑血戰四平》:劇本由新余市劇作家張付華創作,導演安瀾,著名影視演員胡亞捷王強擔綱主角,是新余市投資拍攝、向建國60周年獻禮之作。影片講述的是1947年至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城市攻堅戰——四平攻堅戰。該片以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李天佑擔任四平攻城總指揮為主要線索,再現了這場驚心動魄的城市攻堅戰。該片由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八一電影製片廠、新余市委市政府、四平市委市政府聯合攝製。影片不僅塑造了有勇有謀、愛兵如子的李天佑上將形象,也刻畫了一批既淳樸可愛又令人尊敬的戰士形象。
《紅七軍》:導演吳子牛,由周朗馬曉偉鄭國霖韓雯雯擔任主演,於2010年11月29日上映,影片講述了在中國紅軍戰鬥序列中紅七軍是一支驍勇善戰、英勇頑強的部隊,是一支伴隨著百色起義誕生的部隊,是一支以廣西少數民族為主組成的部隊。從這支部隊里走出了共和國的軍委主席,一位大將,兩位上將(李天佑上將),四位中將,十二位少將和一大批黨政高級幹部。本劇將藝術地再現這支英雄部隊的誕生,再現它艱苦卓絕,英勇輝煌的戰鬥歷程,激勵後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圖書

《一將難求——四野名將錄》:著名軍事文學作家張正隆繼《槍桿子1949》之後推出的又一軍事雄文。書名取自元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他再次深度抒寫四野戰史,首次聚焦四野名將——梁興初、李天佑、丁盛鐘偉胡奇才韓先楚劉震鄧華賀晉年黃永勝劉亞樓解方蘇靜吳克華李作鵬徐國夫等人的軍事生涯。戰爭親歷者的口述史,首次公開發表來自於四野名將後人的百餘幅珍貴老照片。於2011年9月出版於白山出版社。
李天佑(開國上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