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朴光

朱朴光

瑞昌民間剪紙藝術家,性別,男,1956年12月出生。瑞昌市夏畈鎮城門村上朱(古時叫朱家墩人),2003年獲助理工藝美術師職稱,2007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家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朴光
  • 性別:男
  • 出生日期:1956年12月
  • 榮譽稱號: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家
簡歷,瑞昌民間剪紙藝術家,成長曆程,華人家族大聯盟,剪紙主要作品,

簡歷

瑞昌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級展覽並獲獎,《農民日報》《江西日報》《中國文化報》《人民日報》《九江日報》等刊物發表作品並對其進行專題報導,省市電視台進行過多次採訪報導,2008年11月28日被九江學院聘為客座教授。南唐名將朱俊之後,君用裔孫秀八公之第十七世孫,節公支下歷經其實、加武、逢貴、大經、學梅、之廉、道起、隆交、煉鎔、溥義。

瑞昌民間剪紙藝術家

瑞昌剪紙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既有南方的花巧又兼具北方的粗獷,粗細有致,剛柔並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厚的文化底蘊,培育出以朱朴光為代表的一批剪紙藝人。51歲的朱朴光,2007年被評為江西省首屆民間藝術家,今年又被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從事剪紙創作25年,共創作《水滸108將》、《紅樓夢》、《仕女圖》等大幅剪紙系列作品200餘幅,窗花、生肖等小幅剪紙系列作品千餘幅。其創作的作品,採用非鏤空技法,虛實相間,首尾相連,自成一體。壓軸之作《水滸108將》,長11米、寬0.45米,歷時兩年完成,也是江西省迄今為止最長的剪紙作品。

成長曆程

在“剪紙之鄉”瑞昌,有許多優秀的民間剪紙藝人,瑞昌市夏畈鎮的朱朴光就是其中一位代表,朱朴光的剪紙作品《水滸傳》、《紅樓夢》人物系列、山水風景系列、四大美女人物系列等各類剪紙作品200餘幅,窗花、生肖等小幅剪紙系列作品千餘幅,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近日,我們記者專程前往瑞昌市夏畈鎮,在這個濃郁的民間藝術氛圍的鄉鎮,我們見到了這位民間剪紙藝術家。
瑞昌剪紙起源於漢代,經過無數代藝人的傳承與整合,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風格,成為全國頗具影響的民間文化藝術品種之一。瑞昌剪紙既有北方剪紙的大氣粗獷、陽剛之美,又有南方剪紙的精雕細刻、陰柔之麗。其採用“非鏤空”剪紙手法,使瑞昌剪紙形成含蓄、隱秀的藝術特色。瑞昌民間素有“無戶不剪紙,無女不繡花”的說法,從這一在當地流傳甚廣的民謠,足以窺見剪紙風行的程度。
經過千百年民間藝人口傳身授,如今的瑞昌剪紙已發展成為全國頗具影響的民間民俗藝術品種之一。1992年,瑞昌市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剪紙之鄉”;1993年瑞昌市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8年,瑞昌剪紙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瑞昌剪紙,這個深埋於民間的藝術,終於風塵僕僕地登上了大雅之堂。
對於56歲的瑞昌市夏畈鎮居民朱朴光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一個概念,而是鮮活的存在。朱朴光是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瑞昌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也是江西省首屆首批民間藝術家,雖然他已經年過半百,可是精力依然充沛,整天不辭疲倦地忙於剪紙藝術的創作。
記者在瑞昌市夏畈鎮欣賞到朱朴光近期創作的《紅樓夢長卷》作品,這幅長卷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作品全長9米,歷時3個多月完成,以剪紙的手法再現了大觀園的奢華場面和金陵十二釵各具風格的風韻神態,剪刻細膩,神形兼備,氣勢恢弘。
這幅以水滸傳人物為題材的水滸人物剪紙長卷,是朱朴光於1998年創作的。當時,他按照香菸盒上108將的水滸人物閉門潛心創作,歷時五個半月,創作完成一幅長11米、寬0.45米的《水滸108將》長卷。剪紙作品栩栩如生再現了108位人物形象,成為江西省迄今為止最長的剪紙作品。該作品於2000年在全國金絲猴群英書畫大獎賽中獲國家文化部剪紙銅牌。
在這些耀眼奪目的剪紙作品與榮譽背後,朱朴光付出了哪些努力與艱辛?他的學藝生涯又發生過哪些故事呢?
朱朴光從小就喜歡寫寫畫畫。上國小時,他經常照著實物描摹,畫好後貼在房間自我欣賞。7歲的時候,他跟大人們一起到手工磚瓦窯上去玩,沒事就捏泥人,得到叔叔伯伯們的交口稱讚。從這時候起,在他心中就潛藏著想當藝術家的夢想。
1975年夏,19歲的朱朴光高中畢業了。他潛下心來畫畫,並在民間剪紙藝人的影響下,逐步愛上了剪紙。為了維持生計,他學過油漆,畫過中堂畫,儘管常常受到家人的不理解和外人的譏諷,但是這一切並沒有磨滅他的意志,卻使他對畫畫和剪紙更為熾熱。由於朱朴光的努力鑽研學習,喜愛美術的他也逐漸在村里嶄露頭角,村裡的宣傳欄、黑板報都成為他拿手的好戲。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周邊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慕名上門請他去剪去畫。正是這些生活積累,為他今後的剪紙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2年,朱朴光精心創作一幅年畫《豬多肥多,肥多糧多》,送到了當時縣文化館館長馮隆梅手裡並想拜師學藝。馮館長看了他的作品後,第一句話就是:“你這個徒弟我收定了。”對這幅作品也大加肯定。朱朴光在縣文化館舉辦的業餘農民畫創作學習班學習期間,,朱朴光才真正地接觸到剪紙藝術。
朱朴光從真正意義上進入剪紙創作之路已整整25年,在這25年中,他品嘗了多少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清楚,他對剪紙藝術的感情也是越來越深。
朱朴光正是憑著自己默默奉獻的精神,憑著自己對剪紙藝術的熾熱追求,推動著瑞昌剪紙藝術向前發展。現在,雖然瑞昌剪紙已躋身國家級非遺名錄,但和其他傳統手工藝一樣,這門藝術也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如何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成了朱朴光的主要工作。
由於夏畈鎮政府重視剪紙藝術發展,2006年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創立了6個剪紙新村,並為67名較為突出的農民建立了檔案,全鎮大約有200餘人從事業餘剪紙。作為鎮文化站站長的朱朴光有一個心愿,就是要承擔起傳承剪紙這副重擔,把民間剪紙藝術順利交接到下輩手中。
現在,朱朴光每周都要抽出半天時間,往返於幾個中、國小校。這些學校都開設了剪紙課,邀請他去講授剪紙知識,傳授剪紙技藝,他也是每請必到,義務授課。同時他也穿梭於各個村落,義務教村民們學剪紙,從不計報酬。為做好瑞昌剪紙藝術傳承、保護工作,瑞昌市市委、市政府也主動與九江學院對接,藉助大學人才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傳承、保護地方傳統文化,並在瑞昌市6個剪紙村建立了高校學生實習基地,全部由朱朴光擔任教學工作。
朱朴光自從聘為九江學院客座教授後,更是悉心傳授剪紙技藝,他還把自己近年來精心創作的50件剪紙教學樣品編成了《瑞昌剪紙》教材,向大學生傳授濃郁古樸的民間剪紙藝術。
近來,對於朱朴光來說可謂喜訊不斷,瑞昌市委、市政府把他的剪紙作品《玉兔迎春》印製在專門的賀年卡上,然後再把他的部分作品作為“瑞昌經濟回頭看”的專門禮品饋贈給來訪的客人和嘉賓;而且,他創作的剪紙作品
剪紙《好日子》剪紙《好日子》
《好日子》還獲得江西省首屆“鄱陽湖生態國際文化藝術節”銀獎。
此外,他創作的兩幅剪紙作品還被中國“人類非遺文化展”永久收藏。朱朴光認為自己在傳承剪紙藝術工作中,他只是千百個的民間藝人的一個代表,一個縮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勤勤懇懇、教人不倦的傳承人,我們這門古老的民間剪紙藝術,才能在創新和傳承中熠熠生輝。

華人家族大聯盟

2009年與侄朱美東共同創立孝子家譜網,以家族樹為引導發起成立民間公益組織華人家族大聯盟,引領對姓氏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新時代知識青年,致力於促進姓氏文化的積累、交流,傳播萬姓同宗同源的孝和文化,讓年輕一代了解自己的前世今生,認清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家庭觀念升華為家國天下的廣闊視野,人生的理想形成對社會和諧的建設動力。
聯盟標誌為三個人字,清晰的表明三人成行,一家三口及一家三代人的中國現代家庭模式,通過建立家族樹,然後把樹中的家庭成員與其他可以連線的家族樹中的同一個人,系統自動查找到連線起來成為親情樹,讓更多的親戚可以形成一個巨大的網路。這樣讓現代人的親情內容更加豐富,讓社會信用得到恢復和不斷提升。也讓兩個陌生人可以通過家族樹的連線找到成為親戚的路線圖,從而找到化解社會矛盾這一世界難題的簡單方法,創建家族樹,連線親情樹。

剪紙主要作品

《水滸108將》、《紅樓夢》、《仕女圖》、《玉兔迎春》、《好日子》《水岸新莊》
剪紙《水岸新莊》剪紙《水岸新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