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祥(近現代著名武術家)

朱國祥(近現代著名武術家)

朱國祥先生,字果翔,河北新城縣(今高碑店市)新城鎮仁和莊村人。生於1911年,逝於1983年2月23日,在近代國術界著名的朱氏兄弟中行四,與胞兄國福、國祿、國禎先生共被譽為“朱家四虎”。另有同名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國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北新城縣
  • 出生日期:1911年
  • 逝世日期:1983年2月23日
  • 職業:近現代著名武術家
生平,簡歷,

生平

先生幼承家學,稍長即於形意拳等方面受到兄長的嚴格訓練,並得到馬玉棠孫福全諸先生的親授,國術底蘊深厚。練技於以真打實斗為日常功課的訓練環境,執業於研究、傳授戰場格鬥技術的專業領域,交遊於唐豪郭孟申姜容樵郝湛如王子平佟忠義、褚桂庭等一時之豪傑,致力於實踐,閱人者無數,不僅精研形意,而且冶太極八卦摔跤以及西洋拳擊於一爐,終生以繼承、研究、光大和教授國術技擊為業,形成空靈自然、雄渾矯健、至簡至用、極具特色的技擊風格,中年時已具大家風範。
晚年在徐州課徒時,仍能以年邁抱病之軀訓練三人推手,於閒庭信步間將另兩人騰空發出。先生歷經民間拳家、軍旅格鬥教官、高等學府教師等不同職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訓練經驗,而且因為職業不同的原因,得以從不同角度,結合不同職業和人群的需要,更加深究和洞見國術訓練和技擊的核心、本質和規律,愈見先生其高。
後政治運動迭起,先生長期遭受不公正待遇。文革後雖然有關單位給予落實政策,但身心受到創傷。晚年在徐州應學生請求,擬將一生研究、實踐成果整理成書,不意1983年2月23日舊疾猝發,急送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搶救無效,竟成永訣!
先生從70年代末寓居徐州時,人多不知世上有先生。晚年在徐州傳拳,以形意門拳、械為主,兼推手(三人、爛採花)、八極、拳擊、摔跤、短兵以及諸般散手用法。先生教學,口語之,身范之,皆嚴守古傳正法,直指拳術核心根本。走化空松透徹,發勁一則以莫名而至,一則以至為堅剛,行拳走架則無不合於中和。每有興致,和門下等一試散手,則如蛟龍忽現,出手不見形影。先生擇教極嚴,常有登門求教者,凡品行端正者,先生方給予指點,且試手後無不嘆服而去。
先生授形意拳,首忌學者努氣、拙力、挺胸。嘗見為求所謂剛猛而胸中努氣、身上用力者,先生皆指為錯誤練法,而強調尚意不尚力,尚勁不尚力,要求松著練。在徐州隨先生練習的有竺澄(先生的外孫)、耿學忠、趙奇張誌喜、亓子建等人,曾蒙先生指授的還有陳雪原朱為民張廣華、孫偉業、李勇、胡廣亞等人。
先生篤仁義,不虛飾,絕矜誇。嘗有從學者問為人之道,先生引《論語》誡之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先生性平實,稍寡於言,尤嗜京劇,並著有《國術入門》、《國術新教材》等印行,以及一些散佚的學術文章傳於世。

簡歷

1923年8月,長兄國福先生在上海經簽定生死協定,並由名律師史良等公證後,按拳擊規則以形意拳擊敗俄國拳擊家Beby Hubuer(見1923年8月13日上海《申報》、《新晚報》等)。經此次生死激鬥,國福先生了解到西洋拳擊之實際戰鬥力,不久即專聘一名菲律賓職業拳擊家教授兄弟四人練習拳擊,先生遂接受正規之擊訓練。先生在滬期間還蒙楊澄甫先生授楊氏太極拳
1929年,考入中央國術館教授班。
1933年22歲時,任駐衡陽國民革命軍第15師騎兵國術教官,專授戰場格鬥技術。
1935年至1937年,任教於湖南國術訓練所,訓練戰場格鬥技術。
1940年以後轉入教育界,先後任中央大學體育系、金陵女子大學體育系講師
建國後先後執教於上海東亞體育專科學校華東師範大學、華東體育學院(現上海體育學院)、交通部武漢河運學校,任東亞體專教務主任、華東體育學院武術教研室首任主任。
1983年2月23日,病逝於徐州。
1994年5月7日,先生在徐州的長孫竺凌、三孫竺澄及家屬,以及門人、傳人為先生移靈,當晚送靈至當時的徐州火車北站,由竺凌護送進京,和其妻合葬於北京惠靈山公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