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總督府

朝鮮總督府

朝鮮總督府(朝鮮語:조선총독부),是公元1910年(李氏朝鮮末年)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後,日本殖民者為了統治朝鮮半島而在朝鮮京城(今首爾景福宮內設立的殖民統治機構。

朝鮮總督直隸於日本天皇,掌握朝鮮半島的軍事,立法,行政,司法全權。總督下設定政務總監、總督官房,五部(總務部、內務部度支部、農商工部、法務部)。另外設有中樞院、警務總監部、法院和鐵路司等機構。

大樓建造在朝鮮王宮正門光化門與勤政門之間,景福宮在日占時期,大多建築被拆除,僅保留了正殿勤政殿、慶會樓等象徵意義的建築物。總督府建立在象徵王權的王宮內,落成後成為日本統治朝鮮半島的象徵。

1948年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大樓成為政府辦公大樓,稱中央廳。之後改為國立中央博物館。1995年金泳三政府以“清除日本統治時期象徵”為由拆除整座大樓,原址復建景福宮。拆除的總督府建築只保留尖塔部分,放在天安市郊外的“獨立紀念館”西側展覽。

基本介紹

建築歷史,主要結構,統治手段,組織架構,機構,職員,王公族,歷代總督,大事年表,

建築歷史

1926年,朝鮮總督府大樓建成,原來建造在朝鮮王宮正門光化門與勤政門之間,即李氏朝鮮的正宮——景福宮的前面,聘請了在日本開辦事處的德國建築師George de Lalande設計,他死後由日本建築師(野村一郎、國枝博等人)完成,樓高四層。在日本占領時期,宮內大多建築被拆除(一說八成以上),僅保留了正殿——勤政殿、慶會樓等象徵意義的建築物。
舊朝鮮總督府大樓舊朝鮮總督府大樓
朝鮮總督府大樓,落成後成為日本統治朝鮮半島的象徵,高大的總督府建立在象徵王權的王宮內,嚴重破壞了王宮的格局,也給朝鮮人民帶來極大的屈辱和傷害。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總督阿部信行在此投降於美軍。
1948年8月,大韓民國政府成立的同時,大樓成為政府辦公大樓,稱為中央廳,大韓民國的成立宣言也在此宣讀,之後改為國立中央博物館。
因為這裡是拆除王宮內部而建的象徵殖民統治,這個建築始終成為韓國民眾屈辱歷史的象徵。因為政府決定要修復王宮,故此決定拆卸大樓。
1995年金泳三政府以“清除日本統治時期象徵”為由拆除整座大樓,原址修復昔日王宮原貌。拆除的總督府建築只保留尖塔部分,放在天安市郊外的“獨立紀念館”西側展覽。

主要結構

層數:5層
朝鮮總督府
構造:鋼筋水泥
面積:2,134坪1合6勺(約7,055m²)
總樓面面積:9,619坪7合5勺(約31,800m²)
高度:75尺(約22.7m)、中央塔高180尺(約54.5m)
房數:257室/大房間:210坪(約694m²)/大會議室106坪4合(約351m²)
樣式:文藝復興式
外牆:花崗岩(取自漢城東大門外)、內部牆壁鋪上煉瓦
費用:636萬4,482圓(其他外圍倉庫及內部整理費38萬7,500圓)

統治手段

朝鮮總督府統治時期可以分為三期:
1、用憲兵警察武力鎮壓反對派的武斷政治(1910年-1919年);
日韓併合前的1910年7月,韓國統監寺內正毅任命明石元二郎憲兵隊司令官兼任警務總長,從此憲兵與普通警察一體化,稱為憲兵警察制度。日本軍和警察派駐朝鮮各地,憲兵以外的軍人也擔當統治的角色與執行警察的工作,因為在同時期開設的西大門刑務所負責囚禁不少獨立運動家並執行處刑而為人所知。他們也嚴重鎮壓朝鮮爭取獨立的運動和抵抗日本支配的運動。
2、比較融和的文化政治(1919年-1937年);
憲兵警察隨著改用文化政治而廢止。雖然朝鮮總督府警察轉變普通警察,但仍然擁有連日本本土的警察都沒有的機槍和野炮等重型裝備,保留著準軍事組織的作風,以對付從大日本帝國統治範圍以外的中國境內的朝鮮獨立派武裝勢力。
3、為進行戰爭動員人民的戰時體制(1937年-1945年)。1945年9月,最後總督阿部信行投降於美國占領軍。

組織架構

機構

朝鮮總督府的組織自1910年設立以後經過幾次改編。其中以1919年8月與1943年12月的官制改正的規模比較大。
1910年10月
朝鮮總督府
總督官房
總務部 - 人事局、外事局、會計局
內務部 - 地方局、學務局
度支部 - 司稅局、司計局
農商工部 - 殖產局、商工局
法務部
朝鮮總督府所屬官署(主要)
中樞院。
各道 警務總監部 裁判所 監獄 鐵道局 通信局 專賣局 臨時土地調查局
1919年8月
撤銷總督府的“部”、內務部所屬的學務局改為總督直屬的同時,撤銷憲兵警察制度及獨立官廳的警務總監部,改設屬於總督府內部部局的警務局。
朝鮮總督府
總督官房 - 庶務部、土木部、鐵道部
被拆除的朝鮮總督府被拆除的朝鮮總督府
內務局 財務局 殖產局 法務局 學務局 警務局
朝鮮總督府所屬官署(主要)
中樞院 通信局 專賣局 各道 裁判所 監獄
1943年12月
撤銷總督府屬下的總務局、司政局(內務局的後身)、殖產局、農林局、鐵道局、專賣局等6局,新設農商局、礦工局、交通局等3局。日本戰敗投降時朝鮮總督府由總督官房及內部部局6局、外局2局構成。
朝鮮總督府
總督官房 財務局 農商局 礦工局 法務局 學務局 警務局
朝鮮總督府所屬官署(主要)
中樞院 通信局 交通局 各道 裁判所 刑務所

職員

朝鮮總督府完全接收原存在13年的大韓帝國的政府機構,最初開始就已經有很多朝鮮人官僚,跟其他外地政廳,例如台灣總督府,從零開始有所不同。

王公族

設有具特權的身分制度,韓國的舊王族成為王公族,併合朝鮮有功者成為朝鮮貴族。

歷代總督

對比台灣,大日本帝國政府比較重視朝鮮。出任朝鮮統監、朝鮮總督的官員都是地位相當高的政治家、軍人,比起出任台灣總督的都要高級。總督中除了齋藤是海軍大將以外全是陸軍大將。
朝鮮統監
伊藤博文(1906年 - 1909年)
曾禰荒助(1909年 - 1910年)
寺內正毅(1910年)
朝鮮總督
寺內正毅1910.10.01--1916.12.16(兼任陸軍大臣至1911年、1911年以後專任)
長谷川好道 1916.12.16--1919.08.12
齋藤實 1919.08.12--1927.12.09
景福宮正前方的舊總督府大樓,1950年景福宮正前方的舊總督府大樓,1950年
宇垣一成(臨時代理)
山梨半造 1927.12.10--1929.08.17
齋藤實 1929.08.17--1931.06.17
宇垣一成 1931.06.17--1936.08.05
南次郎 1936.08.05--1942.06.15
小磯國昭1942.06.15--1944.07.25

大事年表

1905年11月18日 《乙巳五條約》簽訂,朝鮮淪為日本保護國
1910年 8月22日 《日韓合併條約》簽訂,韓國正式被日本吞併
1910年 8月29日 開設朝鮮總督府
1919年 1月21日 高宗
1919年 3月 1日 3·1獨立運動
1919年 8月12日 齋藤實就任第3任總督
1919年 8月20日 廢除憲兵警察制度
1919年10月 5日 金性洙設立京城紡織株式會社
1920年 3月 5日 創辦朝鮮日報
1920年 4月 1日 創辦東亞日報
1926年 4月 1日 開設京城帝國大學
1927年 2月16日 京城放送局開始廣播
1927年 5月 2日 設立朝鮮窒素株式會社
1929年11月 3日-1930年4月 光州學生運動
1930年 5月30日 間島5·30事件
1931年 7月 2日 萬寶山事件
1931年 9月18日 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地區
1931年 1月 8日 愛國團團員李奉昌在東京試圖刺殺日本天皇而失敗
1931年 4月29日 愛國團團員尹奉吉在上海爆殺日本高級軍官
1936年 8月 9日 孫基禎在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獲得金獎
1937年 6月 1日 金日成抗日部隊攻擊朝鮮領內普天堡
1937年 7月 7日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
1938年 2月26日 在朝鮮公布陸軍特別志願令
1938年 3月 4日 改正朝鮮教育令、學生不得學朝鮮語
1940年 2月11日 實行創氏改名
1941年 3月31日 改正國民學校規定、廢止朝鮮語功課
1941年12月 8日 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10月 1日 朝鮮語學會事件
朝鮮總督府向盟軍投降,1945年9月9日朝鮮總督府向盟軍投降,1945年9月9日
1944年 4月 1日 開始徵兵檢查
1944年 8月23日 公布女子挺身隊勤勞令
1945年 8月 9日 蘇聯參戰、越境豆滿江,進軍朝鮮北部
1945年 8月15日 日本帝國投降。設立建國準備委員會
1945年 8月21日 蘇聯軍占領平壤
1945年 8月25日 美軍登入仁川
1945年 9月 7日 美國遠東軍司令部宣布軍政(朝鮮不能即時獨立)
1945年 9月 9日 總督府投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