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

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

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英語:the United States Army Military Government in Korea;朝鮮語:재조선미육군사령부군정청/在朝鮮美陸軍司令部軍政廳),是1945年9月8日至1948年8月15日之間(史稱“盟軍託管時期”),美國陸軍在朝鮮半島三八線以南地區設立的軍政府,也是日本殖民朝鮮結束至大韓民國成立之間的3年,統治韓國的政權。軍政廳設在漢城(今首爾特別市),一般簡稱美軍政廳(英語:USAMGIK;朝鮮語:미군정청/美軍政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
  • 外文名:英語:the United States Army Military Government in Korea;朝鮮語:재조선미육군사령부군정청/在朝鮮美陸軍司令部軍政廳
  • 時限:1945年9月8日至1948年8月15日
  • 史稱:盟軍託管時期
  • 駐地:漢城(今首爾特別市)
簡介,背景,政治,經濟,教育,關鍵事件,

簡介

儘管許多奠定近代韓國發展的社會制度及基礎建設是在美軍政廳統治期間設立的,但是韓國在此期間也為各種因素導致的頻繁政治經濟動亂所苦,日本殖民時代的後遺症依然同時在美軍政廳託管的南部、及蘇聯軍事政府託管的北部存在著,美軍政廳推行的許多政策也引發韓國民眾的不滿,包含繼續任用前日本殖民政府內的官僚作為顧問,排擠、審查甚至強行解散更受民間歡迎的朝鮮人民共和國,及最後支持聯合國監督的選舉,導致了朝鮮的南北分裂。
美國國旗美國國旗
1945年9月8日進駐韓國的美軍部隊1945年9月8日進駐韓國的美軍部隊
此外,暫時接管韓國的美國軍事政府,對於統治、管理一個遠東國家時面臨的挑戰並無充分準備,進駐朝鮮之後,對於其語言、政治環境亦毫無知悉,再加上美軍政廳的許多政策也都意外地促成了不穩定的效應。大量的南下脫北者(估計40萬人)、難民歸國海外韓僑湧入,均加劇了韓國地區的動盪不安。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蘇聯通過聯合國託管理事會,以戰勝國的名義接管戰敗國日本帝國的殖民地朝鮮。雙方以北緯38度線為界,美國陸軍接管南半部(後來成立大韓民國),蘇聯紅軍接管的北半部則先後由蘇聯軍事政府北韓人民委員會管轄(後來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這種形式為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埋下了伏筆。
1945年在京城(首爾)美、日舉行的接管儀式1945年在京城(首爾)美、日舉行的接管儀式
二戰後,朝鮮半島的民眾多數不贊成盟軍分裂接管半島政務的方案。1945年9月6日,呂運亨等人於美軍進駐之前,先在漢城建立朝鮮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以接管日本投降後無人管理的朝鮮、及反對聯合國軍的進入。1945年9月9日之後,美國陸軍紮營漢城,朝鮮人民共和國立即遭到美軍政廳取締,呂運亨被迫下台,之後組織了朝鮮人民黨 。而成立於上海、由金九領導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也不被美軍政廳承認,金九被迫以一般平民身分歸國。

政治

儘管美國軍政廳初期的立場是基本上反對左派,但在統治期間依然容許了朝鮮共產黨等團體的活動,並試圖在極左團體和極右團體之間尋求平衡,鼓勵溫和穩健的路線。然而這種做法卻激怒了一些較偏激的有力人士,例如右派領導人李承晚
同時,美軍政廳也剝奪、削弱其占領區內其他政治團體的影響力及權利,例如相較於美國軍事政府,更受朝鮮民間支持的是朝鮮人民共和國

經濟

在南北兩韓分裂的這段期間裡,朝鮮半島的工業絕大部分是集中於北部,而南部則分布了大部分的農地。儘管電力供應網和海運貿易線仍持續存在,但是經常遭到蘇聯控制下的北部切斷,此時的北部有能力藉由中止電力肥料的供應,使南部陷入混亂。
總之,儘管韓國經濟在美軍政廳統治期間成功展開了邁向復原的第一階段,但總體狀況並不太好。

教育

美軍政廳接管韓國之後,最早頒布的法令之一,便是1945年11月發布的全體學校複課令,然而教育體制大致而言與日治時代相去不遠,沒有立即的變化。在託管期間的美軍政廳仍試圖維持日本教育系統的形式。
儘管美軍政時期沒有實施廣泛性的教育改革,但美軍政廳確實為大韓民國建國後,第一共和早期進行的教育改革立下了基礎。1946年,100名左右的韓國民間教育學家組成了會議,勾勒出未來韓國教育的藍圖。

關鍵事件

1945年9月4日美軍先遣部隊飛抵金浦機場9月8日,第24(24th Corps,隸屬於第10軍團 )主力部隊從仁川進入韓國,之後便建立了美軍政廳,由24軍軍長,中將約翰·里德·霍奇(John R. Hodge)出任駐韓國美軍司令,第7師師長阿契博德·文森·阿諾德(Archibald Vincent Arnold)擔任朝鮮軍政長官。在抵達韓國的4天前,霍奇告訴部下,韓國是“美國的敵人之一”。
在1945年9月9日一場受降典禮後,霍奇宣布將完整保留朝鮮總督府的職員及其總督阿部信行,儘管阿部的身分為敵對國戰俘,仍遭到留用;而幾天后這一決定就招致強烈反彈而取消,將日本人總督由美國人軍政長官替代,並裁撤殖民政府各部官員,之後再招募其中一些日本人官僚成為美軍政廳的顧問。同時為了應對朝鮮民眾的抗議及不平,在1945年10月成立了朝鮮咨議會(Korean Advisory Council),大部分席位給了美國支持成立的韓國民主黨黨員,多為地主富有商人,以及一些曾在總督府任職的韓國人。雖然朝鮮人民共和國的一些成員也被提議加入,但他們拒絕、並抨擊咨議會議員與日本舊勢力勾結。
同在1945年,一份提案建議由美蘇兩國長期託管統治朝鮮。到了12月,美國蘇聯英國莫斯科召開三國外交部長會議並達成協定,美國和蘇聯同意在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之下共同託管朝鮮4年,託管結束之後獨立。然而,兩國批准在各自占領區內建立的朝鮮人政權分別擁護占領國——美國和蘇聯的意識形態,因此這種協定並不被大部分朝鮮民眾接受。在南部,雖然由李承晚領導的臨時政府和金九領導的臨時民意代表機關舉辦了選舉,但是反對託管統治的活動旋即演變為大規模示威1946年爆發了大邱10月事件 ,韓國各有數百萬人上街反對美國軍政廳統治。
為了控制朝鮮南部的示威或武裝反抗活動,美軍政廳於1945年10月8日禁止罷工,1945年10月12日宣布革命政府及人民委員會違法。然而事態已經急遽擴大,逐漸失控。1945年9月23日在釜山爆發了8千名鐵路工人發起的罷工即快速散播至韓國其他城市;1945年10月1日大邱警方在鎮壓暴動的過程中造成3名示威學生死亡,多人受傷,38名警員隨即在之後的報復攻擊中遇害。1945年10月3日,永川約1萬多人攻擊警察署,40名警員及郡長遇害。另一場暴動中則有20名地主及親日官員遭到殺害。美軍政廳還以顏色,宣布戒嚴,朝民眾射擊,死傷者不計其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