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潮級潛艇

朝潮級潛艇

朝潮級潛艇(日文:あさしおがたせんすいかん,英文:ASASHIO Class Submarine,代號:Project no.S117),是日本海上自衛隊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建造的一型常規動力多功能攻擊潛艇,是海上自衛隊最後一型延續二戰設計思想的傳統潛艇,也是日本二戰後研製的第三代常規潛艇。

該級艇是在大潮號潛艇的基礎上增加排水量改進設計而成,採用了大量電子設備,提高了艇上機械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解決了艇上遙控問題,為日後的新一代反潛潛艇渦潮級做了技術準備。

該級艇首艇“朝潮”號於1964年10月5日在川崎重工神戶造船廠開工,1965年11月27日下水,1966年10月13日服役,末艇“荒潮”號1969年7月25日服役,共建造四艘,已全部退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朝潮級潛艇
  • 英文名稱:ASASHIO Class Submarine
  • 前型/級大潮號潛艇 
  • 次型/級渦潮級潛艇 
  • 研製時間:1960年-1966年 
  • 服役時間:1966年10月13日 
  • 國家:日本 
  • 日文名稱:あさしお型潛水艦 
  • 建造單位:三菱和川崎重工 
  • 建造數量:4艘 
  • 服役情況:全部退役 
  • 艇型:常規潛艇 
  • 下水時間:1965年11月27日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設計特點,艇型結構,艇載武器,水聲系統,艇電系統,性能數據,該級各艇,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日本屬於先知先覺擁有和研製潛艇的國家。1904年,一口氣訂購了5艘霍蘭級潛艇,1905年交付,命名為特一至特五號。據此,日本研製出2艘第六型潛艇,即改進型霍蘭級潛艇。二戰時期,日本“瘋狂”造艇,截至1945年8月,共造了190艘潛艇,其中就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潛艇I-400號,其水上排水量達5223噸、水下6560噸。二戰期間,日本潛艇戰沉了135艘,剩下的55艘戰敗投降。但是潛艇製造、使用經驗和教訓卻得以積累下來了。依靠著美國援助和自身基礎,日本在二戰後的造船、特種鋼材、流體動力學、聲吶技術、電子和火控技術都走在世界前列,日本先後研製出10級50餘艘潛艇,在當時都屬於優質產品。
二戰時期的日本潛艇二戰時期的日本潛艇
韓戰爆發以後,美國重新武裝日本,1955年8月借給了日本1艘小鯊魚級潛艇SS-261“斑革魨”號,日本命名為黑潮級SS-501“黑潮”號,這為日本獨立設計建造戰後現代潛艇奠定了基礎。1955年至1960年6月建成服役了1100噸的的SS-511“親潮”號,其基本上是二戰型潛艇的進一步發展,主要用於技術測試。1962年,日本又完成兩艘750噸的早潮級SS-521“早潮”號和SS-522“若潮”號,並且編成海自第一個潛艇單位,第一潛水艇隊。1963年又有兩艘小幅修改後的夏潮級潛艇SS-523“夏潮”號和SS-524“冬潮”號服役。然而這些潛艇都是近岸潛艇,由於日本是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西方最靠近蘇聯海參崴的據點,因此作為防堵蘇聯龐大潛艇部隊進入太平洋的第一線,成為冷戰時代美國反潛體系之下的戰略目標,為此早期日本建造的幾艘近岸型潛艇就不再適用,接下來建造的就是大型化的獵殺潛艇(SSK)。在核潛艇尚未普及的時代,美國提出的封堵措施,就是部署一道由柴電潛艇構成的大洋水下偵測網,這些柴電潛艇都配備了美國二戰後研製的大型聲吶。1965年3月,日本首型大型遠洋SS-561“大潮”號代替“黑潮”號服役,由於“大潮”號設計成功,日本決定對其稍加改進再建造4艘這樣的潛艇,經過改進設計的被命名為朝潮級,實際上朝潮級和“大潮”號區別不大,基本屬於同型潛艇。
SS-524“冬潮”號SS-524“冬潮”號

建造沿革

1963年,朝潮級首艇“朝潮”號SS-562編列,1964年10月5日在川崎重工神戶造船廠開工,1965年11月27日下水,之後由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建造了第二艘。1966年至1969年期間,川崎重工和三菱重工以每年一艘的速度輪流建造,總計建造了四艘。
“朝潮”號SS-562“朝潮”號SS-562

服役歷程

1966年10月13日,“朝潮”號服役,末艇SS-565“荒潮號”於1969年7月25日服役。1983年3月30日,“朝潮”號退役,四艘朝潮級在1983至1986年陸續除役。
朝潮號服役儀式朝潮號服役儀式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日本大潮號潛艇以美國海軍戰後建造的刺尾魚級和英國海軍戰後建造的奧白龍級為母型,兼收並蓄這兩種潛艇的優點而設計的,其排水量超過了2000噸,標示著日本戰後潛艇大型化的開始,除了增加續航能力、海上持續作戰時間外,還有就是可以有充足的空間安裝大型聲吶和靜音系統。
“大潮”號潛艇“大潮”號潛艇
朝潮級的基本設計與大潮號相似,只是水下排水量略增為2250噸,其設備經過改良,無論是輪機、操舵與注排水裝置的自動化程度都獲得提高,並引進了遠隔操作技術。此外,朝潮級艇體材料是NS63型高強度鋼,其安全下潛深度比大潮號增加了50米。

艇型結構

朝潮級潛艇沿襲了大潮號的外肋骨式雙殼體結構和二戰時期的“艦隊形”艇型,但其艇首形狀略有變化,因用於搜尋的聲吶從指揮室底部移到艇首下部凹陷部位,艏部呈鈍圓形,不再具有明顯的陡峭割刀線型,而且艇尾部採用了單殼體結構。實際上,當時海自已經在研究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末新推出的水滴型艇型,不過基於保險起見,同時期建造的大潮號、朝潮級仍使用傳統艇型,直到朝潮級之後的渦潮級才正式引進水滴型設計。因此,朝潮級也是海自最後一種使用傳統類艇型構造的潛艇。
朝潮級潛艇朝潮級潛艇
朝潮級的上甲板較窄,甲板線幾乎與水線平行,指揮台圍殼周圍安裝了向外伸出的通行踏板,方便艇員在艏艉之間活動。艏部水平舵採用向上摺疊式而非向艇內收放式,指揮台圍殼靠近艇體中央,成流線型,有一個小的凸起階梯。艇艉採用雙軸雙槳推進,尾舵為一個控制面,位於艉部下方螺旋槳的後方,這些基本上都是效仿了美國刺尾魚級潛艇。

艇載武器

朝潮級的武裝仍與大潮號相同,艇艏配備六具54-3型533毫米魚雷管,艇尾配置兩具HU-201型324毫米反潛用短魚雷發射管。

水聲系統

朝潮級配備有JQS-3型主被動聲吶系統,具備更好的水下作戰能力,但與大潮號相比,其修改了JQS-3主動聲吶的位置,往前移到艇艏下方,而艇艏上方JQO-3被動聲吶的位置也往前移,為此艇艏設計經過若干修改。

艇電系統

朝潮級潛艇安裝有ZPS-2平面搜尋雷達,13米長1型潛望鏡和ZLR-1B電子戰系統。採用了大量的電子設備,提高了艇上機械裝置的自動化程度,解決了艇上的遙控問題。
朝潮級SS-563朝潮級SS-563

性能數據

艇體參數
艇長
88米
艇寬
8.2米
吃水
4.9米
排水量
1650噸(水面)
2250噸(水下)
航速
14節(水面)
18節(水下)
潛深
200米
自持力
45天-60天
續航力
水面6000海里/14節
艇員編制
80人
傳動
雙軸雙槳
動力系統
2台川崎MAN-V8V-24/30mMAL柴油機,功率2900軸馬力
2台交流發電機
2台富士電機SM-3電動機,功率6300軸馬力

該級各艇

序號
建造編號
舷號
日文艇名
英文艇名
艇名
造船廠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退役日期
1
8062
SS-562
あさしお
Asashio
朝潮
川崎重工
1964.10.5
1965.11.27
1966.10.13
1983.3.30
2
8063
SS-563
はるしお
Harushio
春潮
三菱重工
1965.10.12
1967.2.25
1967.12.19
1984.3.30
3
8064
SS-564
みちしお
Michishio
滿潮
川崎重工
1966.7.26
1967.12.5
1968.8.29
1985.3.27
4
8065
SS-565
あらしお
Arashio
荒潮
三菱重工
1967.7.5
1968.10.24
1969.7.25
1986.3.27

總體評價

“大潮”號及其改進型朝潮級是日本戰後第一代遠洋作戰潛艇,在日本戰後潛艇技術發展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橋樑作用,為日本之後研發緊隨時代水平的現代化潛艇奠定了基礎。(艦船知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