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潮級潛艇

早潮級潛艇

早潮級潛艇(日文:はやしお,英文:Hayashio class Submarine ,代號:Project no.S113),是日本海上自衛隊二戰後設計建造的第二代常規潛艇。

該級艇主要用於反潛訓練,是以美海軍戰後建造的梭魚級/K級反潛潛艇為母型而設計的,是日本戰後建造的最後一型近岸潛艇。

該級艇首艇於1960年6月6日在三菱重工造船廠開工,1961年7月31日下水,1962年6月30日服役,共建造了兩艘,之後改進型又建造了兩艘,已全部退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早潮級潛艇
  • 英文名稱:Hayashio class Submarine 
  • 前型/級:黑潮號和親潮號潛艇 
  • 次型/級大潮號潛艇朝潮級潛艇 
  • 研製時間:1959年-1960年 
  • 服役時間:1962年6月30日 
  • 國家:日本
  • 日文名稱:はやしお 
  • 建造單位: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造船廠 
  • 建造數量:四艘 
  • 服役情況:退役 
  • 艇型:常規潛艇 
  • 下水時間:1961年7月31日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設計特點,艇型結構,動力系統,艇載武器,性能數據,該級各艇,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日本屬於先知先覺擁有和研製潛艇的國家。1904年,一口氣訂購了5艘霍蘭級潛艇,1905年交付,命名為特一至特五號。據此,日本研製出2艘第六型潛艇,即改進型霍蘭級潛艇。二戰時期,日本“瘋狂”造艇,截至1945年8月,共造了190艘潛艇,其中就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潛艇I-400號,其水上排水量達5223噸、水下6560噸。二戰期間,日本潛艇戰沉了135艘,剩下的55艘戰敗投降。但是潛艇製造、使用經驗和教訓卻得以積累下來了。依靠著美國援助和自身基礎,日本在二戰後的造船、特種鋼材、流體動力學、聲吶技術、電子和火控技術都走在世界前列,日本先後研製出10級50餘艘潛艇,在當時都屬於優質產品。
SS-501“黑潮”號SS-501“黑潮”號
SS-511“親潮”號SS-511“親潮”號
韓戰爆發以後,美國重新武裝日本,1955年8月借給了日本1艘小鯊魚級潛艇SS-261“斑革魨”號,日本命名為SS-501“黑潮”號,這為日本獨立設計建造戰後現代潛艇奠定了基礎。1955年至1960年6月建成服役了1100噸的的SS-511“親潮”號,其基本上是二戰型潛艇的進一步發展,主要用於技術測試。1959年,已經把反潛任務提到日程上來的日本海上自衛隊決定設計建造早潮級潛艇,並套用於反潛訓練。

建造沿革

1960年6月6日開工,早潮級潛艇首艇“早潮”號在三菱重工造船廠開工建造,6月7日,2號艇“若潮”號在川崎重工造船廠開工建造;“早潮”號於1961年7月31日下水,1962年6月30日服役;“若潮”號於1961年8月28日下水,1962年8月17日服役。
SS-523“夏潮”號SS-523“夏潮”號
1963年,早潮級潛艇又有兩艘小幅修改後的SS-523“夏潮”號和SS-524“冬潮”號服役(日本稱為夏潮級潛艇,代號:Project no.S116)。

服役歷程

早潮級潛艇兩艘編成了海自第一個潛艇單位,第一潛水艇隊。“早潮”號和“若潮”號分別於1977年7月25日和1979年3月23日退役。“夏潮”號和“冬潮”號分別於1978年5月20日和1980年6月10日退役。
SS-524“冬潮”號SS-524“冬潮”號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早潮級潛艇和夏潮級都是以美海軍戰後建造的K級反潛潛艇為母型而設計的,除了排水量少有差別之外,兩者之間幾乎沒有多大區別,因此可以視為同型潛艇。

艇型結構

艇型
早潮級潛艇和夏潮級採用艦隊型潛艇艇艏,但其艇首形狀略有變化,不再具有明顯的陡峭線型,而是呈鈍圓形。其上甲板較窄,指揮台圍殼周圍安裝了向外伸出的通行踏板。艏部水平舵採用向上摺疊式而非向艇內收放式,指揮台圍殼外型呈階梯狀,位置靠近艇體前部,整體成流線型,前部凸起的“階梯”內部安裝了水聽器。艇艉採用雙軸雙槳推進,艉垂直舵和水平舵組成了一個較為原始非對稱的“十字型舵”構型。
“早潮”號“早潮”號
艙室
早潮級潛艇和夏潮級從艏開始的艙位布置依次是魚雷艙、蓄電池艙、作戰指揮艙、居住艙、主機/電機艙等5個艙室。

動力系統

早潮級主機為兩台三菱重工製造的6LDA25B柴油發電機組,帶動兩台電動機,裝備了兩組各由120塊鉛酸蓄電池組成的蓄電池組,採用雙軸雙螺旋槳推進,功率水面900馬力,水下2300軸馬力,水面和水下最高航速為11節和14節。

艇載武器

早潮級潛艇和夏潮級都安裝有3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性能數據

艇體參數早潮級夏潮級
艇長
59米
61米
艇寬
6.5米
6.5米
吃水
4.1米
4.1米
排水量
750噸(水面)
930噸(水下)
790噸(水面)
1000噸(水下)
航速
11節(水面)14節(水下)
11節(水面)
15節(水下)
潛深
150米
150米
自持力
/
/
續航力
9000海里/8節(柴油機)
40小時3海里(蓄電池)
9000海里/8節(柴油機)
40小時3海里(蓄電池)
艇員編制
40人
40人
傳動
雙軸雙槳
雙軸雙槳
動力系統
柴電推進
2台三菱6LDA25B柴油機
2台電動機
2×120組鉛酸蓄電池
水面900馬力,水下2300軸馬力
柴電推進
2台三菱6LDA25B柴油機
2台電動機
2×120組鉛酸蓄電池
水面900馬力,水下2300軸馬力

該級各艇

序號
建造編號
舷號
日文艇名
英文艇名
艇名
造船廠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退役日期
早潮級
1
8701
SS-521
はやしお
Hayashio
早潮
三菱重工
1960.6.6
1961.7.31
1962.6.30
1977.7.25
2
8702
SS-522
わかしお
Wakashio
若潮
川崎重工
1960.6.7
1961.8.28
1962.8.17
1979.3.23
夏潮級
3
8703
SS-523
なつしお
Natsushio
夏潮
三菱重工
1961.12.5
1962.9.18
1963.6.29
1978.5.20
4
8704
SS-524
ふゆしお
Fuyushio
冬潮
川崎重工
1961.12.6
1962.12.14
1963.9.17
1980.6.10

總體評價

早潮級潛艇和夏潮級的建造標誌著日本自1960年代初期之後已經具備了成批建造現代潛艇的實力,但是早潮級和夏潮級都是近岸潛艇,由於日本是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西方最靠近蘇聯海參崴的據點,因此作為防堵蘇聯龐大潛艇部隊進入太平洋的第一線,成為冷戰時代美國反潛體系之下的戰略目標,為此日本早期建造的這些近岸型潛艇就不再適用,轉而建造大型化的反潛潛艇。(艦船知識,三海一核科普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