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型製造

服務型製造

是基於製造的服務和面向服務的製造,是基於生產的產品經濟和基於消費的服務經濟的融合。是製造與服務相融合的新產業形態,是一種新的製造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服務型製造
  • 外文名: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 基於:製造的服務和面向服務的製造
  • :製造與服務相融合的新產業形態
  • 通過:產品和服務的融合
含義,製造流程,孫林岩,背景,發展階段,涉及學科,典型案例,機構組織,趨勢,

含義

為了實現製造價值鏈中各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增值,通過產品和服務的融合、客戶全程參與、企業相互提供生產性服務和服務性生產,實現分散化製造資源的整合和各自核心競爭力的高度協同,達到高效創新的一種製造模式

製造流程

外包業務可以是生產、行銷、設計、開發、信息、保養等各個經營環節。汪應洛院士曾指出,服務外包是效率型經濟的集中體現,服務型製造有利於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傳統觀念認為,製造就是生產加工。實際上,生產並不等於製造。製造包括生產和服務兩部分,也就是說,製造=生產+服務。從微笑曲線來看,服務處於價值的高端,而生產加工環節卻處於低端。生產所創造的價值約占整體價值的三分之一,而服務所創造的價值約占三分之二。從過程來分析,生產過程的時間為十分之一,而服務過程的時間為十分之九。
二、服務型製造的典型特點
美國經濟學家格林福爾德,於1966年在研究服務業分類時最早提出了生產性服務業(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即可用於商品和服務的進一步生產的、非最終消費服務。但生產性服務所站的角度是面向生產,為生產服務,而不是解決如何為最終顧客提供服務,並沒有真正找到服務的目標。
產品在定義的新型服務產品在定義的新型服務

孫林岩

教授在《21 世紀的先進制造模式——服務型製造》中提出,服務型製造是知識資本、人力資本和產業資本的聚合物,是三者的粘合劑。知識資本、人力資本和產業資本的高度聚合,使得服務型製造擺脫了傳統製造的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形象,使其具有和以往各類製造方式顯著不同的特點:
① 、 在價值實現上,服務型製造強調由傳統的產品製造為核心,向提供具有豐富服務內涵的產品和依託產品的服務轉變,直至為顧客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②、 在作業方式上,由傳統製造模式以產品為核心轉向以人為中心,強調客戶、作業者的認知和知識融,通過有效挖掘服務製造鏈上的需求,實現個性化生產和服務;
③、 在組織模式上,服務型製造的覆蓋範圍雖然超越了傳統的製造及服務的範疇,但是它並不去追求縱向的一體化,它更關注不同類型主體(顧客、服務企業、製造企業) 相互通過價值感知,主動參與到服務型製造網路的協作活動中在相互的動態協作中自發形成資源最佳化配置,湧現出具有動態穩定結構的服務型製造系統;
④、在運作模式上,服務型製造強調主動性服務,主動將顧客引進產品製造、套用服務過程,主動發現顧客需求,展開針對性服務。企業間基於業務流程合作,主動實現為上下遊客戶提供生產性服務和服務性生產,協同創造價值。
三、服務型製造的發展簡況
定製化生產是服務型製造的典型方式之一在一個日益發達的市場體系中,生產分工日趨細化,需要靈活柔性的、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製造方式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美國愛默生工程公司、西格瑪電氣公司等大型跨國公司的產業目錄中有8000多種產品,並且能以100件的最小批量進行生產,以滿足客戶對產品定製的要求為了實施這樣的生產製造方式,就需要採用服務型製造業模式,建立海外製造基地或業務流程外包,以降低成本、提升價值鏈、增強產業競爭力
服務型製造業的主要模式是業務流程外包據聯合國貿發組織資料,1999年至2004年,全世界業務流程外包年平均增長23%,成為外包服務中增長最快的業務。2004年全世界業務流程外包服務市場總收入為3000億美元,在2002年只有1%的美國企業將業務流程作離岸外包,到2004年已有50%的美國企業願意將業務流程外包給外國企業。2006年全球製造服務業外包市場規模達1.2萬億美元。2006年,全球軟體外包市場規模達500億美元,
開發中國家承接業務流程外包最多的國家當推印度,2004年印度外包服務賺取了170億美元,而同期中國僅獲6000萬美元收入。印度占有全球軟體外包市場的70%,占有最大的美國市場(總額250億美元)90%以上的份額。
商業關係的變化商業關係的變化
為此,國家商務部啟動了“千百十工程”專項工程,提出在“十一五”期間,每年投入不少於1億元資金,建設10個服務外包基地,吸引100家跨國公司向中國轉移業務流程,培養1000家承接服務外包的企業。

背景

1、消費者對於產品功能的追求變為基於產品的更為個性化消費體驗和心理滿足需求;
2、企業間的合作趨勢由傳統的單個核心企業轉變為企業間的密切合作,使得企業間的行為相互交錯形成密集而動態的服務網路;
3、很多大型企業生產運營模式已經轉變,由之前的只注重生產轉變為由產品服務結合產品生命周期問題方案的提供商;
4、另外,國內製造業面臨的困境也使得製造業不得不轉型,這使得製造業服務化的研究成了熱點話題。

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二十世紀70年代以後,已開發國家紛紛進入了服務社會階段,這集中凸顯在第三產業的產值和就業超過了國民經濟的一半以上。
第二階段:二十世紀90年代初,以GE、IBM等為主導的公司率先進行由產品向服務轉型的嘗試。同時,學術界提出了面向服務的製造和服務嵌入製造的原始概念。但此時的服務型製造的概念還停留在傳統的供應鏈、庫存管理和柔性化生產的階段。
第三階段:2005年以前,經濟轉型的浪潮中,提出要發展以面向生產的服務業,雖然關注點仍然停留在服務部門,但服務業與生產融合已經成為明顯的趨勢。
第四階段:2006年以後國內的學者正式提出了服務型製造的概念並進行了較為系統化的理論構建。在製造業轉型的歷史背景和商業潮流的共同驅使下,服務型製造的概念有了更為廣闊的內涵和外延。

涉及學科

服務型製造,其本質是服務與製造的融合,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其本身也處於多種學科的交叉位置。大體說來,是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和信息科學的融合。具體來講,經濟學主要解決服務型製造的產生和發展的理論問題,心理學主要解決服務型製造運作過程中人的問題,如客戶的需求感知、社會群體消費心理的追蹤與定位等。信息科學主要解決服務型製造實施過程中的信息支撐問題,如企業間和企業與客戶間的信息協作等。管理學主要解決服務型製造實施過程中的操作和執行問題。總體看來,由於服務型製造所處的特殊的產業背景和所涉及問題的複雜性,服務型製造的研究是需要以上多學科共同推動的。
延展諮詢認為,服務型製造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不僅需要企業在內部管理方面大膽突破,同時還依靠整個企業生態環境的變化,即價值鏈業務合作一體化的創新。21世紀的信息技術為這些變化提供了土壤,最難的是人的理念和管理思維的轉變,這是決定著服務型製造發展進程的根源所在。

典型案例

裝備製造業是典型的服務型製造行業。裝備製造企業大多是按單製造(MTO II)生產組織模式,即對應客戶比較固定,圍繞產品所形成的一整套服務體系相對成熟和穩定,如銷售、採購、運輸等內部支撐環節。裝備製造業的按單製造與傳統的批量製造在生產組織模式上有著明顯的區別,如下圖1所示。裝備製造企業潛水於產品製造多年,從骨子裡是與客戶最接近的群體,但從行業的整體水平看,由於總體的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高,企業對外服務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現階段,我國已經呈現裝備製造企業向服務型製造轉型的跡象。例如,我國農業機械裝備大多是中小型低端產品,為避免市場同質化競爭,不少農機企業轉向代理銷售國外品牌。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一些上市集團或民營企業加大投入,慢慢自主研發並生產國產化產品,同時注重區域性市場服務能力的提升。另外,大型集團性企業在資金、產業鏈上具備一定優勢,因產品製造體系衍生出新的服務模式,例如金融、租賃領域,也是企業尋求服務型製造轉型的創新方向。

機構組織

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接受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通過聯盟成員的共同努力,對各地區、各行業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戰略部署、加快製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推動商業模式和業態創新、促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產生積極的作用。

趨勢

在市場化、機械化、信息化的時代,服務型製造企業面臨兩個方向的挑戰:一是技術突破,二是服務推動。重技術,輕服務,產品再好,也很難贏得客戶的肯定;輕技術,重服務,則產品很有可能被其他產品取而代之。服務型製造企業技術與服務齊頭並進,是新時代集團性企業的必然選擇。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行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企業由產品供應商向提供成套設備、安裝工程和售後服務轉變的趨勢明顯,企業管理的重心不僅僅圍繞產品,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是技術與服務的平衡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